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8 作者:沈成德
[大]
[中]
[小]
摘要:
管理会计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五六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基本上是从成本会计演变而来的,现在已成为西方会计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1922年,美国H·W·奎因坦斯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①一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名称。在1924年出版的布利斯的《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②一书中认为管理会计的目的旨在:(1)帮助理解会计实务,并认识会计程序和财务报表的各项原则;(2)分析财务、营业方面的各种统计资料,并启发经理人员如何利用这些资料;(3)利用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布利斯只指出了会计信息应用于经营管理上,管理会计应建立在这个范围之内。但他未能直截了当地论述经营管理上应该具有哪些会计信息,以及设置怎样的一种会计制度。因此,布利斯的管理会计思想没有被后人发扬光大。
与《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出版的同时,麦金西的《管理会计》③一书问世。与布利斯相反,麦金西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管理会计应以下列实践为目的:(1)熟悉典型企业日常所发生的问题;(2)有关会计方法的适用知识;(3)训练人们怎样发挥计划的作用,并利用企业活动的会计和统计资料。
<...管理会计产生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五六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基本上是从成本会计演变而来的,现在已成为西方会计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1922年,美国H·W·奎因坦斯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①一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名称。在1924年出版的布利斯的《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②一书中认为管理会计的目的旨在:(1)帮助理解会计实务,并认识会计程序和财务报表的各项原则;(2)分析财务、营业方面的各种统计资料,并启发经理人员如何利用这些资料;(3)利用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布利斯只指出了会计信息应用于经营管理上,管理会计应建立在这个范围之内。但他未能直截了当地论述经营管理上应该具有哪些会计信息,以及设置怎样的一种会计制度。因此,布利斯的管理会计思想没有被后人发扬光大。
与《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出版的同时,麦金西的《管理会计》③一书问世。与布利斯相反,麦金西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管理会计应以下列实践为目的:(1)熟悉典型企业日常所发生的问题;(2)有关会计方法的适用知识;(3)训练人们怎样发挥计划的作用,并利用企业活动的会计和统计资料。
麦金西还认为,在以分权管理为原则的经营中,有必要了解下属权力的行使和职责的履行情况,因而必须规定一个作为基准或尺度的标准,并在标准与业绩相比的基础上作好记录。企业应让那些擅长专业知识的主计长(Controller)来充当实行管理会计的主体,并设立主计部,在主计部下属有会计、统计、预算编制、事务管理等各次级机构。企业通过主计长,使各种标准和记录在各个领域的管理中得以有条不紊并有效的应用。
麦金西指出:管理会计只有以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的普及和发展为背景才能成立,即它不仅仅停留在以记录和报告经营业绩为特点的传统会计上,而更重要的是,它应设法把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未来会计的种种概念和程序调整,并入到以经营管理为目的的会计制度中去。
1929年,海斯在其《供经理们控制用的会计》④一书中指出,管理会计的核心应是标准和记录。他认为企业组织应按不同的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决策机构的职能应是制定总政策和全面评价工作,其他部门必须为决策机构提供履行其职责所需的会计信息。执行机构的职能是根据政策确定用以评定分部工作业绩的标准,分析标准与实绩的差异。因此,就预算而言,执行机构参与各个部门预算,而决策机构则进行全面评价工作。
30年代和40年代初,对管理会计的争论都围绕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两个方面展开。因此,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把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称为管理会计的两大支柱。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着重于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
50年代,管理会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如H·杰克逊在其《半个世纪来成本会计的发展》⑤一文中所指出那样:二次大战后,成本会计的发展有三个特征:(1)主计长制,即通过主计长进行控制的方法得到了发展;(2)内部报告越来越重要;(3)各种团体进行的有组织的调查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美国会计学会(AAA)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发表其年度委员会报告之后,不再发表单纯有关成本计算的委员会报告,以后都以《管理会计委员会报告》形式发表。这说明,1955年以前单纯成本计算方面的研究已被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所取代;它也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成本计算研究早就不是单纯的成本计算研究,而更应转向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这种认识的普及也可以讲是近代管理会计发展的又一标志。
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了管理会计定义:“管理会计是指在处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经济资料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概念来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订能达到合理经营目的的计划,并作出能达到上述目的明智的决策。”⑥
