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7 作者:王丙乾
[大]
[中]
[小]
摘要:
为了确保1991年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我们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财政困境的根本出路。企业经济效益差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症结所在,也是制约财政收入增长,造成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近几年,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上交财政的利润不断下降,亏损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财政近期的困难,也使财政赖以生存的财源后劲不足。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一再要求要狠抓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方面的注意力还没有转到这方面来。目前,社会总供需的矛盾已经有所缓解,治理整顿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段经济工作的中心,就是要治理经济效益差这个顽症。从企业的现实状况看,无论在消耗、质量、品种、技术,还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实际上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许多财务指标不断下滑,企业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只要我们下功夫去抓,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无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能够抓出成效来。
国务院指出,把1991年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个重大部署将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
为了确保1991年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我们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财政困境的根本出路。企业经济效益差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症结所在,也是制约财政收入增长,造成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近几年,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上交财政的利润不断下降,亏损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财政近期的困难,也使财政赖以生存的财源后劲不足。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一再要求要狠抓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方面的注意力还没有转到这方面来。目前,社会总供需的矛盾已经有所缓解,治理整顿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段经济工作的中心,就是要治理经济效益差这个顽症。从企业的现实状况看,无论在消耗、质量、品种、技术,还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实际上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许多财务指标不断下滑,企业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只要我们下功夫去抓,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无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能够抓出成效来。
国务院指出,把1991年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个重大部署将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密切分工协作,打群体战,狠抓落实,财政部门更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为贯彻国务院的部署,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扭亏增盈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我们要求,1991年预算内国营企业要做到:工业企业的物质消耗要比上年降低2—3%,工、交、商企业的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和商品流通费,扣除工资、利息、折旧开支外,要比上年节约5%,工商企业的经营性亏损要降低50%,政策性亏损也要严格控制,不准突破核定的指标。工效挂钩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效益没有提高的,不能增提效益工资;效益下降的,要相应下浮效益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指标和要求层层分解落实下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罚办法,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这些指标到年终能够兑现,并将成果反映到财政上来。在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中,中央各主管部门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重视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同时,要注意调动广大财会人员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二)狠抓财源建设,加强税收管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近几年来,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有些是必要的、合理的,有些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在比较长的时期里,过多的向个人方面倾斜。同时,在个人分配关系上,分配不公的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的目标,适时地调整分配关系和财政收入结构。
1991年国家将从税收和价格方面采取某些增加收入、减少补贴的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可能对一部分消费品价格有些影响,需要向群众做一些宣传解释,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早动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这项措施能够如期出台,并在执行中加强征收管理。
在开辟财源,调整分配关系的同时,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现有税源的征收管理,狠抓影响收入的几个关键性环节。今年要继续抓紧清理企业拖欠税利的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在新的一年里,不再发生新的拖欠,并采取有力措施将旧欠清理回来。要严格控制减免税,现在越权减免税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规定,坚决制止这类现象再度发生。要加强出口退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政策,集中审批权限,完善管理机制,做到既有利于外贸出口,又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要进一步抓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征税工作,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把该收的税收都收上来。
除了抓好税收工作以外,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各项收入的征收管理,凡是按国家规定应上交的收入,都要及时、足额地催交入库。对能交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要抓得更紧一些。这两项收入数额很大,对调节预算外资金的作用也较明显,不能把它看得比税收“软”,对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减免多、欠交多、漏征多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这两项基金的征收要严格按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办事,非经国务院和财政部批准,任何地区和部门都无权减免“两金”,各地区、各部门自行作出的减免规定,应停止执行。要进一步完善国债和偿债体制,完成好今年的债务收入任务。
