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核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时,一般要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指标和周转次数指标,特别是周转天数指标,受到较广泛的推崇与运用。理由是,周转天数指标不受时间、期间的限制,可用于任何期间,哪怕是时间跨度极不同的期间的流动资金周转情况的分析对比,如年度与月份间的对比等等。笔者认为,这种优点却正是其缺点之所在。过份地、无节制地运用,往往使周转天数指标变成单纯为计算而计算,让人费解。尤其是对不太熟悉财会工作的厂长、经理,职工群众等,更是难以捉摸,不利于民主理财与管理。
如某厂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新厂长走马上任,由于对财务工作不大熟悉,想钻研一下,当钻研到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指标时却犯了难:五月只有31天,怎么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达150天?五月份比一月份周转加速天数达40天(一月份周转天数为190天),未必是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一次不仅一天未用,倒还找回9天?
在考核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时,一般要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指标和周转次数指标,特别是周转天数指标,受到较广泛的推崇与运用。理由是,周转天数指标不受时间、期间的限制,可用于任何期间,哪怕是时间跨度极不同的期间的流动资金周转情况的分析对比,如年度与月份间的对比等等。笔者认为,这种优点却正是其缺点之所在。过份地、无节制地运用,往往使周转天数指标变成单纯为计算而计算,让人费解。尤其是对不太熟悉财会工作的厂长、经理,职工群众等,更是难以捉摸,不利于民主理财与管理。
如某厂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新厂长走马上任,由于对财务工作不大熟悉,想钻研一下,当钻研到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指标时却犯了难:五月只有31天,怎么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达150天?五月份比一月份周转加速天数达40天(一月份周转天数为190天),未必是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一次不仅一天未用,倒还找回9天?
我们不要仅仅责备人家知之不多,也有责任检查一下我们在指标选择上是否出现了偏颇。难道周转天数指标就果真如此优越?答案并不见得是肯定的。
1.周转天数指标的计算公式含义并不明确,计算也不很简单明了。周转天数指标一般式是:

仔细推敲一下,尽管分母的含义是明确的,但对分子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将这样两个数值相除,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经济含义。从该指标的形成机制看,即便把公式写成

对“360天”这个分子来说,分母其实就是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指标公式。显然,周转天数指标不仅在计算上比周转次数指标要复杂一些,而且依赖周转次数指标来计算和解释。如果直接采用周转次数指标,就无须绕这个弯子。
2.当周转天数指标从年度指标拓展为月度、季度指标时,易出现文字表达上的矛盾。周转天数指标作为年度考核指标,对一般生产经营周期不太长(不超过一年)的企业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但当用其进行月度、季度考核时,较易出现如上面谈到的问题,一个月日历天数只有30天,而计算出的当月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达150天。无论怎么说,这在文法上讲是有悖常理的。即使我们在文字表述上力求详细准确,却又易于导致重复繁琐。假如五月份流动资金实际周转0.2次,我们会感到,用“根据五月份实际执行情况看,流动资金每周转一次为150天”(这本身就是对周转天数指标经济含义的重复)的表述方式,比用“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了0.2次”的表述方式要繁琐得多。这种情况,在进行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对比时更为明显。设计划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0.19次,周转天数为160天,当进行计划周转次数与实际周转次数的对比时,可表述为“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实际比计划加快了0.01次”。人们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因为所加快的0.01次是实际已经发生了的。但当进行计划周转天数与实际周转天数的对比时,若按通常方法表述为“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实际比计划加快了10天”,人们往往会造成这样一个错觉:周转天数150天是实际已经发生的,流动资金在30天里已经完成了周转150天的任务。造成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是所谓的实际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并非是实际已经发生和完成的,而是根据五月份流动资金占用以及销售情况推导出来的。所谓的实际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实际。
3.在计算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时,用周转天数指标也不比周转次数指标简便。如何简便计算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教科书一般都采用周转天数指标来作介绍,人们也往往认为这是周转天数指标的优点之一。其实,用周转次数指标来求倒还简便一些。仍以上述有关情况说明:该厂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和实际均为500万元;计划年销售收入为1125万元,实际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计划年度流动资金周转2.25次,实际为2.4次;计划周转天数为160天,实际为150天,设x为计划周转速度状态下,完成1200万元销售收入所应占用的流动资金,用周转天数指标计算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算式为:

用周转次数指标计算为:

尽管所得结果相同,但前者并不比后者简便,相反倒显得繁琐一些。
4.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方面,周转天数指标也不比周转次数直观。知道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500万元,年内周转2.4次,人们脑子里马上就可得出年销售收入为500×2.4=1200万元的概念,即便告知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50天,不经换算,人们难以一下子形成1200万元这个概念。
至于有些同志谈到,周转天数指标由于能用于月份与季度、年度之间的比较,便于及时掌握流动资金周转进度,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特点周转次数指标也同样具备。如年度计划周转2.25次,每月周转0.19次,实际执行情况是五月份周转了0.2次,按此计算全年可周转2.4次。这说明五月份流动资金周转加速了,超额(0.01)完成了计划。通过周转次数指标,仍能及时掌握流动资金周转进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指标的优越性比周转天数指标要大,应尽量广泛应用。而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指标,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来运用,生产周期超过一个月的,最好不要用该指标进行月度考核;超过一年的,也不要用其进行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