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8 作者:郑国安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围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科技拨款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按照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对其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做法,实现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化。一是科研经费与科研任务挂钩,实行部分有偿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择优扶持,使管钱和管事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的具体内容是:
一、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单位,由于它直接面向生产,其成果可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并能取得收入,因此,国家原来拨给的科研事业费逐年减少,直至停拨。这些单位所需的经费,主要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咨询、科技服务、进行中试产品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取得的收入解决。这一改革的目的有三:一是引导这类单位着力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各项技术问题,促使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二是促使这类单位多出成果,并尽快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科研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的活力。三是对这类单位实行技术合同制,谁给任务谁给钱,促进科技工作社会化,使国家有可能合理安排科研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围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科技拨款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按照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对其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做法,实现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化。一是科研经费与科研任务挂钩,实行部分有偿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择优扶持,使管钱和管事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的具体内容是:
一、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单位,由于它直接面向生产,其成果可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并能取得收入,因此,国家原来拨给的科研事业费逐年减少,直至停拨。这些单位所需的经费,主要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咨询、科技服务、进行中试产品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取得的收入解决。这一改革的目的有三:一是引导这类单位着力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各项技术问题,促使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二是促使这类单位多出成果,并尽快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科研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的活力。三是对这类单位实行技术合同制,谁给任务谁给钱,促进科技工作社会化,使国家有可能合理安排科研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技术开发研究单位减下来的科研事业费继续用于研究工作,其中三分之二用作建立行业基金,用于行业的计量、情报、标准以及行业的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三分之一用于科技委托信贷资金和科技贷款的贴息资金,支持那些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并具有较大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的科研项目。
二、对从事基础研究和近期尚不能取得实用价值的单位,逐步实行科学基金制,国家只拨给一定额度的经费,以保证必要的开支,如工资、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少量科学预研费等经常性费用和科研公共设施的维护运行费。国家拨给的研究经费,将逐步转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后这类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主要依靠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避免这类科研工作的重复,适当增加一些重要研究项目的投资强度,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研究和农业研究以及从事计量、标准等技术基础研究工作的单位,由于它们的科研成果难于用直接经济效益来衡量,同时也不能获得大量的经济收入,为了保证社会的需要,使这些科研工作稳定发展,对这类单位采取的方法是,根据它们承担的科研任务,仍由国家拨给经费,并按照任务与经费挂钩的原则,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同时,为增强这类单位的活力,鼓励他们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会提供科研服务,其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作为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四、对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科研项目,推行招标制。即由主持项目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以有关专家为主的招标机构,面向全国招标。用于这些项目的科研经费,普遍实行合同制,并根据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分别实行有偿和无偿使用,其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改进管理,节约科研经费。
五、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按照同行评议,择优支持的原则,资助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项目,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基金形式,避免课题重复,增加关键课题的投资强度,给有希望的课题以重点支持。
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
一、科研收入连年增加,各项收入比例趋于合理。据统计,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科研单位1987年获得的纯收入占当年财政拨款的37.85%,比1986年增长22.38%,其中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收入占总收入的67.15%。中试产品、新产品收入占12.65%,生产性收入占8.06%,其他收入占12.14%。1988年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科研单位获得的纯收入继续有所增长。同时,各项收入的比例也比较合理。科研收入的连年增长,对于弥补国家财政拨款不足,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科研经费来源逐步向多渠道转化。据统计,1987年国家拨给的科学事业费占科研经费来源总额的36.91%,科技三项费用占22.45%,基本建设投资占16.78%,科研纯收入占13.97%,部门自筹科研经费占1.6%,银行贷款占3.16%,其他经费来源占5.13%。1988年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进一步向多渠道转化,已初步改变了科研经费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状况。开始通过科技合同、成果转让、创办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取得经费,发展科技事业。
三、科研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科研机构由过去封闭的学术科研型向开放的科研经营型转变,一大批科研机构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采取“三保一挂”(即:保经济效益、保科技水平、保科研后劲、工资总额与承包指标完成好坏挂钩)等承包形式,明确了国家与科研机构在责、权、利三方面的关系。其次,科研单位对各项资金进行了统一核算,建立了以科研课题为对象的成本核算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拨款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技术市场的蓬勃发展。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拨款制度改革和技术市场的开拓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市场的兴起为改革拨款制度,促使科研机构逐步实现经济自立创造了条件,而改革拨款制度对科研机构产生了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以技术为商品,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创办科技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广泛领域,从而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了技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科研单位增加收入提供了机遇。
五、科技拨款制度的改革,使科技人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改革实践中,科技人员开始树立起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