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务管理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既给财务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社会财务管理系统一个环节的中观财务管理,所处的地位如何,目标是什么,应当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进行改革,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中观财务管理的地位
财务管理是经济生活所涉及的资金筹集、分配和运用活动的总称。从经济生活的范围看,属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称为宏观经济;属于区域性的经济活动,称为中观经济;而单个企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则称为微观经济。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当然也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宏观财务管理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资金的活动,微观财务管理是在企业单位内筹集、分配、运用资金的活动。位于两者中间的,在一个省区范围内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则为中观财务管理。由是观之,中观财务管理在整个社会财务管理的大系统内处于重要的地位:
第一,中观财务管理是沟通宏观财务管理和微观财务管理的媒介。宏观财务是所有微观财务的总和,微观财务是宏观财务的基础。宏观财务运行是否正常,取决于微观财务的活力和有序程度,反过来,微观财务的有序和活力,又依靠宏...
财务管理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既给财务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社会财务管理系统一个环节的中观财务管理,所处的地位如何,目标是什么,应当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进行改革,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中观财务管理的地位
财务管理是经济生活所涉及的资金筹集、分配和运用活动的总称。从经济生活的范围看,属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称为宏观经济;属于区域性的经济活动,称为中观经济;而单个企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则称为微观经济。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当然也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宏观财务管理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资金的活动,微观财务管理是在企业单位内筹集、分配、运用资金的活动。位于两者中间的,在一个省区范围内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则为中观财务管理。由是观之,中观财务管理在整个社会财务管理的大系统内处于重要的地位:
第一,中观财务管理是沟通宏观财务管理和微观财务管理的媒介。宏观财务是所有微观财务的总和,微观财务是宏观财务的基础。宏观财务运行是否正常,取决于微观财务的活力和有序程度,反过来,微观财务的有序和活力,又依靠宏观财务的指导和协调。但从我国的国情看,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东西南北中情况各异,国家在宏观财务上并不能直接领导企业单位,而是通过一定的省区去指导、协调微观财务活动。国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筹集、运用资金通过省区贯彻到各个基层单位,国家调节资金分配的格局,也首先是变动中央与地方的财务体制,通过地方的实施,改变国家与企业的财力分配关系。而众多企业单位资金运行中出现问题,要求宏观上作出调节的,也是通过地方反映到中央,由中央在宏观财务上提出调节的措施和步骤。如果忽视、舍弃中观财务的中介链条,整个财务管理的体系就会出现失调和混乱。
第二,中观财务管理还独立承担组织和调度地方各级和企业财力的职能。中观财务管理并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充当宏观财务与微观财务管理的媒介。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关系正在被冲破,地方财务除了贯彻、实施中央宏观财务管理的大政,还单独担负起组织和调度地方资金的职能。比如地方在对外开放中利用外资,在横向经济联合中利用外省区的资金,变动地方各级(省、市、县)的财力分配关系,在省区范围内筹集社会资金,都有待于中观财务管理的改善和加强。
二、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应当有本身的目标。从宏观财务管理来说,其目标应当是资金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调度和使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微观财务管理是单个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范围狭小,目标更为具体,应当是指在一个企业和单位合理地使用资金,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至于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既不象宏观财务管理目标那样抽象,也不象微观财务管理目标那样具体。其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又要参照本地区资金运动的特点。综合两方面的情况,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按照国家宏观财务管理的战略和区域资金运动的规律,合理有效地组织运用地区范围内的资金,在增强本地区民力的同时,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
关于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财政和其他部门的同志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不尽一致,有“富民论”和“富省论”之争。应该说,富民论和富省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有失偏颇。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民力和省力、国力是互为条件的。民力固然是省力、国力的基础,省力、国力又是民力充实和发展的必要保证。国家不掌握必要的财力,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无从谈起,宏观调控也难以实现。省区不掌握必要的财力,本省区的重点建设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就无法进行。任凭企业和群众自发地生财、聚财和用财,一方面难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也避免不了无政府状态。但省区集中的财力要适度,不能搞竭泽而渔,使得企业和群众没有必要的财力从事扩大再生产。