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过去走过的足迹,进行一番比较与思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1954年我由学校分配到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村供销社工作,由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当地人民的生活相当困难,即使供销社的职工,冬天床上也没有褥子,有的甚至没有被子,靠一件大棉袄渡过严冬。我名义上是作会计工作的,但白天几乎没有在办公室里记过帐。每天要挑着挑子或推着小车给下面门市部送货,串乡当货郎,到20里地以外的地方去赶集。晚上回来吃完饭,点上煤油灯再去料理帐务。当时的帐册表格非常烦琐冗杂,报表铺开有桌子那么长,工作量大。更深夜静,算盘“臂哩啪啦”地响个不停。当时没有钟表,也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直到老会计走到院里看看月亮、三星,或者听到邻居家的鸡叫时,才说:“算了吧,明天还得赶集哩!睡觉。”才能去休息。
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的劲头很足。记得有一年隆冬腊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大家顶着凛冽的西北风收购棉花,忙碌了一天,核完帐已到半夜,这时大家才感到肚子饿了,在门市部买了包粗点心充饥。有位年近花甲的老会计,都叫他王老师,是当年抗日小学教师,年老体弱,怎经得起这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过去走过的足迹,进行一番比较与思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1954年我由学校分配到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村供销社工作,由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当地人民的生活相当困难,即使供销社的职工,冬天床上也没有褥子,有的甚至没有被子,靠一件大棉袄渡过严冬。我名义上是作会计工作的,但白天几乎没有在办公室里记过帐。每天要挑着挑子或推着小车给下面门市部送货,串乡当货郎,到20里地以外的地方去赶集。晚上回来吃完饭,点上煤油灯再去料理帐务。当时的帐册表格非常烦琐冗杂,报表铺开有桌子那么长,工作量大。更深夜静,算盘“臂哩啪啦”地响个不停。当时没有钟表,也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直到老会计走到院里看看月亮、三星,或者听到邻居家的鸡叫时,才说:“算了吧,明天还得赶集哩!睡觉。”才能去休息。
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的劲头很足。记得有一年隆冬腊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大家顶着凛冽的西北风收购棉花,忙碌了一天,核完帐已到半夜,这时大家才感到肚子饿了,在门市部买了包粗点心充饥。有位年近花甲的老会计,都叫他王老师,是当年抗日小学教师,年老体弱,怎经得起这一天的冷冻饥渴,刚把一块点心放到嘴里,一仰脖一伸腿竟然昏过去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床上,又灌姜汤又用火烤,忙活到天亮他才苏醒过来,醒来急急地问道:“天明了,怎么还不开称。”大家一时不知对他说什么好。
县上各单位的干部,县供销社的主任、科长们也经常到基层供销社来,他们来时总是带着铺盖卷,吃饭时换饭票到伙房同大伙一块吃,从来没有吃过招待饭或单独做过饭,没有开支过招待费。
尽管经营条件很差,职工中的新手多,但经济效益却非常好。从微观上讲,这段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费用率最低、利润率最高的时期。从宏观上讲,在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和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条件下,国家能很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完成了三年的恢复经济,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时至今日,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与5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不能要求大家再过50年代那样的苦日子,生活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各单位本着“必须、合理、节约”的原则适度地搞点招待是允许的。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之风盛行,这一偏向已不容忽视。
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对此是深有感触的。这种风气首先表现在招待的规格和价码的提高上,原先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天的工资可以买两三盒招待客人的好香烟,现在两三天的工资只够买一盒;原先一天的工资可以住一宿一般标准的旅舍,现在三五天的工资是否够住一宿?至于吃饭的花费更是令人咋舌,原先基层不存在招待吃饭的问题,现在拿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的工资绝对不敢到饭馆要一桌普通的宴席。物价虽然在涨,更重要的是规格在涨。由公费支付的衣(各种衣料的工作服,各种名目下不断标新立异的标志服)、食(招待宴席的规格)、住(楼、堂、馆、所的陈设,宾馆、招待所的收费标准)、行(各种国产、进口轿车的不断升级)确实在向高标准迈进。问题是这些额外开支不是由个人掏腰包,而是直接或变着法儿由国家报销,高标准多开支的部分用不着个人掏腰包,个人可以去享受,开“洋荤”,这就是“低工资高消费”得以存在而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什么“高消费能促进高速度”,“勤俭节约是小农经济的落后意识”,等等,这都是蛊惑人心的一派胡言。拥有资金137亿美元的世界最富有的日本丰田公司规定:每个人每次只能申请一支铅笔,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如此“吝啬”说明了什么?
这种“高消费”不但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财,更重要的是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为把胃口吊得高高的,就无心去理财,去坚持财政、财务制度。同时这也是滋生贪污腐败、诱导违法乱纪行为的温床。试想:一个县的商品销售额每年一般都在两亿元以上,利润率别说达到历史上最好的纪录,即使能提高0.5%,也能够多收入100万元以上,100万元,在一个县里能办不少事。一个县的小汽车一般都在百辆以上,百辆小车一年平均维修费、油料费2万元,百辆小车每年就得花费200万元。假如这些车都用到急需或必要的工作上,压缩一半的花费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一半就是100万元。至于应酬招待费的开销一般不会少于小汽车的开支。所以说浪费是严重的,财会工作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近年来,社会集团的非生产性浪费,每年以近百亿元的速度增长,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向全国人民提出,要特别注意抓好四件大事,要抓“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教育”,“坚决惩治腐败”。这将为消除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之风创造一个良好的气候。我们从事财政、会计工作的同志,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这一号召,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牢牢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的表现,而奢侈浪费则是没落阶级腐朽糜烂意识的反映。为了我们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大业,应该警钟长鸣,常备不懈,让革命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永远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