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7 作者:李玉生 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
[大]
[中]
[小]
摘要:
培训会计人才是我的志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会的春风给国家的各项事业带来了生机,也萌动了我埋在心底多年的发展会计事业的理想。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引起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要教育会计人员自己尊重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了成立群众性会计学术团体——会计学会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山西财经学院领导的支持和会计系广大师生的赞许。之后,我多方联系,又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协等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筹备,我国第一个群众性会计学术团体——山西省会计学会,于1978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了。
学会成立后,我的工作比以前忙多了,每天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兼办学会的一些事情。当时,我看到社会上会计方面的图书很缺乏,于是,挤出时间编写了《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业会计学习手册》、《管理成本会计学》等书,出版后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在那些日子里,每天到学校到我住所,登门求教的在职会计人员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产生...
培训会计人才是我的志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会的春风给国家的各项事业带来了生机,也萌动了我埋在心底多年的发展会计事业的理想。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引起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要教育会计人员自己尊重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了成立群众性会计学术团体——会计学会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山西财经学院领导的支持和会计系广大师生的赞许。之后,我多方联系,又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协等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筹备,我国第一个群众性会计学术团体——山西省会计学会,于1978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了。
学会成立后,我的工作比以前忙多了,每天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兼办学会的一些事情。当时,我看到社会上会计方面的图书很缺乏,于是,挤出时间编写了《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业会计学习手册》、《管理成本会计学》等书,出版后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在那些日子里,每天到学校到我住所,登门求教的在职会计人员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产生了办培训班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与学会的领导一商量,大家都赞同,推举我担任学会副秘书长分管培训工作。第一期办的是会计基础理论培训班,消息一传出,马上有800人报名。报名人多是好事,可在大学里讲大课,最多也就一百多人,800人上课,扩大了好几倍,怎么办?我反复考虑,既然招来学生,就要千方百计教好课。于是我就与社会上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联系,租赁了几处大礼堂作为教室。为了解决人多视听效果不好的问题,又买了几套扩音设备和书写投影仪器,并动员学会中具有讲师、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会员担任讲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把培训班办好,我主动挑起了培训班“教务长”的担子,当时,我既要负责规划培训班教学工作,又要在财经学院上课,业余时间也排得满满的。特别是还常常听到有人讲风凉话,说我不务正业。但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培养的人民教师,面对渴望得到一个业务学习机会的广大在职会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未被流言所动,更加勤奋地工作,使第一期培训班圆满结束。第一所会计函授学校应运而生1980年,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几点意见》,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部署了在1995年前普及中专教育的战略任务。随后,一股“读书热”在全国掀起。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在职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不少人给学会和我来信,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县区的会计人员,要求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接受正规的中等专业培训。
一封封恳切的信函,体现着一颗颗渴望学习的火热的心,使我不能平静。很显然,会计培训班的形式和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怎么办?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我脑海中逐渐形成:办一所大规模、正规化的成人会计学校,使有志于参加学习的在职会计人员都有机会读书。
我查阅了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料,走访了很多有办学经验的人士,以寻求一种适应举办大规模、正规化成人学校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在解决师资问题上,电视大学的教学形式启发了我,可以通过会计学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进行电视教学,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并可保证教学质量。经过深思熟虑,我又产生了采用电视录相授课的想法。电视录相授课,具有播放灵活的特点,对于重点、难点章节可以反复播放,不受电视频道播出时间的限制,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于是,一个将函授、刊授、电教三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三位一体的远距离教学方案终于形成了。
可是,当我将这些想法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时,有的人却说:“老李,你不要太天真,那么多会计人员上了学,你怎么管?”这些同志的忠告提醒了我,如果建立不起一套与培训目标、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学形式再好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多次找到省财政厅的领导,阐述了将学校各级办学机构建在各级财政部门,以便于加强管理的想法,终于取得了财政厅领导的支持。之后,我又总结办会计人员培训班的经验,提出了创办能容纳万名学生,实施大规模、正规化中等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先普及后提高的会计函授学校办学方案。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了省政府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84年5月29日,经省教育厅同意转报省政府批准,由山西省财政厅和山西省会计学会联合创办成立了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
知难而进艰苦创业
会计函授学校成立的消息一传出,我当时所在的财经学院也震动了,有赞同的,有不予可否的,有说风凉话的,更多的是反对的。而持反对意见的,恰恰大多是平时和我要好的一些同志。他们劝我:“老李,放着好好的大学教师不干,非要办什么学校!”有的说:“老李,你不呆不傻,干么要自找罪受!”有的干脆说,“老李,学校办砸了,你还能再回财院来?”我知道,同志们的劝告都是为我着想。我要办函校,只能扔掉“铁饭碗”,去捧“泥饭碗”,如果搞不好,势必要影响自己的前途。我反复思考,感到党的开放改革政策既然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极好的革新教学的舞台,我不能错过机遇,不能怕担风险,应当坚持下去,干出一番事业来!
