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记述了这样一件事:齐景公欲重赏一批自己喜欢的人,其中,“万钟者三,千钟者五”。诏令三出,财会主管官员“职计”不执行。景公大怒,下令免去职计的官职。诏令三出,主管官吏奖惩的“士师”也不执行。景公很不乐意。宰相晏子透辟说理,晓以利害,终使景公幡然醒悟,不施滥赏,不罚“职计”。
在上述故事中,齐景公从个人好恶出发,滥赏无功的错误行为之所以能被制止,是由于管财务的“职计”,管奖惩的“士师”,管全面的宰相通力合作,共同抵制的结果。“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使位尊的君主也改变了主张。
作为理财者的“职计”,抵制滥支滥用固属份内事,然而,其敢于逆龙鳞,抗诏令,守职尽责的态度是值得赞许的。
作为主奖惩的“士师”,理财对他而言系份外事,然而,为支持职计按章理财,他不顾个人安危,抗旨不遵,尤其难能可贵。
作为秉钧衡的宰相晏子,在抵制滥赏方面既与职计、士师一致,又有高出他们一筹之处。前二者只是以强硬的态度敢于抵制,而晏子不但敢于抵制,而且善于抵制。他通过富有说服力的劝谏,打通了景公的思想,才实现了职计、士师抵制的目的,不愧为智勇兼备的宰相。
执行财经纪律和...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记述了这样一件事:齐景公欲重赏一批自己喜欢的人,其中,“万钟者三,千钟者五”。诏令三出,财会主管官员“职计”不执行。景公大怒,下令免去职计的官职。诏令三出,主管官吏奖惩的“士师”也不执行。景公很不乐意。宰相晏子透辟说理,晓以利害,终使景公幡然醒悟,不施滥赏,不罚“职计”。
在上述故事中,齐景公从个人好恶出发,滥赏无功的错误行为之所以能被制止,是由于管财务的“职计”,管奖惩的“士师”,管全面的宰相通力合作,共同抵制的结果。“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使位尊的君主也改变了主张。
作为理财者的“职计”,抵制滥支滥用固属份内事,然而,其敢于逆龙鳞,抗诏令,守职尽责的态度是值得赞许的。
作为主奖惩的“士师”,理财对他而言系份外事,然而,为支持职计按章理财,他不顾个人安危,抗旨不遵,尤其难能可贵。
作为秉钧衡的宰相晏子,在抵制滥赏方面既与职计、士师一致,又有高出他们一筹之处。前二者只是以强硬的态度敢于抵制,而晏子不但敢于抵制,而且善于抵制。他通过富有说服力的劝谏,打通了景公的思想,才实现了职计、士师抵制的目的,不愧为智勇兼备的宰相。
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不仅需要处于第一线的理财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同时也需要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这是上述历史故事的启示之一: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坚持原则,促进对立面的转化,实现动机和效果,原则和方法的有机统一,这是上述历史故事的启示之二。
观今宜鉴古,温故而知新。以上两点历史的启示是否可供今人借鉴,请读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