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是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管理,是改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对于增收节支、挖潜堵漏、整顿财经纪律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则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全国会计人员900多万人。与1984年的调查材料相比,增加37.7%5。会计队伍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各种公司大量涌现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由于大学、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会计队伍迅速发展的需要,新增会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职工中选拔或从初、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中补充的。虽然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地培训了大批在职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有所改善、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大批新手,仍靠“师傅带徒弟”或采取“短训班”的形式学点专业知识。据湖南、广东、宁夏、黑龙江四省(区)调查,目前仍有80%左右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正规学历。
会计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会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在逐步加强。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区和单位...
会计,是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管理,是改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对于增收节支、挖潜堵漏、整顿财经纪律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则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全国会计人员900多万人。与1984年的调查材料相比,增加37.7%5。会计队伍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各种公司大量涌现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由于大学、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会计队伍迅速发展的需要,新增会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职工中选拔或从初、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中补充的。虽然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地培训了大批在职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有所改善、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大批新手,仍靠“师傅带徒弟”或采取“短训班”的形式学点专业知识。据湖南、广东、宁夏、黑龙江四省(区)调查,目前仍有80%左右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正规学历。
会计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会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在逐步加强。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区和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低下、业务素质不高,给财会工作带来不少问题。一是高层次的会计人才配备困难,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例如,全国尚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由于缺乏人才,未能配备总会计师,有些配备的也是降格以求。许多单位由于缺乏精通业务的总会计师,不能充分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影响生产经营管理的加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导致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工作混乱,财产不清,核算不实。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较快,新企业、新单位不断增加的开放,发展地区尤为突出。例如,有一家开发公司的会计人员竟将港币和人民币不经折算即简单相加入帐,造成帐目混乱。几年中经营商品出售业务金额达六、七亿元,盈亏算不清,请了七、八个会计师也无法把1982年以来的盈亏算清,只得一刀两断、另建帐目,过去的帐目成了糊涂帐。三是财经纪律松弛,造假帐的现象相当普遍。历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揭露的大量案例,充分说明这方面问题十分严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仅表现在业务素质方面,也表现在政治思想素质上。如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纪律观念,有的甚至放弃原则,出谋划策,参与财务收支上的违法违纪活动。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最近指出:“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财会人员,这是个突出问题。财政部有责任制定规划,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在1980年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后,发出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几点意见》,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在教育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与此同时,还在考核会计基础工作、推动会计改革、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评定会计专业职称、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开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在今后7至12年内,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明确目标和任务,层层制定、落实培训规划。我们的目标是经过7至12年的不懈努力,从根本上扭转会计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具体要求做到:1995年,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中,具备大专以上财会专业学历或知识水平的,从现在的4%左右提高到8%;具备中专学历或知识水平的,由现在的18%左右提高到30%。设想到2000年,再分别提高到15%和50%左右。与此同时,乡镇集体企业、事业和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要争取有明显的改善。1991年开始,全民所有制单位从职工或社会青年中扩充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均需经过至少半年的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为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上述目标,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今年底要对会计队伍现状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会计队伍的发展需要和培训目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规划。为保证规划的实现,今后要实行分层负责制。中专程度的培训任务,以县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大专以上程度的,以省(区、市)财政部门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组织实施;财政部要举办或协助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高级会计人才的培训班,要研究解决培训高级会计人才的教材、师资等有关问题。为了逐步扭转大批会计人员上岗后再培训的状况,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发展以中专为主的会计专业教育,并适当扩大大专以上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促进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近年来,全国有河北、北京等十几个省(区、市)对会计人员实行《会计证》管理办法,即通过一定的考试考核程序,给在职会计人员颁发《会计证》,并规定无证不得担任会计工作和评聘会计专业职务等,这对促进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起了很好作用。《会计证》管理办法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后在全国推行,使之成为既能推动各单位领导重视会计工作、支持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行政法规,又成为促进会计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一项保证培训规划落实的行政措施。
(三)努力抓好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巩固发展现有其他培训形式。财政部1987年举办的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是全国培训在职会计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已在27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办学,两年已从在职会计人员中招收中专全科班和专修班学生12万人。实践证明,它是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学历培训的好形式,深受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和各方面的赞誉。办好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是今后十二年或更长时间内能否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应当在巩固现有中专层次的基础上,尽快解决向高层次发展的问题,要力争在第一届中专生毕业时开办大专班。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其他培训形式,分担列入培训规划的任务。
(四)组织指导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人员提高素质。1987年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的精神,在会计工作上开展了“抓基础、达标准、上等级”活动(简称达标升级)的试点。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好办法,也是财政部门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一种好形式。今年财政部已颁发文件正式推行。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从严要求、坚持标准,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好,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90%以上单位的会计工作达到“达标”标准,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相当数量的单位分别达到“三级”或“二级”标准,有的达到“一级”标准,成为全国会计工作的先进单位。要把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使全国各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并通过这项活动,促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五)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会计是财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会计工作又是《会计法》赋予各级财政部门的法律责任,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把培训在职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列入财政工作的议事日程。首先,各级财政部门都要在定机构、定任务、定人员的“三定”中,建立和健全会计事务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干部。第二,要安排必要的经费,支持办好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训。第三,要定期研究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办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