建校初期,一无人员,二无资金,三无校舍,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力更生办学,因陋就简建校。
没有办学人员,我先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一批有志于会计教育事业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再从其他单位调来一批事业心和工作能力都较强的中年干部,以这两部分人作为办学骨干,通过人事局,又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了85名合同制干部。
没有办学资金,我提出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自力更生办学、因陋就简建校的主张。当时我们出差,有一个自觉形成的规定:由我带头,不管多远的路,只坐硬席,不坐卧铺,住宿费每天不超过5元,大家也都这样。同志们加班和市内外出误餐是经常的事,但没人提出过要加班费和误餐补助费的。当时我们只有一部汽车,发书、提货、买东西,常常要靠三轮车办事,大家也没有怨言。
没有校舍,我们租赁了市郊农村的一处车马店。用近一个月时间,改造出36间办公室,作为校本部。同时租赁了一所中学的8个教室,作为直属太原函授站的教学基地。又在一个研究所的办公楼内租赁了7间办公室,作为电教中心的摄制场地。这三处呈三角形,最远的相距15公里,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就拿以车马店改建的校本部来说,12平方米一间的办公室,只开一个小窗口,夏天又闷又热,到了冬天,没有暖气,必须穿上棉衣方能坐得住。
我们就是这样想方设法解决了“三无”困难。1984年5月批准建校,当年7月经省教委统一考试招收了10464名学生,1985年1月正式开学上课,前后只用了短短八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一个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相统一的新的办学体制,如雨后春笋似地迅速遍及全省,也是短短几个月,就在全省建立了11个地市分校、指导站和124个县区函授站。各级财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了分校和函授站的领导,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形成了自上而下条块结合的完整教学体系。这种新型办学体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级财政部门办学的积极性,解决了边远山区和县以下基层办学难的问题,为大规模办学、正规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我和同志们起草了《分校、指导站和函授站工作条例》、《学生守则》、《学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也就在这一年初,我正式办理了调入函授学校的手续,扔掉了“铁饭碗”,捧起了“泥饭碗”。以后的几年,办学路程仍是布满坎坷、相当艰难的。没有合适的教材,我组织人编写;需要设备,我四处奔跑联系购置;师资不足,我亲自登门聘请。电视教学录相的制作,我们没有搞过,我就派人到电视台学习,并与大家一起动手制作。建校过程中的困难是非常多的,我和同志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着困难上,走出了一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道路.我和同志们算了一笔帐,这条办学道路,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几千万元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提前培养大批的会计人才。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校长,我时刻注意以身作则,在树立新风方面起带头作用.我坚持每天提前上班,于是大家不仅不迟到,而且都争取早到校,以早上班为荣。我对书刊的编辑、校对很认真,大家也不敢马虎大意。一次发书,有几百包要装上汽车,我和大家一起扛,自觉来装车的人就越来越多。
在遇到名利问题时,我恪守名利两不争的原则。每逢调工资、评先进、评职称的时候,我都一推再推,一让再让,把名额指标让给别人。发奖金时,我主动拿二等奖。有人说我太亏了,我却认为,只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为学校、为事业多作贡献,我个人吃点亏算不了什么。一次省教委评先进,点名要我填表。我认为,年长于我的一位老同志工作十分辛苦,为学校作出了贡献,应该让他当先进。这位同志评上先进后,工作更加勤奋了。
辛勤耕耘获硕果
5年来,我校累计招生3万余名,毕业生近2万名,现有在校生1万余名。山西省多快好省培养会计人才的经验,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光明日报》等报刊都曾作了报道。我校先后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委和财政厅的表彰,被分别授予“成人教育红旗单位”、“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财税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1985年3月,农牧渔业部委托我校创办了“中国农业会计函授学校”,并委任我为校长,至1989年已有15万名学生毕业。1985年7月,我总结“中国农业会计函授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办学经验,向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和教育司写信,建议创办一所面向全国城镇招生的会计函授学校。这时财政部面对全国数百万在职会计急待培训的状况也正在寻求一条路子,我的建议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同年11月,财政部顾问谢明同志和杨纪琬同志亲临山西考察,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办学方向,并称赞:“山西经验是中国会计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1986年3月,财政部在全国推广了山西的经验,同年12月,以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为办学基地,成立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并委任我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我深深地知道这副担子的重量,我只有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投入到全国会计函授教育事业,才不辜负部领导对我的信任。
自从我搞会计函授教育工作后,为了把会计教育引向预定的目标,出成果,出经验,我一心一意地投入创建和开拓工作。这几年,我课没有讲一节,书没有出一本。同志开玩笑说:“老李创了办学路,却丢了致富路。”是的,在事业与金钱的选择上,我只能选择事业,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是我的人生追求目标。每当我看到会计函授教育事业不断成长壮大,大批合格会计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于祖国经济建设时,我就感到莫大的愉快和无比的幸福。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