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内蒙古第一毛纺厂,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中等身材,二十七、八岁,戴变色近视眼镜的小伙子,他叫王绍才,是厂财务科的会计。听说过他事迹的人都觉得他不简单,可是,见面交谈后,又觉得他挺平凡、平凡的经历,平凡的工作。但正是从这些平凡当中,我感觉到一种特殊,一种不平凡,那就是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和对事业执着求索的美好品格,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
去冬今春,在历时四个月的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中,王绍才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反应能力,先后五次获奖。在选拔赛阶段,他荣获呼和浩特市纺织系统优胜奖,呼市工交系统第一名,呼市地区电视大赛三等奖,内蒙古会计知识大赛二等奖;在全国会计知识笔试大赛中,他又获二等奖,是呼市地区七十多名会计人员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
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小王为啥能接二连三地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曾问他有何感受,他淡淡地笑了,觉得自己能在强手如林的几次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是料想之外的。但想起他平时孜孜不倦的学习情形,我们觉得这一切又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改革给青年人提供了各自的就业、竞争机会,知识在一些人看来有些贬值了。可是小王却不这样认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学习,掌握...
在内蒙古第一毛纺厂,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中等身材,二十七、八岁,戴变色近视眼镜的小伙子,他叫王绍才,是厂财务科的会计。听说过他事迹的人都觉得他不简单,可是,见面交谈后,又觉得他挺平凡、平凡的经历,平凡的工作。但正是从这些平凡当中,我感觉到一种特殊,一种不平凡,那就是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和对事业执着求索的美好品格,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
去冬今春,在历时四个月的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中,王绍才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反应能力,先后五次获奖。在选拔赛阶段,他荣获呼和浩特市纺织系统优胜奖,呼市工交系统第一名,呼市地区电视大赛三等奖,内蒙古会计知识大赛二等奖;在全国会计知识笔试大赛中,他又获二等奖,是呼市地区七十多名会计人员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
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小王为啥能接二连三地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曾问他有何感受,他淡淡地笑了,觉得自己能在强手如林的几次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是料想之外的。但想起他平时孜孜不倦的学习情形,我们觉得这一切又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改革给青年人提供了各自的就业、竞争机会,知识在一些人看来有些贬值了。可是小王却不这样认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学习,掌握知识。不论是做学生时还是参加工作以后,他都是靠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刻苦读书,努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1982年,王绍才以优异成绩从内蒙古财政学校毕业后,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于1984年考入内蒙古干部管理学院工业企业会计专业。毕业后进内蒙古第一毛纺厂财务科工作。刚到工作岗位就接受了个大任务:核实清理上一年度遗留下来的财务成本核算帐目。这项工作本来需要几个人同时进行才能完成,可是当时厂里人员安排不开,就把这事交王绍才一人承担了。面对一大堆写着密密麻麻明细帐的本子、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但小王毕竟是工业企业会计专业的高才生,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开始坐下来一本一本地查阅、核对,白天干不完,下班后就加班到深夜。经过一个月的加班加点,终于提前解决了厂财务科的一大难题。
算完旧帐算新帐,王绍才和帐本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厂里强化了经营机制,进一步落实生产责任制和对生产的目标管理。领导上派王绍才去做粗纺针织绒补偿贸易的财务工作,这是第一毛纺厂的涉外独资项目,规定实行单独成本核算。为了准确地算清成本和生产效益,小王经常下到车间班组,守在机器旁边一站就是大半天,实地测算成本消耗情况,积累数据,并且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及时地从生产过程中掌握成本投入和产品产出的第一手资料。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小王就熟悉了业务,在财会工作上能独挡一面了。工作虽然紧张忙碌,可小王心里感到很充实,在企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己。
1989年仲秋,首都北京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财政部批准,由中国会计学会、华人世界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通知下发后,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会计们也都跃跃欲试,平日里少言寡语的王绍才,此刻更按捺不住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他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握这个好机会,凭着自己长期对财会知识的苦心钻研和参加工作后的实践磨炼,在这场大赛上一显身手,争取获奖。
金秋的青城是美丽的,淡淡的云、红红的霞、蔚兰的天空。茶余饭后,老人们在公园或路边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开心地玩乐、戏闹。人们都以各自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