摘要:
1991年,整个经济形势有所回升,但企业亏损面还是较大,亏损额也较多。据对唐山市开平区15个国营企业的调查,上半年有5户企业亏损,亏损面33%,累计亏损额142.7万元,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盈亏相抵净亏32.9万元,扣除两个政策性亏损企业的亏损32.1万元,亏损面20%,净亏0.8万元。以上仅仅是帐面亏损一个方面,15个企业或多或少还存在潜亏问题。经调查上半年累计潜亏410.2万元,是帐面净亏32.9万元的12.5倍,足见企业潜亏问题不容忽视。
一、潜亏的形式和实质
潜亏是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而尚未反映到利润帐户或利润表的亏损。具体地分析起来,国营企业潜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存货盘亏挂库,虚增库存的损失。企业经常发生产成品、材料等存货数量上的盘亏挂库以及等级上的毁损变等,废品废料、次品次料作为合格品(料)算帐,等级不实。另外库存材料、产品积压时间一长,形成有问题资金,有的库存产品成本远远高于现行市场价格。
2.发出商品和应收货款呆帐的损失。前一段时间,各企业为了加强销售,代购代销增加,发出商品增多,应收货款有的难以收回,长期挂帐,形成坏帐、呆帐。企业大多在业务发生时已作销售处理,实际上销售并未实现,...
1991年,整个经济形势有所回升,但企业亏损面还是较大,亏损额也较多。据对唐山市开平区15个国营企业的调查,上半年有5户企业亏损,亏损面33%,累计亏损额142.7万元,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盈亏相抵净亏32.9万元,扣除两个政策性亏损企业的亏损32.1万元,亏损面20%,净亏0.8万元。以上仅仅是帐面亏损一个方面,15个企业或多或少还存在潜亏问题。经调查上半年累计潜亏410.2万元,是帐面净亏32.9万元的12.5倍,足见企业潜亏问题不容忽视。
一、潜亏的形式和实质
潜亏是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而尚未反映到利润帐户或利润表的亏损。具体地分析起来,国营企业潜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存货盘亏挂库,虚增库存的损失。企业经常发生产成品、材料等存货数量上的盘亏挂库以及等级上的毁损变等,废品废料、次品次料作为合格品(料)算帐,等级不实。另外库存材料、产品积压时间一长,形成有问题资金,有的库存产品成本远远高于现行市场价格。
2.发出商品和应收货款呆帐的损失。前一段时间,各企业为了加强销售,代购代销增加,发出商品增多,应收货款有的难以收回,长期挂帐,形成坏帐、呆帐。企业大多在业务发生时已作销售处理,实际上销售并未实现,造成企业收入虚增、财政虚收的虚假现象。
3.以前年度未弥补的亏损。一些企业效益不太好,前几年累积下来的亏损未及时弥补。实际情况是如果弥补上了,当年的企业留利就体现不出来,并且影响承包者承包奖的兑现,影响职工效益工资,企业只好背上沉重包袱。另外一些政策性亏损企业的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由于财政资金紧张也未能及时拨补。
4.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挂帐。企业“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不及时报经批准,不及时处理,形成挂帐。
5.待摊费用挂帐。为勉强完成承包指标,有的企业该摊的利息、折旧、设备购置、低值易耗品等费用不及时摊销,长期挂在“待摊费用”科目上。
6.帐外应付款导致的潜亏。企业在经济案件的诉讼中发生的赔款及诉讼费,在矿石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赔款、淹没庄稼赔款、搬迁费、占地费,以及赊欠的材料和运杂费等,在企业帐面上没有及时反映,导致帐外欠款。
不论潜亏的具体形式如何,其实质是权责发生制失效,收入费用失去配比,少转成本和虚报收入,从而虚增利润或虚减亏损。有的企业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器,效益好多进成本,效益差少进成本,应提不提,应摊不摊,导致库存产品成本大于销售产品成本,虚增成品资金;在产品费用多留少转,虚增生产资金;库存材料平均单价大于结转材料平均单价,虚增储备资金。
二、潜亏的原因分析
潜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深层问题,又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管理措施方面的缺陷。
1.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是导致潜亏最根本的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我国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企业产权关系始终处于模糊状态,经营者和生产者认为无论怎样亏损都是国家的,企业没有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在追求职工收入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往往以牺牲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代价,拼设备,亏企业。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导致潜亏的内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从企业内部来看,原辅材料采购质次价高,积压残变,生产中开工不足,费用控制不严,跑冒滴漏严重,盲目生产等等,造成库存产品成本高于售价,在产品成本也大大高于正常水平,产生大量积压品占库,浪费大量流动资金,特别是传统体制孕育出来的企业,缺乏对大市场信息的灵敏反馈,产品品种质量多年一贯制,生产与市场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
3.市场环境的影响是导致潜亏的外部原因。在市场结构性疲软刚刚走出谷底的形势下,企业往往以降低结算条件,增加自己的风险为代价来扩大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及代销商品增多,应收货款增多。由于现在商业信用超前膨胀,结算纪律松懈,金融秩序比较混乱,加之不少企业认为“负债有利”、“负债有理”,相互拖欠,呆帐坏帐不可避免,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4.法制观念淡薄,人为调节成本、调节利润,这是导致潜亏的直接原因。《会计法》、《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等一些财经法律法规颁布好几年了,有的企业还是我行我素,有法不依,受“好大喜功”思想的影响,核算“人工成本”、“弹性利润”,变通权责发生制,做帐外帐,牺牲企业长远利益,追求自己既得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行为严重软约束。
5.企业承包体系不完善,各种挂帐增多,这是导致潜亏不可忽视的原因。通过近几年的承包实践来看,承包对于促使企业政企分开,两权分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承包体系不够完善,指标简单化,且伸缩性很大,对挂帐损失缺乏明确规定。同时分段承包更加促使一些企业的承包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隐瞒费用、亏损,虚报收入,虚增利润,前一轮承包一结束,新的承包人难以接受以前的挂帐、待摊等问题,“新官不理旧政”,久而久之,成为挂帐损失。
三、解决潜亏的对策与建议
潜亏是一个“无底洞”,一方面使企业数据失真,掩盖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矛盾,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同时危及银行信贷资金,损害国有资产的完整;另一方面造成企业虚增利润,国家虚增财政收入,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超前分配,加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
1.明确企业产权关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切实避免企业潜亏对国有资产的侵蚀和冲挤。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跑冒滴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真正把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解决潜亏问题的最主要出路。
3.强化财经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把厂长离任审计、承包终结审计作为审计检查的重点,严肃处理企业违反财经纪律的有关责任者。在政策法规上把有关潜亏的政策法规完善起来,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潜亏,处理起来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不断完善承包指标体系,在第二轮承包中为了解决在前一轮承包中出现的问题,要在承包指标上配套,把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和避免产生新的潜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写入承包合同,建立消灭潜亏的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规范化。
5.从结算制度来看,是否可以改革现在开单提货便视为销售处理的办法,一律以取得货款作为销售实现的标志。从财务制度来看,允许企业设立呆帐准备金也不失为一条解决潜亏问题的好办法。
6.定期开展清理整顿活动。在商业上对企业的各种潜亏问题进行清理整顿活动开展的比较多,清有问题商品,清有问题资金,清有问题帐目,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其它企业也可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