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中的国家资金,是国家以各种方式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是国家进行生产、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对国家资金的财务管理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办法,和当前改革的需要很不适应。这种管理办法的主要弊端是:国家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不清;企业对国家资金的占用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责任;企业自主调度运用资金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谓国家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不清,是指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没有一个专门的帐户来反映国家对企业的投资数额。国家投资按其不同用途在国家固定基金、国拨流动资金、专项基金等科目中分别反映。由于1979年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投资逐年减少,而间接投资(拨改贷、税前还贷等)方式越来越多,因此,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上,国家投入资金数额计算起来已日益困难。不仅如此,原有的国家固定基金数额还在不断减少,因为按现行的会计制度,企业在提取折旧时,要相应冲减国家固定基金。这是将国家投资的一部分转化为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在企业资金来源单一化的情况下并不构成问题,但在目前企业资金来源已多样化的情况下,提取折...
企业中的国家资金,是国家以各种方式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是国家进行生产、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对国家资金的财务管理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办法,和当前改革的需要很不适应。这种管理办法的主要弊端是:国家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不清;企业对国家资金的占用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责任;企业自主调度运用资金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谓国家投入企业的资金数额不清,是指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没有一个专门的帐户来反映国家对企业的投资数额。国家投资按其不同用途在国家固定基金、国拨流动资金、专项基金等科目中分别反映。由于1979年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投资逐年减少,而间接投资(拨改贷、税前还贷等)方式越来越多,因此,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上,国家投入资金数额计算起来已日益困难。不仅如此,原有的国家固定基金数额还在不断减少,因为按现行的会计制度,企业在提取折旧时,要相应冲减国家固定基金。这是将国家投资的一部分转化为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在企业资金来源单一化的情况下并不构成问题,但在目前企业资金来源已多样化的情况下,提取折旧冲减国家资金,对于保证国家资金的完整和保证将来国家作为投资者应该取得的相应权益,显然就不够合理了。
所谓企业对国家资金的占用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责任,是指企业目前对国家资金无偿占用和使用的状况。按现行制度,企业多占用国家资金无需付出更多的代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向银行贷款可以在税前归还;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可以冲减国家资金。这种对资金占用无需承担必要的责任的制度,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追求资源占用的最大化。据统计,建国30多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资金增长占51%,劳动力增长占30%,而依靠技术进步的因素仅占19%(见1988年2月13日《经济参考》)。当前,企业中闲置设备增加,设备利用率不高,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产值、利税下降,“资金占用多少一个样”的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企业自主调度运用资金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指在资金核算上划分渠道、专款专用的制度,给企业自主调度资金带来了困难。如在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即使暂时不用于更新改造,也不准用于流动资金的周转。企业专项资金的存款利率为1.8%,而流动资金的贷款利率为7.92%,也就是说,企业要按6.12%的利率差将钱送给银行周转使用,这对企业来讲是极不公平的,对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也是十分不利的。
改变传统的国家资金管理办法,应该既要使企业承担占用国家资金的责任,又要给企业更大的统筹运用资金自主权。为此应该:
一、取消按不同用途分别核算国家资金的作法,设立“国家资金”科目统一进行国家投入资金的核算。这一科目要包括国家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任何方式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提取折旧,不再冲减国家资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要通过损益科目核算,也不得冲减国家资金。今后,除非国家转移和收回投资,国家资金的数额一般不得随意减少。
二、在国家对企业投资数额明确之后,企业占用国家资金应变无偿为有偿。有偿占用可区别不同行业、部门、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征收资金占用费和资金分红两种形式。为了减少这一工作的难度,近期可以先对企业征收闲置资产占用费,以促使企业尽快处理其闲置的资产,促进现有资产存量配置的优化。
三、在明确企业占用国家资金的责任之后,对企业的资金不再实行专款专用,由企业自主统筹调度使用,使企业资金在不断的周转运动中实现增效。但在资金的占用形态上,仍然要按照不同资产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实行分别核算。
国家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可以使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逐步从实物形态转向价值形态,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之间多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并简化目前过于复杂的企业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