因此,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增强民力的同时,努力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从江、浙两省的财力变动格局看,也总是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相应地增加财政收入,加强能源交通重点建设,保持调节经济的主动权。这对于我们确定中观财务管理的目标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三、中观财务管理的改革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包括计划、财政、信贷、物价、物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中观财务管理作为地方财政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当然也要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在指导思想上,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间接控制。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在旧的体制下,企业资金的运动主要受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调节,地方财政部门往往忽视服务的职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表明理财的基础是企业的生产行为。没有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地方财政部门的生财、聚财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中观财务管理应该立足于企业,主动为企业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制定财务成本计划,搞好投入产品分析,解决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特别要注意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资金运行作出诊断,提供咨询。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企业还难以克服短期行为,往往偏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因此地方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企业税后留利的分配加强监督,严格划分各项基金的比例,做到在企业多留、职工增收的同时,保证国家得大头,保持国有财产增长的后劲。
再次,要依法理财。长期以来,中观财务管理无法可依,以人治财,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地位和职能更是得不到法律的保证。随着改革的加深和法制的健全,国家已经颁发了《会计法》和其他许多财政、财务、税收法规。中观财务管理要转变自己的职能,就是要以各种财务会计法规为准绳,以法生财,以法聚财,以法用财。要讲究理财之道,更要恪守理财之法。
(二)在管理的时效上,由滞后转变为超前与滞后的结合,由短期转变为短、中、长期的结合。
多年来,我国的中观财务管理比较偏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偏重于资金运动过程之后的报表汇总,比如月份、季度财务报表和年度决算财务报表。这种季度财务报表往往要在季度完了后一个月内汇总上来,年度财务报表要等到年度后的二三个月才汇总上来。这种报表、数字尽管能够反映某一个季度、年度资金的运行情况,但由于信息反馈的时间滞阻过长,对财政部门和决策部门控制当期资金运动来说,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各种财务报表的及时汇总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要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超前进行一些财务预测,比如分行业的成本预测、盈亏预测,分地区的收入预测,支出预测,供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以便对地方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变对策。二是我们的中观财务管理往往偏重于短期财务计划,忽略中长期财务计划。搞好中观财务管理的中长期计划工作,对于地方财政部门和决策部门把握资金运行和财政收支的远景,意义很大。现在,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期设想(五年计划)均已出台,地方财政系统的微机正在建立,我们要积极努力,尽早拿出地方中长期的财务预测,进一步提高中观财务管理水平。
(三)在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由收支管理型转变为综合经营管理型。地方财政部门是行使中观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因为理财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资金运行过程,因此要搞活地方财政,提高中观财务管理水平,就应该向综合经营管理型的财政发展。要实现这个转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要提高财政、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外,有必要建立一个经营型的开发机构。财政部门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行政事业机构的运行组织资金的职能。财政资金的管好用活,地方财政信用的发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都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财务开发机构。广东等省建立的财务发展公司,统一管理运用财政暂闲资金,用于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并可代表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为投资活动提供资询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是由人工条块型转变为技术网络型。长期以来,我们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两个特征:其一,机构按行政区划和行业主管部门设置,条块分割。行业的财务部门、地区和省际的财政部门缺乏有机的联系,上下条条也是一种松散的关系,下面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上面指令也不能及时下达。其二,办公手段落后,主要靠人工处理数据,效率低下,准确度差,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地方的财务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电子计算机体系,逐步将人工处理数据的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既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务人员有较多的时间从事财务分析、经济形势分析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又能做到数据处理准确及时。在普及微机的基础上,形成纵横交错的财务技术信息网络,全面反映地方资金的运行情况,为地方的中观经济管理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控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