60年代,要求管理会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呼声很高,而且出现了为发展新管理会计所产生的争论。同时,旁系有关学科对管理会计的挑战日益激烈。使人们认识到,仅仅从经营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会计是不够完善的。因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数量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电子计算机、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其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的说明》(ASOBAT)一书中,对管理会计又下了与1958年相同的定义。此时,无论是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还是实务等其他方面都比1958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日本著名会计学家青术茂男对这一定义的评价是:“当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发表上述管理会计定义时,下这个定义的基础-对管理会计的看法,可以说是站在传统管理会计立场上的;1966年《基本会计理论的说明》对管理会计的定义,虽说与1958年相同,但比较起来解释定义所根据的内容理解,却可谓是符合《基本会计理论的说明》相当新的想法。”⑦本文不敢苟同青术茂男的观点。作为一个定义,是否要结合其所根据的当时的内容来理解,令人怀疑。青术茂男忽视了定义本身表达的内容,似乎只要某时下个定义,根据该学科发展的内容来理解,则不论何时都适用,这种一劳永逸的事只是一种幻想。一个严密的定义,应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与特点,反映管理会计的历史;既着眼于现状,又考虑到未来,并预测发展的趋势;说明管理会计目标。
不少国际组织,如联合国(UN)、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州经济共同体(EEC)等在会计计量、揭示和报告准则等领域内试图予以标准化或协调化;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会计团体也对财务会计和财务审计的理论体系化方面作过很大努力。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化、规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最有影响的,首推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1981年,该协会的管理会计实务(MAP)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A号《管理会计说明》(Statements on Ma-nagement Accountirg):《管理会计的定义》(Definition of Manogement Auounting)中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管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管理会计也包括为非管理团体如股东、债权人、管辖机构和税务当局编制财务报告。”⑧这一定义把管理会计的概念提高到新的水平,与美国会计学会(AAA)1958年度报告所下定义比较,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进展,反映了管理会计的现状:
1.指出了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加工、改制、延伸,为计划、评价、控制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样,把管理会计职能扩大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可见。
2.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套理论、技术和方法,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数量方法、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并为其提供用武之地。该定义明确了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的性质,同时也说明了管理会计在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过程中对企业政策制订和决策的重大影响。
3.扩大了管理会计范围,把狭义、传统的管理会计上升到广义和现代的管理会计一“管理会计也包括为非管理团体如股东、债权人、管辖机构和税务当局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和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该定义冲破了人们历来认为的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中,财务会计是外部会计,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的禁区,为管理会计发展指出了前景,提供了崭新的天地。
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ICMA)在重新给会计下定义时指出:除审计以外,一切会计(包括筹措资金、编制财务计划与预算,进行财务控制,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各组成部分都属管理会计的范围。笔者不同意管理会计包括财务会计的观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共同基础,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也反对管理会计范围无限扩大化。
ICMA给管理会计的定义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要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确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股东等)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为此需要:(1)确定为达到各项目标而制订的计划(编制长期计划);(2)确定短期经营计划(编制预算、编制盈利计划);(3)对实际业务事项进行记录(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4)采取行动纠正偏差,将未来的实际业务纳入轨道(财务控制);(5)获取并控制各种资金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管理会计委员会主席朗·科顿(Ron Cotton)也认为: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涉及的面更广。
80年代管理会计朝着规范化、体系化的方向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近年来,随着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的加强,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跟经理们的计划和控制决策失去关联,正如1987年R·K·卡普兰(Rober-t·k·Kaplan)和H·T.约翰逊(H·T·John-son)在其合著的《丧失关联性:管理会计的崛起与衰落》(Relevance Lost:The Rise anel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⑩一书中指出的那样:管理会计报表不能及时详尽地提供有关生产过程效益方面的信息。因此,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不了多大作用;产品成本不正确,许多费用都按直接人工的比例分摊。事实上,直接人工不再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得到的数据,将导致决策失误;现行做法怂恿经理们的短期行为,由于许多开支于远期才能收效。如新产品试制、工艺改进、保护性修理、产品推广、人员培训等都计入当期的成本,这就会使经理们为提高本期的报表利润,而置长期利益于不顾,忽视必要的投资。由此可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的管理会计定义,并不是完美无瑕的。
