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务与会计》1988年第7期发表了沈成德的《够本分析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沈文),把长期投资决策同投资方案的最低生产能力以及方案投产后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销路联系了起来,这对提高长期投资效益,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本建设膨胀的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本人认为沈文提出的长期投资决策够本分析的模型和设备更新决策够本模型,需要修正和完善。
本人认为沈文提出的设备更新够本分析,可以改为不同方案决策平衡分析,其具体模型设计如下:
设生产某产品有2个投资方案,其内容如下:


注:如果两个投资项目的使用年限不等,设分别为n1和n2。则不同方案决策平衡分析模型应为:

现举例说明如下:
设生产某产品有A、B二个方案,其有...
《财务与会计》1988年第7期发表了沈成德的《够本分析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沈文),把长期投资决策同投资方案的最低生产能力以及方案投产后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销路联系了起来,这对提高长期投资效益,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本建设膨胀的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本人认为沈文提出的长期投资决策够本分析的模型和设备更新决策够本模型,需要修正和完善。
本人认为沈文提出的设备更新够本分析,可以改为不同方案决策平衡分析,其具体模型设计如下:
设生产某产品有2个投资方案,其内容如下:


注:如果两个投资项目的使用年限不等,设分别为n1和n2。则不同方案决策平衡分析模型应为:

现举例说明如下:
设生产某产品有A、B二个方案,其有关数据如下:

注:I、V、F、R、P、n、D、S.含义同前,r表示贴现率。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求得A、B二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x)的值为:

以B方案为例,如果年生产能力为1631单位,则在4年中,B方案可比A方案节约成本支出(现值)830元〔(4×1631+12000)×3.17-(2×1631+15000)×3.17〕;项目投产后,4年中B方案比A方案多提折旧基金(现值)3170元(1500×3.17-500×3.17);四年中节约的成本支出(现值)与多提折旧基金(现值)之和,正好抵销B方案比A方案多投资的数额4000元。
以A方案为例,如果年生产能力为1631单位,则在4年中,A方案比B方案多耗费成本支出(现值)830元:项目投产后,4年中采用A方案比B方案少提折旧基金(现值)3170元;四年中采用A方案比采用B方案要损失4000元(830+3170=4000元),但A方案比B方案少投资4000元,正好相抵。
那末,怎样确定方案之优劣呢?
现仍以前例为例,A、B二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为1631单位(计算方法如前所述)。
当A、B二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均等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1631单位时,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631-4×1631-12000-10×10%×1631+500)×3.17-(2000-0)=-12063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则为:(10×1631-2×1631-15000-10×10%×1631+1500)×3.17-(6000-0)=-12603元,此时,A、B二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均为-12603元,所以二个方案无优劣之分,
当A、B二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低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而均为1400单位时,则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400-4×1400-12000-10×10%×1400+500)×3.17-(2000-0)=-16265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则为:(10×1400-2×1400-15000-10×10%×1400+1500)×3.17-(6000-0)=-17729元。此时,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B方案,所以A方案优于B方案。
当A、B二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高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而均为2500单位时,则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2500-4×2500-12000-10×10%×2500+500)×3.17-(2000-0)=1170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则为:(10×2500-2×2500-15000-10×10%×2500+1500)×3.17-(6000-0)=6680元。此时,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
当B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高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为1831单位,而A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低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500单位时,则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500-4×1500-12000-10×10%×1500+500)×3.17-(2000-0)=-14680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则为:(10×1831-2×1831-15000-10×10%×1831+1500)×3.17-(6000-0)=-8165元。此时,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
当A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为2100单位,B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为2200单位,均高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时,则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2100-4×2100-12000-10×10%×2100+500)×3.17-(2000-0)=-5170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2200-2×2200-15000-10×10%×2200+1500)×3.17-(6000-0)=23元。此时,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
当A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单位,而B方案的实际生产能力大于A方案而低于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平衡点产销量时,则当B方案实际生产能力减去A方案实际生产能力后的余额大于{〔(10×1000-4×1000-12000-10×10%×1000+500)×3.17-(2000-0)〕-〔(10×1000-2×1000-15000-10×10%×1000+1500)×3.17-(6000-0))}÷〔(10-2-10×10%)×3.17〕=180.26单位时,则B方案优于A方案;反之,余额小于180.26单位时,则A方案优于B方案;如果余额等于180.26单位时,则A、B二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相等。设A方案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单位,B方案实际生产能力为1182单位,则4年中A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000-4×1000-12000-10×10%×1000+500)×3.17-2000-0)=-22605元;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现净值为(10×1182-2×1182-15000-10×10%X1182+1500)×3.17-(6000-0)=-22569元:此时,B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设A方案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单位而B方案为1100单位。则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100-2×1100-15000-10×10%×1100+1500)×3.17-(6000-0)=-24386元;此时,A方案投资收益净现值大于B方案,所以A方案优于B方案。设A方案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单位,而B方案为1180.26单位,则4年中B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为:(10×1180.26-2×1180.26-15000-10×10%×1180.26+1500)×3.17-(6000-0)=-22605元:此时,A、B二方案的投资收益净现值相等。
应当指出,上述方案决策平衡分析只适用于方案之间的比较,借以确定方案的优劣。至于方案本身应达到的最低生产能力,则需通过长期投资决策够本分析方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方案的优劣,还必须结合投资数额大小,回收期长短、设备使用寿命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方可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