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襄樊市会计表彰大会提供的线索,前不久我到某单位采访一位模范会计的事迹。可是,请来几个人,开了半天座谈会,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会计扣得太紧,卡得太死。有个同志直截了当地说:“他呀,活象铁公鸡,一毛不拔!”。
更深夜静,我独对孤灯,脑海里突然浮起一个大问号:“一毛不拔”究竟是褒还是贬?咱们中国的成语大多数是有典故的,想来“一毛不拔”也有它的典故。
我翻开《三侠五义》,在第61回中看到:卞龙“乃刻簿成家,真是一毛不拔”。再翻开《儒林外史》,在第41回中也写着:“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我又翻开《水浒全传》,在第62回中,董超骂卢俊义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如此看来,“一毛不拔”的确是“吝啬鬼”的具体写照。但是,我又想,以上三部书都是小说,其中的话不能作为成语的出典。何况,我要采访的那位模范会计是一个单位的“管家”,他家境一般,怎能与过去的员外、财主相提并论呢?
于是,我继续翻阅书架上的古籍,只见南北朝的《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中有“...

根据襄樊市会计表彰大会提供的线索,前不久我到某单位采访一位模范会计的事迹。可是,请来几个人,开了半天座谈会,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会计扣得太紧,卡得太死。有个同志直截了当地说:“他呀,活象铁公鸡,一毛不拔!”。
更深夜静,我独对孤灯,脑海里突然浮起一个大问号:“一毛不拔”究竟是褒还是贬?咱们中国的成语大多数是有典故的,想来“一毛不拔”也有它的典故。
我翻开《三侠五义》,在第61回中看到:卞龙“乃刻簿成家,真是一毛不拔”。再翻开《儒林外史》,在第41回中也写着:“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我又翻开《水浒全传》,在第62回中,董超骂卢俊义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如此看来,“一毛不拔”的确是“吝啬鬼”的具体写照。但是,我又想,以上三部书都是小说,其中的话不能作为成语的出典。何况,我要采访的那位模范会计是一个单位的“管家”,他家境一般,怎能与过去的员外、财主相提并论呢?
于是,我继续翻阅书架上的古籍,只见南北朝的《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中有“一毛不拔,复何足取”的记载。追根溯源,这一记载出在战国时期《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至此,典故总算找到,但我也灰心了:“一毛不拔”确实是指极端利己主义的哲学思想。
然而,能否有正面意义的“一毛不拔”呢?我细心阅读《孟子·尽心上》,终于找到了肯定的答案。《孟子》上还有这样一句话:“莫肯废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意思是说,有人爱惜粮食,很少有一丁点儿漏落浪费的。由此看来,“一毛不拔”的原意,并非全指分毫不让人的自私行为,还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内涵。今天,有人想以“一毛不拔”来贬低那位模范会计,实际上并没懂得“一毛不拔”的完整意义。而我们的广大会计人员,也不必因为有人被指责为“一毛不拔”而伤透脑筋、满腹怨气。
第二天,我再去那个单位专门采访那几位说会计不好的同志:“你们说某会计一毛不拔,能用具体事例说明吗?”这一问,问得他们张口结舌、吐词不清了。原来是:有人趁出公差之机绕道游山玩水,会计不给报销这部分费用;有人给亲友打与公事无关的长途电话,会计就上门收取电话费;有人把公家的办公用纸给子弟当演草本,会计就采取领纸时逐人登记的办法,加以限制;有人想多报下乡补助费,会计严格审核不让多报;有人好开“长明灯”、“长流水”,会计就建议领导安上电表、水表,等等。我完全明白了,原来那位模范会计的“一毛不拔”,是不让那些私心严重的人随便拔国家和集体身上的“毛”。这样的“一毛不拔”,不正好说明了这位模范会计坚持原则,一心为公的崇高品德吗?
随后,我又进一步采访了指责会计“一毛不拔”的同志的自身表现,才知他常常是“一毛不拔”。如某地发生水灾,领导号召大家为灾民捐献衣服,有的人一件也不捐;而那位会计却捐了8件。又如本单位一个干部家里着了火,领导希望大家给他赠送点钱物,有的人却无动于衷;而那位会计却赠送了15斤粮票,40元钱。
“一毛不拔”的正反观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