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频繁,农、工、商企业之间相互占用的结算资金的日益扩大,拖欠货款现象随之增加,牵制着企业的发展。采用的拖欠办法,五花八门,有的利用掌管的国家物资,对用户实行预收款,长期不发货;有的通过合同订货,货到后编造种种假理由,迟迟不付款;有的企业购销行为不轨,到处诓骗资金等等。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拖欠办法—:——“买一挂二”,渐渐抬头,大有成灾之势。所谓“买一挂二”,即买三万元贷,付一万元款,另外二万元挂帐,长期拖着不还。有些单位确属暂无力偿还,可有些单位明明银行帐上有钱,硬是编造种种借故,一拖再拖,拿着别人家的钱,办着自己的“事业”,还美其名曰:“不花钱也办事”。孰不知,将本单位的债台高高筑起,到头来,只能作茧自缚。
控制拖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把关。所谓把关,当然,不仅是“现钱交易”的拿一分钱付一分货,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一些长期有业务往来的信誉户,也可先拉货,限期付款;但对一些虽有业务往来的非信誉户,则只能“一把一利索”,无论什么人求情,无论什么人担保,都应毫不留情;倘若,放开这个“闸门”,资金就会一泻而不可收拾。如某物资供销单位就...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频繁,农、工、商企业之间相互占用的结算资金的日益扩大,拖欠货款现象随之增加,牵制着企业的发展。采用的拖欠办法,五花八门,有的利用掌管的国家物资,对用户实行预收款,长期不发货;有的通过合同订货,货到后编造种种假理由,迟迟不付款;有的企业购销行为不轨,到处诓骗资金等等。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拖欠办法—:——“买一挂二”,渐渐抬头,大有成灾之势。所谓“买一挂二”,即买三万元贷,付一万元款,另外二万元挂帐,长期拖着不还。有些单位确属暂无力偿还,可有些单位明明银行帐上有钱,硬是编造种种借故,一拖再拖,拿着别人家的钱,办着自己的“事业”,还美其名曰:“不花钱也办事”。孰不知,将本单位的债台高高筑起,到头来,只能作茧自缚。
控制拖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把关。所谓把关,当然,不仅是“现钱交易”的拿一分钱付一分货,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一些长期有业务往来的信誉户,也可先拉货,限期付款;但对一些虽有业务往来的非信誉户,则只能“一把一利索”,无论什么人求情,无论什么人担保,都应毫不留情;倘若,放开这个“闸门”,资金就会一泻而不可收拾。如某物资供销单位就发生这样一桩事:一用户派专车,千里迢迢来此单位购货,只携带需拉物资的三分之一贷款,这个用户虽与此单位有业务联系,但信誉不佳,按理是不应该“开口子”给提货的,可用户找熟人担了保,几万元物资,就靠一张嘴加一张无信誉的担保书,就把货运走了。按担保规定,货运抵单位即付款,可事过境迁,贷款一拖就是两年,几经催促无济于事,无耐起诉到当地法院,进行了裁决,官司虽然打赢了,但对方银行帐上分文皆无,只好有货拉货,干了件劳民伤财的赔本买卖,教训是深刻的。
俗话说:“干啥吆喝啥”,财会人员是企业的“财政大臣”,对“吆喝”的内容,真的需要好好研究研究。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颇多,资金匮乏是困扰企业的主因,能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衡量财会人员“看家本事”的试金石。企业的资金畅通,其日子就好过,而资金“梗塞”,其日子就难熬。财会人员应努力管好家理好财,为企业过好紧日子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