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群星灿烂的中国古代理财家中间,春秋末期执掌齐国政治经济大权的晏婴是一位颇具特色的人物,尤其是他坚持正确理财原则的坚定性和所用方法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更为后世仰慕。
晏婴主张的理财原则是节用崇俭,薄敛惠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这一原则,对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统治者有着一定的节制作用,对减轻人民负担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晏婴所事之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皆为庸主,颇以厚赋敛、治宫室、聚狗马为务,这与晏婴所坚持的利国利民的理财原则是相悖的。晏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凭借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超乎寻常的睿智,妥善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决不动摇。为了坚持节用崇俭、薄敛惠民,他敢作敢为、屡劝屡谏:他劝谏齐王不要用苛重的赋税徭役搜刮民脂民膏。不要置饥寒交迫的冻馁之民于不顾;他劝谏齐王不要奢侈浪费、过分装饰衣裳鞋帽,不要以居处服饰的华美夸耀于诸侯,不要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感情滥施赏罚,干扰财会部门执行制度等(参见《晏子春秋》),其言有后世骨鲠之臣所不敢出者。
另一方面,他十分讲究捍卫原则时行为方式的策略性、灵活性。有时刚锋毕露、直言切责,有时争...
在群星灿烂的中国古代理财家中间,春秋末期执掌齐国政治经济大权的晏婴是一位颇具特色的人物,尤其是他坚持正确理财原则的坚定性和所用方法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更为后世仰慕。
晏婴主张的理财原则是节用崇俭,薄敛惠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这一原则,对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统治者有着一定的节制作用,对减轻人民负担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晏婴所事之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皆为庸主,颇以厚赋敛、治宫室、聚狗马为务,这与晏婴所坚持的利国利民的理财原则是相悖的。晏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凭借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超乎寻常的睿智,妥善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决不动摇。为了坚持节用崇俭、薄敛惠民,他敢作敢为、屡劝屡谏:他劝谏齐王不要用苛重的赋税徭役搜刮民脂民膏。不要置饥寒交迫的冻馁之民于不顾;他劝谏齐王不要奢侈浪费、过分装饰衣裳鞋帽,不要以居处服饰的华美夸耀于诸侯,不要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感情滥施赏罚,干扰财会部门执行制度等(参见《晏子春秋》),其言有后世骨鲠之臣所不敢出者。
另一方面,他十分讲究捍卫原则时行为方式的策略性、灵活性。有时刚锋毕露、直言切责,有时争辩论理、申明大义,有时委婉开导、以情感人,有时假托故实、指东说西。正是这种刚柔兼济、绵里藏针的做法,使他最有效地达到了贯彻正确的理财原则的目的。这里仅以谏君减轻百姓负担为例,齐景公征役美化长庲,因百姓被征服劳役而耽误了收割。晏子在陪伴景公饮酒时作歌:“庄稼熟了无人收获,秋风吹过一片凋零,这是秋风秋雨的拂杀呵,也是皇上侈靡的弊政。”唱完歌之后,晏子“顾而流涕。”歌声道出了无休止的劳役给百姓带来的不幸,唤起了景公的良知,于是罢美长庲之役,这是以情动人的方法;而在谏景公春夏游猎、又起大台之役时,晏子在谏而不听的情况下,便采取了争辩论理的方法,举出楚灵王“不废乾溪之役,起章华之台,而民叛之”的教训,警告道“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通过直言抗辩、晓以利害,使景公幡然改悔,解役而归。(《晏子春秋》)上引实例,进谏的内容和目的相似,而方法却完全不同,但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无怪乎有人称赞晏子的谏君方法如良医治病,“望其气色,切其脉息,得其受病之所在,反以攻之,顺而调之,无不愈者。”(赵青藜《晏婴路寝对论》)
晏婴既坚持正确的原则,又注意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贯彻和维护原则,这对理财者来说,总是应该提倡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晏婴至今仍然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