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9 作者:王质莹 『财务与会计』编辑部 李增军 王克若 『河北财会』编辑部
[大]
[中]
[小]
摘要:
在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财会工作者。
邯郸轧钢备件厂的总会计师冯忠和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一名普通的会计员,成为一个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又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这,固然是他不断奋斗、追求、奉献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改革的大潮,为他提供了有所作为的契机。
绝境中 迎难而上
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刚刚涌起。
邯郸地区农机厂(轧钢备件厂前身),由于失去了国家“四统”的靠山,产品积压,亏损严重,负债累累。1980年被迫下马。
有门路的,投亲靠友;
没门路的,围着书记、厂长要饭吃;
书记、厂长告货无门;
企业山穷水尽……
面临绝境,是走还是留?是干还是散?作为厂主管会计的老冯,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走,有好几个单位争着要条件优厚,留,出路在哪儿?爱人也在这个厂,孩子们还小,一家五张嘴要吃饭呀!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留了下来,他决心迎难而上。
他的想法与现任厂长(原办公室主任)不谋而合。一番热烈讨论,一番苦心琢磨。他俩向厂领导提出了打破“大锅饭”,背水一战,开展生产自救...
在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财会工作者。
邯郸轧钢备件厂的总会计师冯忠和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一名普通的会计员,成为一个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又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这,固然是他不断奋斗、追求、奉献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改革的大潮,为他提供了有所作为的契机。
绝境中 迎难而上
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刚刚涌起。
邯郸地区农机厂(轧钢备件厂前身),由于失去了国家“四统”的靠山,产品积压,亏损严重,负债累累。1980年被迫下马。
有门路的,投亲靠友;
没门路的,围着书记、厂长要饭吃;
书记、厂长告货无门;
企业山穷水尽……
面临绝境,是走还是留?是干还是散?作为厂主管会计的老冯,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走,有好几个单位争着要条件优厚,留,出路在哪儿?爱人也在这个厂,孩子们还小,一家五张嘴要吃饭呀!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留了下来,他决心迎难而上。
他的想法与现任厂长(原办公室主任)不谋而合。一番热烈讨论,一番苦心琢磨。他俩向厂领导提出了打破“大锅饭”,背水一战,开展生产自救的建议:一、整顿军心,严格劳动纪律;二、改一级核算为二级核算,各车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三、广开门路,找米下锅。
打破“大锅饭”,车间自负盈亏,这在当时,人们还很陌生,甚至有人怀疑是姓“社”还是姓“资”。面对压力,老冯没有动摇。在厂领导的支持下,整顿照常进行,新的核算体制和分配办法逐步推开。“大锅饭”被打破了。
职工们见来真格的,也坐不住了,纷纷出动,有的外出推销产品,有的到外厂当壮工,有的去招揽加工生意。从几万元的大工程,到几角钱的零星活儿,他们都抓住不放。到1980年底,除支付银行利息25万元、上交营业税7.8万元、弥补一季度亏损28万元外,还盈利8万元。职工们不但保住了基本工资,还拿到了一些奖金。
企业有了转机。
改革揭开了序幕。
搞改革 大显身手
改革,时代的主题。老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在邯郸轧钢备件厂这片土地上施展着一名会计人员的才华。
应当说,1980年的会计改革办法,只是个开端,它的立足点在于整顿,使散沙成为坚实的混凝土地基。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老冯在1981年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对车间征收“三费一税”的建议。
何为“三费一税”?简单地说就是厂部向车间征收固定资产占用费、流动资金占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内部销售税金。实行这种办法的意义在于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由无偿变有偿,从而增强经济责任观念和经济核算观念,节约费用开支。
方案一提出,引起一片反响。
拥护,反对,观望。
厂领导支持了他。为了保证方案的贯彻,老冯提议成立了经济核算办公室。在实行两级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小核算单位,配备班组核算员,加强成本管理,严格奖惩制度,使“三费一税”制度在经济核算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沿用至今,效果很好,资金占用大幅度下降,仅货款利息每年即节约1万多元。
1982年,他们认准了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的短线产品,转产轧钢备件。随着经济责任制的逐步深入,各车间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一个相应的专门机构来处理各核算单位间的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老冯苦思冥想。
业务往来……结算……划拨款项……老冯想到了银行。对,学习银行严谨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机能,厂内设立“内部银行”,把等价交换原则注入企业运行机制。
设立“内部银行”,虽不是老冯的发明创举,但在这个厂还是第一次。学习,设计,修改,完善,多少个日日夜夜,眼熬红了,人累瘦了,终于设计出一套计价、收支、结算手续健全、监督、控制、考核制度完善的“内部银行”核算程序。由于效果显著,《邯郸日报》和一些财会刊物都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引起很大反响,不少单位前来取经学习。
改革在步步深入,厂长李正安的“攻势经营”思想在全厂以至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为配合这一思想的实施,必须搞好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加强“攻势经营”主阵地的实力。想当初,有的车间没完成生产自救计划,在厂领导支持下,老冯力排干扰,坚持发80%工资。从而震动了传统的“大锅饭”思想,为改革分配制度打开了缺口。现在,企业和职工需要更合理、更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办法。
办法从何而来?老冯苦苦思索着,寻觅着,他通过报纸、电台、杂志注视着改革的动向……国家对企业进行工资改革,使他“心有灵犀一点通”。几经思考,几经测算,他拿出了在企业内部对各车间实行工资总额与上交内部利润挂钩的方案。几经论证,几经试行,符合本厂实际,可行。对此,老冯说:“在目前,研究企业内部分配,其着眼点不应单纯注重物质利益的取得形式,还应注重诱发职工的内在潜能,促其尽力奉献。”
几年里,邯郸轧钢备件厂发展很快,利润从1981年的16万元发展到1987年的240万元。现已成为拥有优质名牌产品,用户遍及全国28个省市的冶金轧钢备件专业企业。
邯郸轧钢备件厂站起来了。
老冯心里感到了欣慰,脸上漾起了笑容。
现在,在邯郸轧钢备件厂,人们很注意,也愿意听财务科的同志讲话。这不仅是由于这里能输出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分配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核算观念、效益观念已在群众心里扎了根。无疑,这是企业全面改革的一个思想基础。这里,谁能否认财务科以及他们的牵头人老冯作出的努力呢?
