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所谓乡镇企业高分配,指的是在收益分配中积累基金偏低、消费基金偏高的比例关系。近年来,乡镇企业高分配问题较为普遍,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首先是自有资金严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承包经营后,实现的利润除上缴国家税金外,超利部分大部分奖给干部职工,再上交一部分给乡镇用于社会性开支和地方经济建设,企业留成寥寥无几,难以扩大再生产。其次,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企业被迫高负债经营。由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迫使一些企业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向社会高息集资维持生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出现乡镇企业高分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
一是承包基数偏低。有的发包者对企业家底不明,确定承包指标时又缺乏科学测算,承包基数定得偏低;有的承包者凭借自己业务熟,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讨价还价,故意压低承包指标;有的发包者与承包者搭干股,仗权压低基数,从中渔利。
二是工资奖金偏高。有些企业工资奖金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一方面,由于生产定额偏低,有些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设备条件、工人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生产定额...
所谓乡镇企业高分配,指的是在收益分配中积累基金偏低、消费基金偏高的比例关系。近年来,乡镇企业高分配问题较为普遍,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首先是自有资金严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承包经营后,实现的利润除上缴国家税金外,超利部分大部分奖给干部职工,再上交一部分给乡镇用于社会性开支和地方经济建设,企业留成寥寥无几,难以扩大再生产。其次,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企业被迫高负债经营。由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迫使一些企业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向社会高息集资维持生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出现乡镇企业高分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
一是承包基数偏低。有的发包者对企业家底不明,确定承包指标时又缺乏科学测算,承包基数定得偏低;有的承包者凭借自己业务熟,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讨价还价,故意压低承包指标;有的发包者与承包者搭干股,仗权压低基数,从中渔利。
二是工资奖金偏高。有些企业工资奖金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一方面,由于生产定额偏低,有些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设备条件、工人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生产定额没有相应调整,致使工人大幅度地超定额。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取得一点经济效益之后,便大发奖金和实物。生产定额偏低和滥发奖金实物的结果,使企业大量资金直接转化为消费基金,不仅减少了企业自有资金,削弱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也使乡镇企业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弱化了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是吃喝浪费严重,开支数目惊人。有一个年仅10万多元利润的小厂,年招待费竟达四万多元。廉政建设以来,企业吃喝风有所收敛,但没有完全刹住。
四是分配基础不实。有些企业领导为显示政绩,在利润核算上,违反财务制度,弄虚作假。有的折旧费提留不足,有的该摊的费用没摊,有的虚算扩估销售收入等。
五是监督把关不严。主管部门审批分配方案时把关不严,助长了企业弄虚作假行为,形成了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
解决乡镇企业高分配,适当提高积累比例,是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对乡镇企业高分配的隐忧要有足够的认识,采取扎实的措施,把偏高的分配比例调下来,抑制消费基金的超常规增长,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促进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健康发展。
一、强化积累观念,克服短期行为。一是强化长远观念。特别是地方领导和企业承包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单纯追求眼前利益,考核干部政绩和提拔使用干部时,也不能单看产值、利润,要注重考核企业的发展后劲,为后人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二是强化集体观念。要教育职工树立“企业发展我增收,我与企业共兴衰”的思想,与企业同心同德。三是强化艰苦奋斗的观念。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运,反对铺张浪费,堵塞各种漏洞,狠抓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当前,要积极推行全员抵押承包和增量股份制,把初次分配形成的消费基金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积累。
二、完善承包经营,合理确定承包指标。首先,指标内容要全面。不但要有产值、销售、利润等效益指标,还要有资产增值、技术改造、企业升级、产品质量等发展指标。其次,指标基数要合理。各项指标的确定,力求体现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再次,利益分配要公平。承包者与非承包者、承包者与职工之间的工资和奖金,不能悬殊过大,既要拉开分配档次,又要体现分配公平。在年终分配前,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经营承包制,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补充完善工作。对承包内容不全的,要充实合同内容;对承包基数偏低的,要适当调高基数;对分配不公的,要适当缩小报酬差距,调动大家发展企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酬利挂钩,实行按劳分配。酬利挂钩的核心,是在承包前确定酬利比例,或按承包利润核定工资总额,保证工资奖金的增长率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实行酬利挂钩,不仅能够确保企业有一个适当的积累比例,而且有利于广大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高分配问题必须与改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联系起来,只要把消耗和浪费降下来,提高效益的部分直接转化为积累,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就能调整好。加强内部管理,重点是抓好财务、质量、成本、劳动管理。我们总结乡镇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始终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之内,把生产定额调整到先进的水平之上,把工资奖金的增长控制在经济效益的增长之下,不断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五、坚持先审计后分配,打实分配基础。乡镇企业在结算分配前,发包单位首先要组织银行、财政、税务、农经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包后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原辅材料是否按实际消耗计入成本,库存材料价格是否按规定计算,产成品是否按成本价入库,委托代销的产品有无提前计入销售收入,各项借款利息是否计入成本,应在税前提留的各项基金是否提全提足,减免税部分是否按规定转入国家扶持基金,应在税前还款的是否及时入帐等等。通过审计,为兑现承包合同,合理安排三者关系提供依据。
六、认真执行政策,严格审批分配方案。主要把好三关:一是考核关。要重点考核反映企业生产成果和发展后劲的有关指标。要成立专门班子,把好考核关口。二是积累关。对于经济效益不高的企业,宁可减少一点职工收入也要保持积累的适度增长,为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奖赔关。要严格履行承包合同,坚持奖罚兑现,该奖不眼红,该罚不手软,切实改变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