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矿是一个既有矿山开采,又有车间加工的综合性化工生产企业。近年来,我们在资金管理、成本核算过程中,对职工医药费也由过去的财会部门统管统支,改为归矿卫生部门管理、核算。这一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扭转了历年超支的局面。我矿改革医药费管理与核算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归口管理经济责任制。职工医药费归口由卫生部门管理和核算,月、季、年提取数,都由财务科及时通知卫生部门并据以考核、监督,承包责任与可动工资(奖金、浮动工资)挂钩。具体做法是:
职工年支医药费按24元(重病住院除外)考核,节约额按70%计奖给个人。医药费超过24元的超支额,按超支者本人工龄的长短确定由个人负担的部分。25年工龄以上者负担10%;15年工龄以上者为20%;8年工龄以上者负担30%;不足8年工龄者负担40%。工伤、职业病患者的医药费按实列报。
为了避免盲目采购造成药品逾期失效等浪费,卫生所内部还建立了药品采购、保管责任制。凡是购入药品一律经保管员清点验收入库,立卡核算。门诊药房实行定额管理,凭处方笺发出的药品数量向仓库领用。他们还根据矿山化工生产的特点和季节的不同,注意购买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做到药尽其效,避免了积压、失效等浪费...
我矿是一个既有矿山开采,又有车间加工的综合性化工生产企业。近年来,我们在资金管理、成本核算过程中,对职工医药费也由过去的财会部门统管统支,改为归矿卫生部门管理、核算。这一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扭转了历年超支的局面。我矿改革医药费管理与核算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归口管理经济责任制。职工医药费归口由卫生部门管理和核算,月、季、年提取数,都由财务科及时通知卫生部门并据以考核、监督,承包责任与可动工资(奖金、浮动工资)挂钩。具体做法是:
职工年支医药费按24元(重病住院除外)考核,节约额按70%计奖给个人。医药费超过24元的超支额,按超支者本人工龄的长短确定由个人负担的部分。25年工龄以上者负担10%;15年工龄以上者为20%;8年工龄以上者负担30%;不足8年工龄者负担40%。工伤、职业病患者的医药费按实列报。
为了避免盲目采购造成药品逾期失效等浪费,卫生所内部还建立了药品采购、保管责任制。凡是购入药品一律经保管员清点验收入库,立卡核算。门诊药房实行定额管理,凭处方笺发出的药品数量向仓库领用。他们还根据矿山化工生产的特点和季节的不同,注意购买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做到药尽其效,避免了积压、失效等浪费损失。
1985年实施结果,525人节约了医药费,计奖5537元,人均获奖10.55元;85人超支,人均超支2.52元。不仅克服了过去那种随意丢弃药品的浪费现象,而且实现了年医药费收支略有结余。
二、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降低就诊率。医药费归卫生所管理以后,全所九名医、护人员,为了完成经济承包任务,积极做了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
1.每年对全矿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随时掌握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2.对易患职业病的井下工人和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生产的工人,实行定期的透视检查,发现疑点立即确诊,发放保健药品和保健津贴,把矽肺等职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年老、体弱和重病号,实行重点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送往医院。经医院批准住院而发生的医疗费核实报销,不受24元定额指标的限制。
4.积极配合工会、教育部门开展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体育活动,增强职工体质,以减少发病率。
5.一旦发现流感、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立即采取预防措施,送药上门。此外,对宿舍、厕所及公共生活区域,还经常喷洒消毒药水,保持清洁卫生,减少了发病率。
三、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卫生所在增加收入,节省支出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1.建立门诊挂号制度。过去,矿内职工、家属或矿外人员到卫生所就诊,一律不挂号,随到随诊,只计药费。这样不仅造成混乱,而且病历档案也无法建立起来。改革后,建立了门诊挂号制度,矿内职工及家属就诊,每次收挂号费5分,矿外人员就诊,每次收挂号费1角。
2.开展对外服务,增加卫生所业务收入。由于我矿距县城较远,我们开展了为附近农民看病的业务,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群众。
3.职工经卫生所允许外出就诊的,也都回矿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