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工作达标考核验收以后,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意味着其会计工作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具体到每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否也达到了标准呢?换句话说,在会计达标工作中有无吃大锅饭的现象呢?如果答案是存在这种现象的话,那么如何增强每个财会人员在会计达标工作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做到人人达标,人人提高业务水平,搞好财会人员的自身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在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中采取了将标准分解落实到人,按人考核的初步试探。
一、制定考核项目和得、扣分标准
根据本公司不仅对业务高标准要求,而且对政治思想和遵守制度方面也严格要求的指导思想.我们从①遵纪守法;②业务工作;③遵守作息制度和出勤三个方面来考核,每项均实行百分制。第①、③两项根据本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确定得、扣分标准;第②项业务工作参照国家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有关规定标准进行考核评比。
二、考核评比方法
1.建立考核小组。组长由财务经理担任,副组长由财务科长担任,组员为财务科其他成员。
2.考核评比时间。月月考核评比,年终总结,每月初考核上月每人工作情况。
3.评比确定分数:①每人先汇报总结本月工作情况,并按照各项标准确...
会计工作达标考核验收以后,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意味着其会计工作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具体到每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否也达到了标准呢?换句话说,在会计达标工作中有无吃大锅饭的现象呢?如果答案是存在这种现象的话,那么如何增强每个财会人员在会计达标工作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做到人人达标,人人提高业务水平,搞好财会人员的自身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在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中采取了将标准分解落实到人,按人考核的初步试探。
一、制定考核项目和得、扣分标准
根据本公司不仅对业务高标准要求,而且对政治思想和遵守制度方面也严格要求的指导思想.我们从①遵纪守法;②业务工作;③遵守作息制度和出勤三个方面来考核,每项均实行百分制。第①、③两项根据本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确定得、扣分标准;第②项业务工作参照国家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有关规定标准进行考核评比。
二、考核评比方法
1.建立考核小组。组长由财务经理担任,副组长由财务科长担任,组员为财务科其他成员。
2.考核评比时间。月月考核评比,年终总结,每月初考核上月每人工作情况。
3.评比确定分数:①每人先汇报总结本月工作情况,并按照各项标准确定自己的分数;②查看帐、表、册、考勤簿等有关资料和记录,并结合听、问、议、评、核、定等办法,汇总每人各项得分;③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4.分数上墙,逐月公布。
三、奖罚兑现
凡三项考核指标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一等奖;81—90分为二等奖;60—80分者为三等奖;60分为及格。每季末按奖金总额和得奖等级计算到人进行兑现。凡平均分数不及格超过半年时间者,调换工作或调离财务科。
四、遇到问题和克服办法
由于这项工作是初试,经验不足,同时考核项目较多,又实行了奖罚兑现。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分高分低的各种争论,而且每月要增加一次评比考核工作,有个别同志感到麻烦,想打退堂鼓。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边干边摸索解决办法,保证了此项工作健康进行。我们的经验是:①经常不断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②加强业务学习,取长补短,互帮互学;③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资料和制度;④评比工作要细致,不要草率,实行民主评议,尽量做到对症下药,合情合理,使人心服口服。
五、麻烦换来好效果
本公司自1989年12月开展以上做法后,效果是显著的。
1.学习业务的劲头大了,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评比得分逐月上升。
2.工作上出现了比成绩、比贡献、明比暗赛、不甘心落后的场面和气氛。
3.迟到早退现象减少,出勤率增高。
4.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5.通过得分上墙公布这面镜子,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成绩和不足,从而起到了有成绩及时表扬、有不足及时改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人人达标的积极性。
6.由于加强了财务管理,本公司在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等困境下,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今年4月底,经营收入比1989年同期提高了58%,利润完成全年计划的50%,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比1989年同期加快37天。

式分享着青城金秋这美好的时刻.在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职工宿舍里,刚刚下了班的王绍才,还来不及扫落风尘,便拿着干面包、端碗白开水,照旧坐到了自己的书桌前。窗外的一切,那公园、商场和郊外的黄昏,他都无暇顾及了,他的乐趣、追求和全部世界,都转移到这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了。白天工作忙,他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自从报名参加比赛后,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同宿舍的人都已进入梦乡,可是小王仍在孜孜不倦地整理知识卡片、解答复习赛题。每当困意袭来,他就想尽办法打起精神来,要么到室外吹吹凉风,要么去水房用冷水洗把脸,有时甚至用湿毛巾勒紧额头来提神,他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硬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另挤出八小时学习时间来。
参加工作后的学习,完全不同做学生时的情形,时间紧不说,学习条件也差多了,得完全依靠自学。而最使人着急的是复习资料短缺,参赛通知上指定的12本参考书和另外一些学习材料,他手头只有一部分,其余的只好四处去借。为这事他几次跑回母校,还多次去了内蒙古财经学院,借阅学习资料。他经常到图书馆、资料室去翻阅、摘录资料。或者干脆自己出钱到街上复印一部分材料。最后还差两本参考书在呼市地区没有借到,他便向领导请了假。专程去了趟北京。
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人累瘦了,身体抵抗力也下降了,入冬时气候多变,又患了一次重感冒。同志们看到他为了参赛紧张劳累的样子,都劝他要多注意身体。可他却信奉这样一条哲理:“有得必有失。”做任何事情都免不了要付出代价,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吃点苦头也值得。
1989年11月28日下午,一场紧张激烈的呼市工交系统会计知识抢答赛.在内蒙古第二毛纺厂礼堂进行着,参赛选手们都是经过本系统选拔赛选拔出来的尖子。在赛场上,小王神情严肃,全神贯注,他那干练、流利、准确的回答,让人打心眼里佩服,台下二百多名观众不时地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激动地向大家宣布,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王绍才,以总分137分的好成绩,荣获这次工交系统会计知识大赛个人第一名。在场的呼市财政局常副局长给小王颁奖,并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这么年轻,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真是不简单哪!”
此后,王绍才又率领呼市工交系统代表队参加了呼市地区选拔赛,并代表呼市地区代表队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会计知识大赛,都获得了好成绩。
辛勤的耕耘者最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今年4月16日,当荣获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二等奖的大红证书,从祖国首都北京飞到他面前时,他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王绍才的成功包含着他劳动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更包含着他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知识的渴求。作为一名青年.在人生的旅途上,以“不断进取、求索、不断开拓、奉献”为生命的路标,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王绍才以自己的勤奋唱出了一首奋斗者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