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全因素,需要研究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个人就此谈点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中.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等项工作,都可以由机器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只需作些辅助性操作。会计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便可以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动进行各项处理。因此,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点,由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许多旧的控制方式、方法,被新的控制方式、方法所取代。一是控制的重点从手工记帐转移到电算机数据处理;二是控制的方法是人员控制和电算控制相结合;三是内部控制牵涉到数据处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电算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第一步是组织控制.建立组织控制的目的,同手工会计系统中把不同职务进行分工,交给几个人去完成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合理的分工,使会计和电算人员明确职责,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防止差错和弊端的发生。组织控制的重点,一是业务处理和业务记录要分离,二是控制电算机程...
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全因素,需要研究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个人就此谈点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中.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等项工作,都可以由机器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只需作些辅助性操作。会计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便可以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动进行各项处理。因此,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点,由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许多旧的控制方式、方法,被新的控制方式、方法所取代。一是控制的重点从手工记帐转移到电算机数据处理;二是控制的方法是人员控制和电算控制相结合;三是内部控制牵涉到数据处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电算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第一步是组织控制.建立组织控制的目的,同手工会计系统中把不同职务进行分工,交给几个人去完成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合理的分工,使会计和电算人员明确职责,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防止差错和弊端的发生。组织控制的重点,一是业务处理和业务记录要分离,二是控制电算机程序的编制和修改。
首先,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及签发支票的人员与上机操作人员必须截然分开,上机操作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要截然分开,并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出纳员每日要盘点库存现金,与银行对帐,将库存现金余额及现金帐余额与电算机的现金余额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盖章生效。
其次,将软件开发人员、上机操作人员、出纳员、审核员截然分开。即软件开发人员不能参与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等现场操作,而操作人员无权修改和编制程序,出纳人员无权上机进行操作。
电算机程序的编制是电算系统开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程序受到破坏或被非法窜改,危害极大。尤其在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是使用个人计算机,采用数据库的方法进行帐务处理,因此安全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国家,会计数据受到破坏和窜改,已经成为利用电算机犯罪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上搞好内部组织控制,才能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实现和推广。
三、会计电算化文件的控制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会计电算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形成一整套的电算系统文件,它包括流程图、数据结构、电算系统说明、操作说明、程序说明等等。这些文件是了解会计电算系统和操作过程的钥匙,必须进行安全控制,妥善保管。包括:文件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使用文件必须经过批准并且登记备查;对于新的或是修改后的程序文件、数据文件在纳入电算系统之前,必须经过电算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双方审核人员审核批准;软盘要做到严格的备份保存,备份的文件要有详细的记录,防止被任意调用、篡改;要做好软盘的防磁工作,防止数据被破坏和软盘的磁化失真。
只有建立上述会计电算化文件控制制度,才能符合会计档案资料需要长久保管的原则,万一机器突然出现故障停机修理时,也能够及时在别的机器上较快地继续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的控制
环境控制首先是对电算系统工作的自然环境进行控制。例如室温、湿度、防火、防磁、防尘等,计算机对它们十分敏感,必须建立科学的控制,排除它们对电算机的干扰。其次是对社会环境进行控制。由于机房是电算系统的心脏,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计算机房,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对计算机房的人员出入要进行控制,无关人员坚决禁止入内,以免妨碍或损害电算机的工作。因公出入的人员、出入时间和工作情况必须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要进行照象和录象,以便一旦电算系统发生事故可以查明责任。
五、数据输入、输出的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首先要求原始数据本身是真实的,其次要求数据生成直到输入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严格的控制。这方面的内部控制,有以下几点:1、原始数据实行一次性输入,可以保证各种帐簿、报表的取数来源一致,做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2、建立数据文件“名称库”,进行防止科目错误的控制。3、设置自动平衡检查的功能,控制借贷平衡。4、对凭证编号建立控制制度,确保凭证编号前后联贯。
电算机数据处理虽然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控制,但并非万无一失,绝对准确。因此,数据输出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控制要保证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相一致,要在对有关数据审核无误后方可出表。
总之,会计电算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电算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技术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各行业、各部门都应当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经营性质、财务会计制度以及计算机房的规模等,制定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电算化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