翻开我国出版的管理会计专著,有的作者直接迴避了管理会计定义,也许这与我国引进管理会计时间不长、实践不深入、国外对管理会计定义众说纷纭有关,觉得难以对管理会计下定义;有的虽然对管理会计下了定义,但只停留在西方60年代的水平上;有的甚至直接把管理会计纯粹当作西方的东西而加以介绍,不对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加以概述。例如,汪家祐认为“管理会计或经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储存、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三个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一个会计分支。”⑪胡文义、陆廷纲认为“所谓管理会计就是帮助企业各级主管人员编制计划、积累资料、控制业务和制定决策时进行资料处理的制度……,管理会计就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经济数据和报告的一种工具,广义的说,凡属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只要用得上会计这一手段,加以反映和监督,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导致最大经济效果的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围。”⑫
这些定义一方面搬来了国外管理会计定义,另一方面脱离了我国近十年来管理会计的实践。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投资机制的改变,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新秩序的建立,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日渐激烈,股份、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的扩大和发展等,为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作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时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素质日益提高,一大批经过专门现代会计学训练的新一代会计工作者走上了岗位,迫使管理会计冲破企业界限,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等提供信息,又在人员素质方面保证了有用信息的提供及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进一步应用。
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许多方法、技术已在我国管理实践中应用,特别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少企业中推行了把经济责任制、责任会计和财务会计融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轨会计核算模式,又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西方管理会计中有关比较复杂、深奥的数量方法、行为科学、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在实践中用得不多;管理会计研究也只偏重于一些方法和技术,较少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有系统的深入研究,所有这些都阻碍我国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也就是说,与西方管理会计相比,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务上,我国管理会计是大有潜力的。
对我国管理会计定义,有三种可供选择:
1.直接引入西方国家如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对管理会计的定义;
2.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管理会计定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3.撇开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根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直接进行定义。
第一种选择显然不行,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不是全盘西方,也不限于介绍西方管理会计阶段。第三种选择也行不通,理由是我国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时间不长,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较大收益,但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形成中国式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对管理会计定义,只能是第2种选择:借鉴西方,结合我国实际。由于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环境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作用、范围、社会公认的程度等在各国都存在差异。所以,我国管理会计定义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管理会计是一个过程:它是对财务数据和经济数据的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及传递的一个综合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与西方相比,这一过程中,我国较少采用数量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基本上是由手工完成的。
2.管理会计由管理当局用于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及考核。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应以此作为重点,突出中国式的计划、控制及评价的特征。
3.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企事业各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正确的决策是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而正确的决策必须有有用和准确的信息的保证。管理会计于决策既是企业内部之必需,又是企业外部如投资者、银行、财税务机关所必要。注:①②③④⑤见费文星著:《管理会计学一原理和应用》。⑥Robert·I·Dickey:《Auountants Cost Hand book》.⑦《管理会计的新动向及其展望》,刊《财会研究》1983年第8期。⑧美国《《Management Auounting》杂志1981年3月号。⑨英国《Management Auounting》杂志1982年3月号。⑩美国《Management Auounting》杂志1987年1月号。⑪汪家祐著:《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⑫胡文义、陆廷纲著:《管理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