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资金平衡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全面认识,这是不少会计工作者、企业领导和企业管理部门、期望得到的知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广泛征求会计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以通用的资金平衡表为例,并适当结合利润报表的有关数据,对阅读资金平衡表的基本点和分析评价的基本原则作些分析。
一、对资金占用方的考察
1.看经营资金构成,了解企业的技术构成及风险、收益状况。经营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其实物形态分别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二者的比例变化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构成变化。就同一行业而言,固定资金的比重越大,其技术构成越高,资金收益率一般也越高,但资金的流动性越差,经营风险一般也越大。反之,流动资金所占比重越大,资金的流动性越强,风险较小,相应的资金收益率也越低。一般而言,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的。这一比例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随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进行,固定资金所占比例表现为上升趋势。
2.看固定资金净值比率,了解设备折旧状况。固定资金净值比率是指净值与其原值的比。净值率越低,设备综合磨损和折旧程度就越高,更新改造的任务就越重,相应的资金来源就应越大。
3.看专项资金的比重,了解企业未来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后劲。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专项存款、专项物资和专项工程支出等项目,其比重的大小应与设备的新旧状况和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4.看定额流动资金和非定额流动资金的比例变化,了解企业流动资金的有效运用状况,定额流动资金是组织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流动资金,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产销规模和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而非定额流动资金主要是处在流通过程中的流动资金,它是一种暂时性的流动资金占用,如果占用过大,则说明资金没有有效地用在生产上。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潜能,应将其压缩到最低限度。反映在二者的比例变化上,定额流动资金所占比重应呈上升趋势,其它流动资金的比重应呈下降趋势。
5.看定额流动资金内部的比例,了解定额流动资金的分布是否合理。定额流动资金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三者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市场供需条件和生产工艺组织措施的变化。工业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因此,成品资金所占比重应不断降低。考察时应将实际构成与定额构成相比较,并了解其变化是否符合规律。
6.看非定额流动资金的内部构成,着重了解企业债权的结算状况和支付能力。非定额流动资金中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反映了企业在结算过程中的债权,其比例变化一方面受市场供需变化和结算方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结算工作的质量有关。从企业自身角度讲,其比重越小越好。货币资金的比重反映了企业直接支付能力的强弱,其比重过大说明资金闲置浪费,比重过小则满足不了支付的需要,分析时应注意与企业所欠债务和未交款项进行平衡。
7,看损失性、呆滞性资金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管理状况。损失性资金项目和呆滞性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超储积压物资等,它们的占用比重越大,说明财产管理状况越差。从动态上看,其所占比重应不断降低。
二、对资金来源方的考察
1.看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了解企业资金来源构成状况。自有资金应包括国家资金、企业资金及联营单位投入资金(因为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借入资金包括各种借款、应付款、暂收款和未交款。二者的比例反映了业主投资和债务筹资的对比关系。自有资金所占比重越大,说明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越高,同时也说明可能经营保守;反之,借入资金比重越大,则说明偿还债务的保证能力越差,但也说明企业可能敢于承担经营风险。一般来说,借入资金的比重应以不超过50%为限。
2.看长期借款和临时借款的比例,了解企业资金偿还压力的强弱。长期借款虽然资金成本较高,但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轻;临时借款资金成本虽低,但对企业使用资金的压力较大。因此,应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临时需要,使二者保持适当比例。
3.看未缴款和应付款的比重变化,了解企业遵守上交纪律和结算纪律的情况。如果未缴款、应付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则说明企业未能按要求及时完成上交任务和及时结算欠款。当然,上交方式和结算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这一比重的变化,分析时应分清具体情况。
三、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考察
1.看各项资金占用与其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了解资金的相互流用是否合理。资金的相互流用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上。若流动资金占用额大于其来源额,一般表现为占用了专项资金,反之,若流动资金的占用额小于其来源额,一般表现为专项资产占用了流动资产。就第一种情况而言,如果企业的更新改造任务不多,专项资金有余,适当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不足是合理的,同时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相互垫支月末来不及划转的情况造成资金的相互流用也是合理的;从第二种情况看,一般是挪用流动资金去搞基建或专项工程,这是政策所不允许的。
2.看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了解企业所欠债务的安全性。资产与负债的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越强,债务的安全性越高。从国际惯例看,这一比例在200%左右为宜。如果等于100%,则说明资产总额与债务总额相等;如果小于100%,则说明企业已资不抵债,破产在即。
3.看资产与自有资金的比率,了解企业资金实力。正常情况下,这一比率不会低于100%,比率的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中用自有资金取得的份额越小,资金实力越弱。一般以不高于200%为宜。它与资产负债比率的关系是:资产与自有资金比率=1-资产负债比率。
4.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了解企业期内偿债能力的强弱。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一般明显高于其它资产,因此它是偿付短期债务的保证.这一比率越高,偿还能力越强。分析时可结合资金的周转速度来评价,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的变现力越强,偿还短期债务的物资保证程度就越高。
5.看速动资产与近期应付未付、应交未交款项的比例,了解企业即期支付能力。速动资产是指货币资金以及各种应收款(包括应收票据)、预收款等,它的变现力一般又高于其它流动资产。因此它是偿还应付未付、应交未交款项的保证。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偿付近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此比率一般不应低于100%。对于企业的财务主管来说,还必须通过帐务分析掌握货币支付能力系数的高低,以便适时组织收支平衡。
6.看全部资金利润率,了解资金综合收益水平的高低。全部资金利润率综合反映了产品产量、质量、品种结构、消耗、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从社会角度讲,它不应低于社会行业平均利润率,从纯经济观点看,它更不应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
7.看流动资金周转率,了解流动资金的运动效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占用率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考察时,既要同上期实际和本期计划目标比,又要注意在同行业中的地位。
8.看应收帐款周转率,了解企业的结算状况和收款效率。随着票据结算的实行,应收帐款占用资金必然增加,为加速资金周转,必须重视货款的回收期间。为此,必须单独考虑应收帐款的平均收帐期,并借此评价结算工作的质量。
9.看固定资金产值率,了解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固定资金利用的好坏,直接表现在是否增加生产上。因此单独考察固定资金利用效果时,以固定资金产值率或产值固定资金率为宜。
10.看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了解自有资金的增值情况。实行税制改革后,利税混淆的状况得到改变,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税后利润具有经济上的可比性。在此情况下,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实际上反映了自有资金的增值程度,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之,阅读资金平衡表,应在对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合理性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利润报表,着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收益性进行评价,以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