(三)继续坚持紧缩方针,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从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因素和财政的现实状况分析,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经常性的财政收入不可能出现很大幅度的增长,不能把实现财政平衡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收入的增长上。古今中外解决财政平衡的办法无非是三条:加税、借债、压支。增加税收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和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大量借债会使财政背上沉重的还本付息包袱,我们现在正面临着这个困难。即使是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国家,在采取加税、借债这两条措施时也是慎之又慎。因此,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把严格控制支出,提倡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的长期方针坚持下去。
要从严控制今年的财政支出,并要继续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非生产性支出方面,重点要放在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和各类工资、补贴的增长上。现在的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主要的困难是吃饭困难,吃饭的机构多,吃饭的人多,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今后,地方特别是县级机构改革要从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套上级机构的设置,非经国务院批准,各部门也不能下达要求下级对口、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指令。总之,要想方设法,将重床叠屋的机构减下来。要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费开支的范围、项目和开支标准,在清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合理的标准和定额。对事先未落实经费来源而增加的编制一律不拨经费,已超编的地区和单位,不得再增加行政人员。现有超编人员要限期安置,超过期限的,要停拨经费。要继续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进一步加强专控商品审批制度,强化指标管理,今年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指标。要控制外事经费和非贸易外汇支出,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出国展览、出国培训,控制临时出国人员。
在生产性支出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在资金的使用效益上下功夫,通过节约和提高效益来缓解紧缩支出所遇到的矛盾。今年,全社会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将有明显增加。资金的分配要适当集中,保证重点,贯彻产业政策,不撒“胡椒面”,使资金真正用于能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物质消耗,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方面,做到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绝不能再以各种名目用于在低水平上扩大生产能力。目前,在基本建设支出上,随意上项目,工程超概算,建设周期长、胡子工程多、重复建设多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今后,对基本建设的布局、立项和工程建设要注意科学决策,工程概算要精打细算,注意节约,并尽可能做到准确,不留缺口,宁可项目少上一些,也要把批准的项目搞得快一些、好一些,争取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千方百计挤出来的财政建设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
(四)继续深化财税改革,做好试点工作。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明确: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分税制,并要积极进行试点。今年,我们准备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便在适当时候,全面推行。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对试点工作有所顾虑,有的甚至还在等待观望,这对推进财税改革是不利的。“八五”后期,调整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势在必行,不这样做,会延缓改革的进程,也不利于国民经济早日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我们各级财税部门,对这个问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上下一致,把试点工作搞好。
在搞好财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现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第一轮承包多数在1990年底已经到期,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签订了第二轮承包合同。我们要求已签订承包合同的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认真执行承包合同,完成上缴任务,不能包盈不包亏。对那些尚未签订承包合同的企业,要合理确定承包基数和上缴比例,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处理好财政收入增长与企业留有后劲的关系,既要提倡为国家分忧解难,多做贡献,又要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和财政部门一起共同参与第二轮企业承包工作,核准承包企业的国有资产基数,考核其保值和增值的情况,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要认真做好清产核资的准备工作,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展开。总之,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加强管理,严肃纪律,强化财政法制建设。在前一阶段的治理整顿中,财税秩序比较混乱的状况,没有大的改观,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仅一些部门、单位的人不遵守财经法纪,“偷、漏、欠、占”国家财政收入,连我们财税系统内部也出现了各种截留、挤挖上级财政资金的现象,有的还十分严重。在目前的情况下,整顿财税秩序的工作十分重要,无论有多大的阻力,我们也要下决心坚持做下去。治乱的出路,是要强化财政法制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要依法办事。同时,各级财税和财务会计部门更要做遵守财经法纪的模范,不能做自行其是、明知故犯的事情,更不能为了谋取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为领导出有违财经纪律的主意和点子,这是财税干部应有的职业道德。今年要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为重点,继续抓好整顿财政秩序,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工作。各地在进行1990年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吸取1989年的经验教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搞小动作,要经得起审计和检查。治理“三乱”的工作今年将全面铺开,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将中央已确定的政策措施迅速贯彻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真正将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的不合理负担减下来。
总之,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重,困难大。这就要求各级财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抓廉政、促勤政,进一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财税干部的队伍建设,深入基层,做扎扎实实的工作,狠抓各项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我相信,经过财税战线广大职工的辛勤努力,今年的预算收支任务是能够完成的。
(该文为《财政》杂志1991年第一期刊登的王丙乾《革新进取,开源节流,为完成1991年财政收支任务而努力》一文的第三部分)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