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会计研究》1988年第5期刊登了向德伟同志的“通货膨胀与我国企业会计对策”一文。文章说,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会计界就开展了对通货膨胀会计对策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主要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即一般购买力(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和变现价值会计模式。作者认为,虽然我国通货膨胀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不同,但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币值下跌对会计的影响的角度来看,颇有相近之处。因此,借鉴西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对我国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革,并无不可。在当前,可以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过渡性的局部改进措施,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目前可以采取的通货膨胀会计对策是:
第一,在国家监督指导下,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重估价,以资产现行成本作为提取折旧费的依据,并同时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
提高折旧率会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但这种减少的部分,实际上是传统会计模式按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计提折旧而少计成本虚增的利润。与其维持现状、虚增财政收入,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带来企业资金不足而引起的信贷资金膨胀,不...
《农业会计研究》1988年第5期刊登了向德伟同志的“通货膨胀与我国企业会计对策”一文。文章说,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会计界就开展了对通货膨胀会计对策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主要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即一般购买力(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和变现价值会计模式。作者认为,虽然我国通货膨胀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不同,但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币值下跌对会计的影响的角度来看,颇有相近之处。因此,借鉴西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对我国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革,并无不可。在当前,可以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过渡性的局部改进措施,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目前可以采取的通货膨胀会计对策是:
第一,在国家监督指导下,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重估价,以资产现行成本作为提取折旧费的依据,并同时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
提高折旧率会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但这种减少的部分,实际上是传统会计模式按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计提折旧而少计成本虚增的利润。与其维持现状、虚增财政收入,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带来企业资金不足而引起的信贷资金膨胀,不如相对提高折旧率,避免企业固定资金流失,增强企业活力,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
第二,对企业的材料转移成本和商业企业的存货成本的核算采用后进先出法。
目前,我国企业材料存货成本核算均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这在通货膨胀时期必然带来少计材料存货成本,虚增企业盈利。而材料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可以相对改善这一现状。材料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并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它与现行成本的差距可以缩小,从而较为合理地确定企业利润,缓解目前企业流动资金补偿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