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邮电通信企业自1987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会计制度。这是邮电通信企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步骤。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国家对财政、税收、财会制度进行了许多重要改革,颁发了一系列条例、法规。新的形势,对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1985年以后邮电通信企业全面推行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由收支差额管理改变为利润管理,现行会计制度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这次对现行会计制度的修改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这次修改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两变一建”。“两变”是指变专业费用核算为部门成本核算,变收支差额核算为利润核算;“一建”是指建立成本核算方法。根据邮电通信企业推行经济核算制、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和邮电企业与其他单位联合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了修订,改增减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此外,增加了两个附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会计交接手续。
现就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作些简要介绍:
一、关于会计科目
1.由于变收支差额核算为利润核算,增加了“自有收入”、“利润”、“利润分配”、“应交上级利税款...
邮电通信企业自1987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会计制度。这是邮电通信企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步骤。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国家对财政、税收、财会制度进行了许多重要改革,颁发了一系列条例、法规。新的形势,对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1985年以后邮电通信企业全面推行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由收支差额管理改变为利润管理,现行会计制度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这次对现行会计制度的修改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这次修改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两变一建”。“两变”是指变专业费用核算为部门成本核算,变收支差额核算为利润核算;“一建”是指建立成本核算方法。根据邮电通信企业推行经济核算制、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和邮电企业与其他单位联合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了修订,改增减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此外,增加了两个附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会计交接手续。
现就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作些简要介绍:
一、关于会计科目
1.由于变收支差额核算为利润核算,增加了“自有收入”、“利润”、“利润分配”、“应交上级利税款”、“所属上交利税款”五个科目。取消了原制度中的“收支差额”、“上缴收支差额”、“所属上缴收支差额”、“企业基金提成”、“市话建设基金提成”五个科目。
邮电通信企业收支差额与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行收支差额管理制度时,企业以收抵支后的余额即收支差额,它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是邮电通信企业推行经济核算,实行利润管理制度后,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
收支差额=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税金±营业外净损益
利润=通信企业利润+附属企业利润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收支差额的结构与通信企业利润的结构是不同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按业务收入计算的,后者是按企业自有收入计算的。此外,营业外净损益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有收入是企业在全程全网通信中应得的劳务收入(即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业务收入是根据企业受理的各类业务数量和规定的资费标准收取的劳务收入,是全程全网的收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利润,应采用“自有收入”计算,而不应采用“业务收入”计算。因此,新制度设置了“自有收入”科目,“业务收入”科目仍然保留。前者核算企业应得的收入,后者核算企业全程全网的收入。
利润分配是利润管理的重要环节。邮电通信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以后,在财务管理上变以收支差额为依据的分配为利润分配,这是一项重大改变,为了全面核算企业已经分配的利润(或已经弥补的亏损),增设了“利润分配”科目,并在本科目下设置了十个明细科目。
邮电通信企业实行利润管理和核算后,企业在核算自有收入、税金、利润时要算清三笔帐:①要算清企业应交上级的业务收入和上级应拨给企业的自有收入款,进行差额结转;②要算清企业应交的税金(包括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和已交纳的税金,并进行差额结转;③应算清企业应交上级的利润和已交的利润,并进行差额结转。为了算清上述三笔帐款,设置了“应交上级利税款”和“所属上交利税款”两个科目,这两个科目是对应结算科目,由上下级分别核算,在汇总报表时予以对销。
2.由于基建投资“拨改贷”,增加了“待核销基建支出”、“基建借款”、“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四个科目,核算基建借款的借入、偿还、结转和核算情况。设置“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的原因是:邮电企业归还基建借款采用了“统借合还”的还款方式,当基建完工交付使用时,基建借款要由借款单位(部或省)列帐,固定资产要由企业单位列帐,也就是说,企业单位增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上级拨给的,上级单位将向银行的借款拨给所属单位使用了。这样,借款单位要使用“拨付所属资金”科目,核算拨给所属企业的资金,企业单位要使用“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上级拨给的资金。
3.由于邮电企业与其他单位联合经营,增加了“长期投资”和“其他单位投入资金”两个科目,核算本企业与其他单位联营时,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的资金和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资金。
4.为适应企业加强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增加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集邮商品”、“低值易耗品”、“特准储备基金”、“调度存款”、“拨调度借款”、“调度基金”、“调度借款”九个科目。
5.根据财政部规定,增加了“教育费附加”科目。
二、关于会计报表
这次修改会计报表主要是增加了部门成本表、业务收入表、生产费用表和基建借款及专用借款表;取消了收支明细表;对财务主要指标月报、资金平衡表、利润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明细表、结算收入计算表和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增减明细表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增加的部门成本表与过去的“收支明细表——专业费用表”性质不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增加了部门单位成本的内容。编制本表是反映企业季度、年度内八个部门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收支明细表”的业务收入部分即以“业务收入表”反映。
生产费用表也是一张新增加的报表。编制这张表是为了分析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比重,考核生产费用计划执行的结果,并为计算邮电净产值和核定企业流动资金定额提供数据。邮电通信企业生产费用按照经济性质划分,设置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材料费、外购动力费、折旧费、线路改造费、大修理费、委办运输费和其他九个生产费用要素。
增加了“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编制本表是为了分析基建借款和各种专用借款的借入、归还情况,检查偿还借款计划和合同的执行结果。
三、关于成本核算
长期以来,邮电通信企业实行收支差额管理,进行费用核算,在管理和核算上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变专业费用核算为部门成本核算是这次修改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
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邮电产品分为专业产品和企业产品两类,专业产品,是指以通信生产的全过程作为计量单位.可以向用户“销售”(即收取资费)的劳动成果。如一份电报、一张长话、一封信就是一个专业产品。邮电通信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每一个专业产品要由几个企业共同完成,把通信生产的各专业产品,以企业为口,进行划段,分为出口、进口、转口、长途邮政运输和长途电信传输等几个段落,即为企业产品。邮电企业产品品种繁多,根据目前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的要求,以企业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新制度规定在企业产品量分类核算的基础上,以函件汇兑、包件、机要通信、报刊发行、储蓄、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八个部门为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巩固企业产品核算,又有利于促进专业产品核算。
部门成本核算要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先算出各部门的总成本,然后再计算单位成本。为了从多方面比较和分析部门成本的一般水平,部门成本的核算单位采取比较综合的成本指标,采用换算系数折合的标准产品为单位,即各部门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产品为标准产品,其他企业产品则用换算系数折合成为标准产品当量,各部门各项企业产品折算的标准产品量相加之和,即为各该部门的标准产品量,在算出各部门的总成本以后,将总成本除以标准产品量,即可算出各部门的单位成本。
部门成本核算包括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总分类核算使用“业务支出”、“工资”、“共同费用”、“企业管理费”科目汇集和确定生产费用总数。对一次支付数额较大,需要分期摊销的费用,或在费用尚没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设置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进行核算。明细分类核算是在“业务支出”科目下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函件汇兑”、“包件”、“机要通信”、“报刊发行”、“储蓄”、“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八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按照各项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折旧及提成费、邮件运输费、设备维修费、低值易耗品、业务费、管理费八个明细科目,亦即成本项目,以反映部门成本的费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