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中国成本研究会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召开了为期一周的第六次理论讨论会。中国成本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部分理事、国务院一些部委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部分大专院校和经济理论研究单位的教授、专家,以及贵州省部分主管厅(局)、大型企业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会收到论文40多篇。
这次讨论会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战告捷,经过一年的巩固、消化、补充、改善,正在酝酿迈出更大步伐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以新旧体制转换中的成本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
与会代表联系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畅谈了近年来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成绩和新经验,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给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例如: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域扩大了。正逐步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成本管理的形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了,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工作正进一步深化;现代化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正在蓬勃地发展。这些都预示着我国的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肯定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与会代表也谈到了当前成本工作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主要...
最近,中国成本研究会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召开了为期一周的第六次理论讨论会。中国成本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部分理事、国务院一些部委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部分大专院校和经济理论研究单位的教授、专家,以及贵州省部分主管厅(局)、大型企业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会收到论文40多篇。
这次讨论会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战告捷,经过一年的巩固、消化、补充、改善,正在酝酿迈出更大步伐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以新旧体制转换中的成本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
与会代表联系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畅谈了近年来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成绩和新经验,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给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例如: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域扩大了。正逐步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成本管理的形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了,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工作正进一步深化;现代化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正在蓬勃地发展。这些都预示着我国的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肯定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与会代表也谈到了当前成本工作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主要是:第一,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由于成本不再作为指令性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不再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加上新旧体制转换中一些改革措施不十分配套和价格的多轨制,为某些企业提供了易于获利的机会,一些企业误以为从单纯生产型转入生产经营型以后,提高盈利的关键不在成本而在价格、市场等,因而不重视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第二,新旧体制转换中,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企业乱挤、乱摊成本的问题未能从体制上加以解决。第二步利改税之前,由于成本与企业留利直接相关,对企业乱挤、乱摊成本尚有一定制约作用。目前,在经济上还没有一种新的能限制企业乱挤、乱摊成本的制约措施。第三,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了。在旧体制下,许多外部因素,如物资供应、材料价格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而目前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市场竞争,价格的多轨制等,给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以巨大冲击,从而“成本难管”、“成本难降”成为一种普遍呼声。第四,单纯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第五,单纯以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指标考核企业成本工作成果的办法,在多数情况下已不能正确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的成绩,也不能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与会代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一些同志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认为:第一,关键在于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使各项改革配套。目前,一些企业着力在价格等方面寻求获利机会,而不重视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固然有认识问题,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但根本问题还在于新的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从而使成本成为企业盈亏多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成为价格竞争中的重要筹码,这样,企业就会非常自觉地重视和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第二,要迎难而上,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在各种变化不定的外部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消化或者大大抵消外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价格)给成本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三,强化成本工作中的法治。乱挤、乱摊成本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经济方面的制约方式和手段,从最现实可行的,则是强化法治,即严格执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财务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严于执法。特别是在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中,要在追回非法所得的同时,必须对违法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四,冲破长期以来单纯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旧观念,开拓成本核算的新领域。会上,杨纪琬同志就“改革财务成本。发展管理成本”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与会代表对于需要开拓成本核算新领域的问题,认识一致。但在能否将“财务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的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不一。有的同志认为,财务成本与管理成本由于核算目的不同,核算内容不同,核算方法不同,核算范围不同,核算的时间、要求、资料来源不同,等等,“不搞两张皮,要搞一张皮”的主张是办不到的。但也有同志提出,由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所核算的都是实际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数据的“源”是一致的,其区别仅仅在于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进行归集、整理和计算,只要对当前这种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并逐步实现电算化,从“两张皮”过渡到“一张皮”是可能的。第五,改革成本考核的办法和指标。有的同志提出,在处理国家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中,完全排除成本指标是值得研究的。国家经委在组织企业“上等级”的工作中,只把原材料消耗作为条件而不把成本作为考核指标,不利于企业全面讲求经济效益。针对可比产品成本指标存在的缺陷,有的同志提出了以现行价计算的商品产值成本率作为成本考核指标的建议。即:

一些同志认为,这个指标可以避免价格因素的影响,可以排除可比、非可比产品在成本分摊上的弊端,而且同行业和同一单位年度之间有可比性,可以供有关方面考虑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