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目前使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因受连锁置换法计算模式的约束,尽管能反映各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由于人为假设的原因,无法真实显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亦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笔者试图从下列简例入手,提出新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法,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按连锁置换法的分析结果是:
1、耗用量变动的影响
(1)甲材料(150-157)×1=-7(元)
(2)乙材料(40-46)×0.5=-3(元)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甲材料(1.04-1)×150=6(元)
(2)乙材料(0.45-0.5)×40=-2(元)
这种作法有二个缺点:
1.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受到实际耗用量变化的干扰,掩盖了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如若甲材料实际耗用量仍为157公斤时,甲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值为
(1.04-1)×157=6.28(元)≠6(元)
2.另一方面,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影响只反映其直接作用的结果,似乎又与价格无关。
这种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忽视了影响成本的因...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目前使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因受连锁置换法计算模式的约束,尽管能反映各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由于人为假设的原因,无法真实显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亦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笔者试图从下列简例入手,提出新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法,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按连锁置换法的分析结果是:
1、耗用量变动的影响
(1)甲材料(150-157)×1=-7(元)
(2)乙材料(40-46)×0.5=-3(元)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甲材料(1.04-1)×150=6(元)
(2)乙材料(0.45-0.5)×40=-2(元)
这种作法有二个缺点:
1.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受到实际耗用量变化的干扰,掩盖了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如若甲材料实际耗用量仍为157公斤时,甲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值为
(1.04-1)×157=6.28(元)≠6(元)
2.另一方面,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影响只反映其直接作用的结果,似乎又与价格无关。
这种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忽视了影响成本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相对独立性,而人为地分割其归属。这是围绕因素分析方法而争论不已的主要原因。
鉴于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需要的是预先了解影响成本各因素发生变动的后果及控制的收效,而不仅仅是事后的分析计算,因此本文建议使用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法。
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法是把有关因素变动引起的成本差异分解为单因素变动的直接影响与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原理如下:
某成本项目计划数P=A×B,…(1)因素A变动程度为4745为预测值;
因素B变动程度为4745B1为预测值。
因素A、B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R为4745P1为预测值

仍以上例数据进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所得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是不同的。不仅说明产品材料成本差异除耗用量与价格变动的直接作用相关外,还反映了二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这对于落实成本差异责任,区分供应者与生产者的成本管理功效有现实意义。这种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成本计划或成本控制时,只要预先对影响某项成本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动有正确的估计,则管理人员对该项成本变动的程度及差异便可做到心中有数。
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法不仅为成本差异分析解决了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问题,克服了人为分割成本差异的归属,同时为各项成本定额或标准制定及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此外还可以用它进行动态成本分析,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对生产过程影响成本的各因素进行适时地控制。
这种方法由于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故比一般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要复杂一些,特别是在多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例如,某项三因素作用的费用项目:
P=A×B×C
各因素变动对其影响结果如下:
P1=P(1+R)
虽然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复杂,工作量大,但由于每一项均有特定的含义,因此该法在计算机,尤其是微机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具有较可观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混合材料和混合人工成本的分析较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