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1361部队朔县农场位于山西雁北地区,有耕地1.4万亩,林地1000亩,果园360亩。1981年以来,该场加强经济核算,改革管理办法,广辟生财门路,把一个单一种粮,连年亏损的农场,逐步建成了以农牧为主,农、工、商协调发展的农场,1986年实现税利66万元。
一、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场收入
农场所在地土地贫瘠,长年干旱少雨,是有名的沙包地。1981年前单一种粮,玉米产量低,经营管理差,农场连年亏损。为此,场领导总结了过去办场的经验教训,带领有关人员走访了雁北地区八个农牧场和有关科研部门,经反复调查研究,确立了以农、牧为主,农工商结合的农场发展方向,立足于资金自筹,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他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
1.发挥优势,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农场将适宜种玉米的耕地,种玉米5000亩,年产玉米60多万公斤。玉米秸是好饲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1982年组建了以饲养奶牛为主的牧业队,每年投资5万元,奶牛由原来的15头发展到290头,鲜奶日产量由110多公斤增加到1900公斤,年盈利由900多元提高到9.7万元,成为农场的主要经营项目。鲜奶产量提高后,保存和销售都存在问题,为了解决产品出路,于1983年自筹20万元建了...
51361部队朔县农场位于山西雁北地区,有耕地1.4万亩,林地1000亩,果园360亩。1981年以来,该场加强经济核算,改革管理办法,广辟生财门路,把一个单一种粮,连年亏损的农场,逐步建成了以农牧为主,农、工、商协调发展的农场,1986年实现税利66万元。
一、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场收入
农场所在地土地贫瘠,长年干旱少雨,是有名的沙包地。1981年前单一种粮,玉米产量低,经营管理差,农场连年亏损。为此,场领导总结了过去办场的经验教训,带领有关人员走访了雁北地区八个农牧场和有关科研部门,经反复调查研究,确立了以农、牧为主,农工商结合的农场发展方向,立足于资金自筹,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他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
1.发挥优势,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农场将适宜种玉米的耕地,种玉米5000亩,年产玉米60多万公斤。玉米秸是好饲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1982年组建了以饲养奶牛为主的牧业队,每年投资5万元,奶牛由原来的15头发展到290头,鲜奶日产量由110多公斤增加到1900公斤,年盈利由900多元提高到9.7万元,成为农场的主要经营项目。鲜奶产量提高后,保存和销售都存在问题,为了解决产品出路,于1983年自筹20万元建了奶粉加工厂,日加工鲜奶2500公斤。投产后,已生产奶粉23万公斤,增加收益23万元。农场还开办了榨油厂,冰棍厂,又种菜27亩,年产菜6.5万公斤。由于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综合发展,农场出现了以农带牧,以牧促农,良性循环,多层次发展的局面。
2.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服务业和运输业。农场邻近平朔煤矿,为解决矿务人员和来往客人的食宿困难,1985年农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自筹资金30万元,建了一个综合服务部。内设餐厅、商店、浴室、理发馆和机动车辆修理铺,还办了养猪场和养鸡场,生产肉、蛋供应餐厅。综合服务部热情为客人服务,生意兴隆,盈利14万多元。针对平朔煤矿建材运输困难,农场充分利用车辆运输潜力,组建了运输队,与平朔煤矿签订运输合同,年盈利15万元。
二、建立责任制度,加强经济核算
多种经营发展后,农场及时对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实现了由军事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
1.利润分级承包。每年初,场部对业务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分别下达生产任务和盈利指标,各单位与场部签订经济承包合同。机关各股、室按业务性质实行对口承包。各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指标和盈利任务落实到作业队、班组和个人,对干部、战士和职工实行经济承包。对奶牛饲养、挤奶、运输业等工种还实行计件、计量工作制,较好地调动了大家完成任务、实现指标的积极性。
2.成本独立核算。将农场统一核算改为七个生产经营单位独立核算。场内产品和物资流通一律以质论价。各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车、聘请职工、购置器材及水电、招待、差旅等费用均自行解决,改变了原来生产经营中吃“大锅饭”的现象,扩大了农场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主权。
3.资金统一计划。为了加强整体控制,场内资金管理实行“一个帐号”存款。规定各经营单位在场财务股开设结算帐户,对外用一个银行开户帐号结算,对内经济往来,使用场内结算凭证。各单位按场部下达的生产任务和利润指标分配资金定额,制定生产、供销、成本计划,每月编造资金用途计划表,经场领导办公会议批准后实施。为掌握资金使用效果,场部每季要检查分析经营情况,各单位要上报经营情况报告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场部按资金定额控制,各单位帐户无足够资金支付货款,场部则不承付,超定额占用要申请报批。这样各单位都注意减少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周转。全场1986年资金周转天数比1985年加快26天。
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管好用活各项资金
几年来,农场把勤俭节约,挖掘场内潜力,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农场建设扩大了,积累增加了,但他们不忘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原则,经常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树立艰苦创业、节省每一分钱的风尚,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对新上的项目,都要反复调查研究。如综合服务部筹建调查,场长亲自在暂定点公路旁蹲了五天。每天天不亮起床,一直蹲到晚上九点,一辆一辆地数过往车辆,逐个考察周围小饭店、小旅店的食宿人数,计算每天的客流量和车流量,最后才定下投资规模。1986年上级拨款10万元给场领导改善住房条件,他们没有考虑解决个人问题,而是用这笔钱购置了拖拉机、推土机、分离机、冷冻机等设备,投入扩大再生产。他们还发动群众为增收节支献计献策,针对当地饲料资源和奶牛品种特点,修改原来饲料配方,使每公斤饲料成本降低七分六厘钱,每头奶牛日产奶增加1.5公斤,一年增加收入3.6万元。农场依靠自己培养的人才,成立了兽医所,负责奶牛配种、接生、防治病,每年节省开支3000多元。自修自建牛舍3600平方米,猪圈50间,储青池4个,自烧砖380万块,节省开支6万元。全场通过开展“红旗车”活动,节约油料3.5万公升,节省开支1.8万元。还发动群众广积牛肥、猪肥6500立方,节省肥料开支3万元。
2.组建修理所,自修农具设备。1983年前农场一台电动机坏了也要派车送到城里检修,每台花500元,还耽误生产。1984年以来,他们充分发挥育才班的作用,成立修理所。设木工、电工、焊工、机务班,做到机械随坏随修,设备自己安装。由于各种保养、维修及时,现有九台运输车,虽已超过折旧年限,但仍然使用。三台东风牌卡车已行驶15万公里,但性能良好。1986年,农场自修农机具85件,节省开支3100元。一台放置十多年的发电机,经自己修理,只花2000多元,就能使用发电,为奶粉厂节省设备开支2.6万元。奶粉厂的设备安装工作,只请地方一个技术员作指导,自己动手,提前半年投产,节省开支1.4万元。几年来,电工自己调整线路节电2.8万度,节省电费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