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列为治理整顿工作的重要环节,足见搞好此项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笔者从一些企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此提出双增双节工作十忌,以供探讨。
一忌权宜之举,要放眼长远,着力培育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不少企业视双增双节为抓好生产经营、渡过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把它作为一种应急手段,而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须知,群众性的双增双节运动不仅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完善企业价值观、塑造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形式。因此,必须把双增双节的目标、内容,纳入厂长任期目标和企业发展规划,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二忌只是规划“上墙”,要贵在落实,抓好以目标为导向的动态管理。制订双增双节规划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搞好双增双节的动态管理,至少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建立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双增双节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按月下达任务书,根据预测和现实的差异及进度等变化因素,编制包括重点项目、对策措施、进度要求、责任部门和人员等内容的月度双增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列为治理整顿工作的重要环节,足见搞好此项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笔者从一些企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的现状调查中,发现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此提出双增双节工作十忌,以供探讨。
一忌权宜之举,要放眼长远,着力培育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不少企业视双增双节为抓好生产经营、渡过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把它作为一种应急手段,而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须知,群众性的双增双节运动不仅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完善企业价值观、塑造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形式。因此,必须把双增双节的目标、内容,纳入厂长任期目标和企业发展规划,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二忌只是规划“上墙”,要贵在落实,抓好以目标为导向的动态管理。制订双增双节规划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搞好双增双节的动态管理,至少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建立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双增双节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按月下达任务书,根据预测和现实的差异及进度等变化因素,编制包括重点项目、对策措施、进度要求、责任部门和人员等内容的月度双增双节计划任务书,下达到各有关单位;坚持按月检查,掌握任务的执行和进度的完成情况;搞好定期诊断,重点检查双增双节的措施是否真正实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要修改目标或修订措施,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忌被动接受,要变控制为引导,使基层在利益机制导向下,深挖内部潜力。一些企业在分解双增双节指标时,惯用行政手段给基层硬性分摊任务,这样做置职工群众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其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应以经济手段为主,采用上下结合,“条”“块”协调,从中间向两头延伸的方法,即:先由分厂、车间(块)依据厂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本单位双增双节目标,再由处、科(条)加以汇总归类,形成各单项经济技术指标(此处的单项指标可视作相关处室的双增双节目标);向上延伸,经平衡形成全厂指标体系;向下展开,由分厂、处室层层落实到工段、班组、个人。这样不仅易于形成最佳目标,也为目标的推动打下了基础,消除了双增双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四忌上“热”下“冷”,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善于依靠和动员职工群众。从前几年情况看,一些企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存在“少数领导空忙,多数职工观望”的现象。究其原因,责在领导。有的领导是徒有其“热”,他们对双增双节工作认识模糊,方法简单,不是采取简单的运动方式,就是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有的是另有所“热”,他们要下面过紧日子,自己却热衷于讲排场、摆阔气,慷企业之慨。上面“忙”不到点子,“热”错了门道,就难怪下面心灰意冷了。身在生产第一线的广大职工群众,最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哪里有潜力,哪里能节约,他们最清楚。能否激发起他们投身双增双节运动的热情,关键在领导对双增双节运动有否正确的认识和真正的行动。
五忌单项突击,要树立整体观念。前些年,双增双节工作均由各级财政部门具体部署,因此出于业务对口要求,企业开展此项工作多由财务部门主抓,也有划给计划或企管部门的。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双增双节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所重视。企业内划归某个机构承担的做法,已与其不相适应。何况双增双节运动本身是一项面广、量大、费时的工作,有赖于企业各方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在领导机构上应强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成立协调一致的联合办公室;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双增双节与落实经济责任制、开展劳动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以及企业上等升级、精神文明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忌主次不分,要明确重点和主攻方向,抓住生产经营中的关键课题组织攻关。时下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既要抱西瓜,又要抓芝麻。”作为对精打细算、从点滴做起的精神的倡导,本无可厚非;再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本是双增双节的题中之义。但这并非意味着双增双节工作可以不分主次、不管轻重、不辨缓急。凡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当前企业应当把“反浪费”作为双增双节的主攻方向,把双增双节的重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质降耗、压缩开支、节约费用上来。
七忌“有花无果”,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巩固双增双节运动成果。一些企业通过发动群众揭矛盾找漏洞、施对策,取得了“增”、“节”的效果,但往往沉醉于治“标”,不思治“本”,结果使双增双节走入“潜力年年挖,成果年年出,问题年年有”的怪圈。殊不知,获得一时的效益并非是双增双节运动的最终目标,双增双节的潜力越大,成果越多,正说明我们管理中的弊端和疏漏越多。因此,针对种种浪费现象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和生产经营上的潜力,进行整改,使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真正堵住各种漏洞,克服工作中各种弊端,才能巩固双增双节成果,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达到治本的目的。另外,双增双节本身也应尽快形成制度,规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增、节要求,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增、节目标,使之成为企业“全面抓、全程抓、全员抓”的例行工作。
八忌避“高”就“低”,要挤干水份,使双增双节真增真节。评价双增双节成果的大小,企业多用计划或定额指标作参照值,以致出现一些企业不用搞双增双节,仅凭事后算帐,也能增、节不少的怪现象。问题出在参照值本身的水平上。如,从横向看行业水平可分为“平均水平”、“平均先进水平”和“先进水平”;从纵向看企业水平可分为“历年平均水平”和“历史最高水平”。可见采用哪个层次的指标水平是衡量企业是真增真节,还是虚增假节的分水岭。因此要按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衡量标准:基础较差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比”方法,强调横向比较,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比;反之,则应采用“环比”方法,注重纵向比较,在剔除不可比因素的基础上,与自己曾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比。
九忌因循守旧,要不断创新,探索双增双节的新形式。在老办法、老模式、老路子上周而复始,重复“动员号召、制订规划、评比表彰”的双增双节运动“三部曲”,是企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如同产品更新是使企业保持竞争能力的招术一样,双增双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是提高其正效应的有效手段。有选择地改造利用传统做法,有助于双增双节工作的常抓常新、常抓不怠。有些企业在双增双节形式的创新上作了不少探索,仅群众性的竞赛就有:合理化建议对抗赛、讲理想比贡献演讲赛、人均增千元节百元劳动竞赛、技术革新能手赛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十忌浅尝辄止,要向增、节的深度、广度进军。近年来,有的企业随着双增双节运动的持续开展,自以为“气力使尽、潜力挖空”。其实,有的增、节手段,多属简单重复,局限于浅表层、小范围。对此应作好以下三个转向:在增、节手段上由运用传统方法转为向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要增、节;在增、节对象上由“见物不见人”,转为“以人为重心”,向人的潜力要增、节;在“增、节”广度上由重“有形价值”,转为既重“有形价值”又重“无形价值”,向时间、信息、知识等资源要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