巧把关 管“家”有方
老冯为人厚道,不善言谈,也没有超常的凝聚力。但他有热情坦荡的胸怀,精深娴熟的业务技术,灵活得当的工作方法,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是作为“管家”协调各方的基本素质。他经常说:“财会人员应当讲究工作艺术,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要把关系搞僵,这就要巧。”这是他作为总会计师、财务科长的诀窍。
1984年,一度厂服风大兴,这个厂的一些职工也向厂长要厂服。怎样给领导当参谋?老冯先算了一笔帐:每人做一套服装全厂要花多少钱,厂里有多少家底,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建议不发。后来,国家发了通知,刹了此风,备件厂也因没做厂服而受到表扬。
还有一次,经人牵线搭桥,厂里准备承接一个拆船项目,牵线人要1万元现金报酬。在合同签订之前,厂领导征求老冯的意见。老冯根据掌握的情况,说:“这个项目来路不太清楚,签合同应进行公证。”此意见一经提出,牵线人竟不辞而别。后来查明,此项目背后果然有鬼。
后来还有一两件事,也都是因老冯参谋而避免了经济损失。对此,许多人感慨良深:“办事还真离不开会计啊。”此后,厂领导每有重大决策拿不准时,都要找老冯这个“参谋”参谋一下。老冯不在时,宁肯等他回来再定。
居家过日子,少不得一个好管家,办企业也是如此。老冯干了几十年会计,深知管家有方的重要。就拿一年一度的产品订货会来说吧,以往他们都是在当地开。这样虽然方便,也能节省一些旅差费等开支,但订货数量一直没有多大突破。去年,厂里准备换个地方,以吸引订户。老冯积极支持了这一主张。他认为死抠几个小钱不是好会计。结果,订货比上年增加了200万。
去年,他们收到当地有关部门18万元的罚款通知。因何被罚?不清楚。老冯说,罚也要罚得明白,他立即组织一班人马,连续三个昼夜,查找资料,对照政策。最后,确认没有违反有关政策。经反映和交涉,有关部门撤回了通知。
18万元,被合理争回了。
这件事,启发了老冯:作为一个企业,也要研究市场,掌握政策,捕促信息,协调内外。在老冯的提议下,一个吸收供销、生产、审计等科室参加的信息、政策研究小组成立了。这,体现了厂长李正安的攻势经营战略,也表现出老冯作为总会计师在商品经济形势下理财观念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勇追求 步步攀登
老冯今年50岁了,从14岁参加工作起,他几乎没离开过会计岗位。
1952年,是他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一年,从那时开始,他便迷上了这一行。供销社会计、部队后勤会计、商业会计、工业会计,他都干过。1970年,他被下放当了工人。失落的,更觉珍贵。在他的努力下,1972年他又干起了会计老本行。
36年来,他从会计员到会计师,从财务科长到总会计师,一步一步,向着认准的目标攀登着,追求着……
老冯原本文化程度不高,面对改革的大趋势,他深深感到知识的份量。
他不知疲倦地学。
他不知疲倦地干。
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饭盒里经常盛着备以充饥的面条……
渐渐地,亮到深夜的灯光拓宽了他的知识领域,简单的面条堆积成了知识的高塔。
他投身于改革,改革造就了他。
他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功。
他的论文不断发表,一篇、二篇、十几篇……
备课,讲课,他成了许多人的老师。厂内,十几个核算单位的成本会计,由于老冯的传、帮、带,现在都能独挡一面;厂外,老冯辛勤栽培的桃李之花四处飘香……
他的社会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机械会计学会理事、河北分会理事、邯郸支会理事及秘书长。
他多次受到嘉奖,知名度越来越高。
老冯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没长三头六臂,他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所热爱的事业上,家庭事务、子女教育,他过问得很少很少。好在他有位人人称道的贤内助,三个孩子也象父亲一样好学上进。对此,老冯几次不无歉疚地说:“等以后有了时间,一定帮老伴多干点家务,和孩子们一块玩玩。”
1988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冯忠和,一个普通的财会工作者,带着人民的重托来到了北京。他是全国七届人大代表,也可以说是财会人员的代表,他的光荣也是每一名财会工作者的光荣。
置身辉煌壮丽的人民大会堂,望着金光灿灿的国徽,从雷鸣般的掌声中,他好象又听到了改革大潮的呼唤……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