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按照科研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课题成本的开支范围,把课题费用分为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及使用费、专用业务费、院(所)管理费和研究室(车间)管理费7个课题成本项目。在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时,这七个课题成本项目又可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属于课题直接发生的前5种费用,则直接计入该课题的成本中去;而对于发生的后两种间接费用,就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分配和计入各相应的课题成本中去。间接费用如何分配是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关键。这里,介绍一种分配间接费用的简易方法——“合同面额法”。即先根据本期发生的应摊销的间接费用总额与本期应负担费用的各课题合同面额(即课题毛收入)总和的比率确定费用分配率,然后按本期各课题合同面额进行计算分配间接费用。用公式表示:
假定:F——表示本期发生的应摊销的院(所)管理费或研究室(车间)管理费总额。
H——表示本期各课题(A、B、C……)的合同额之总和。
N——表示费用分配率。
则:3634
A课题分担费用额=HA×N
B课题分担费用额=HB×N
C、D、E、……课题用同一公式计算。
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间接费用的...
《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按照科研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课题成本的开支范围,把课题费用分为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及使用费、专用业务费、院(所)管理费和研究室(车间)管理费7个课题成本项目。在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时,这七个课题成本项目又可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属于课题直接发生的前5种费用,则直接计入该课题的成本中去;而对于发生的后两种间接费用,就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分配和计入各相应的课题成本中去。间接费用如何分配是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关键。这里,介绍一种分配间接费用的简易方法——“合同面额法”。即先根据本期发生的应摊销的间接费用总额与本期应负担费用的各课题合同面额(即课题毛收入)总和的比率确定费用分配率,然后按本期各课题合同面额进行计算分配间接费用。用公式表示:
假定:F——表示本期发生的应摊销的院(所)管理费或研究室(车间)管理费总额。
H——表示本期各课题(A、B、C……)的合同额之总和。
N——表示费用分配率。
则:3634
A课题分担费用额=HA×N
B课题分担费用额=HB×N
C、D、E、……课题用同一公式计算。
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简便、合理,容易计算,这是因为:
首先,在科研课题的研制过程中,由于各课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可比性差,而科研课题所取得的合同面额(即课题的毛收入)作为分摊间接费用的标准依据,计算和掌握都较容易,而且各课题的合同面额(毛收入)也具有可比性。
其次,将课题合同面额作为计算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依据,在一定的科研范围内,也符合正确计算各科研课题成本的要求。因为,课题的成本确定是以其课题成果所转化的价值为基础的,而课题所转让的合同面额(毛收入)又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1)科研课题研制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转让的价值;(2)科研(生产)人员支出劳动中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科研(生产)人员支出劳动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简言之,科研课题研制过程中的料、工、费加上相应的利润构成了课题的合同面额(毛收入)。而在以上的组成部分中,各课题耗用的料、工、费又占总额的绝大部分,各课题的利润却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各课题所负担间接费用的大小与其合同的面额基本上是成正比例的,故用课题的合同面额替代课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来作为分配摊销课题研制过程中发生间接费用的标准依据也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