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我国从国外引进复式簿记的最早时间,一般都认为是从清末大清银行开始的,但按史料记载,时间还要早一些。因为大清银行(即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于1908年在原户部银行的基础上改名而成。户部银行设立于1905年。而中国第一家银行则是中国通商银行,它是在1897年5月由盛宣怀创办于上海。盛当时是清室邮传部长。通商银行是商办的,有浓厚的买办性。盛宣怀在1896年奏请设立银行时,就提出要“照汇丰银行规则”。它聘原任汇丰银行大班美德伦(A.M.Maitland)为经理,马歇尔(H.B.Mar-shall)为总会计,两人都是英国籍。以英国人当总会计,当然是采用西式簿记了。所以,我认为我国银行业从国外引进复式簿记的时间,应当从1897年算起。
紧跟银行业采用复式簿记的应该说是官厅簿记(即过去的政府会计,现在的预算会计)。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7月,当时的财政总长熊希龄,曾撰《为改定簿记事咨国务院文》,对当时的官厅簿记情况,叙述颇为详尽,并列举簿记名称,为我国官厅簿记的一件重要史料。摘录如下:
“窃查东西各国,簿记之学,列为专科,而官厅簿记一项,尤为重要。”“吾国官厅,向无簿记可言。偶有登录,……蠹胥滑吏,因缘为奸,甚或视为秘本,不肯轻以示人...
关于我国从国外引进复式簿记的最早时间,一般都认为是从清末大清银行开始的,但按史料记载,时间还要早一些。因为大清银行(即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于1908年在原户部银行的基础上改名而成。户部银行设立于1905年。而中国第一家银行则是中国通商银行,它是在1897年5月由盛宣怀创办于上海。盛当时是清室邮传部长。通商银行是商办的,有浓厚的买办性。盛宣怀在1896年奏请设立银行时,就提出要“照汇丰银行规则”。它聘原任汇丰银行大班美德伦(A.M.Maitland)为经理,马歇尔(H.B.Mar-shall)为总会计,两人都是英国籍。以英国人当总会计,当然是采用西式簿记了。所以,我认为我国银行业从国外引进复式簿记的时间,应当从1897年算起。
紧跟银行业采用复式簿记的应该说是官厅簿记(即过去的政府会计,现在的预算会计)。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7月,当时的财政总长熊希龄,曾撰《为改定簿记事咨国务院文》,对当时的官厅簿记情况,叙述颇为详尽,并列举簿记名称,为我国官厅簿记的一件重要史料。摘录如下:
“窃查东西各国,簿记之学,列为专科,而官厅簿记一项,尤为重要。”“吾国官厅,向无簿记可言。偶有登录,……蠹胥滑吏,因缘为奸,甚或视为秘本,不肯轻以示人,一经更替,每有携之而去者。财政紊乱,未始不由于此。”“本总长前在东三省前清监理官任内,有见(鉴)于此,订关于金钱会计主要补助各簿记,通行三省各官厅照式登录。此次接收部务,调查从前所用各项簿记,均甚简单。其南京财政部所订国库用簿记,虽系采用复式,亦未能骤臻完备,特电商赵都督,借调在奉原办簿记人员来京,并派本部熟悉簿记之员,帮同办理。”
上引熊希龄的咨文中,可注意的是“其南京财政部所订国库用各簿记,虽系采用复式,亦未能骤臻完备”之句。可见当时南京财政部所订国库用各簿记是复式簿记。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1912年1月(即民国元年),当时财政总长是陈锦涛。而熊氏的咨文,写于1912年7月,所以可以推断,我国官厅簿记引进国外复式簿记的时间,应在1912年的上半年。南京临时政府后来裁并入北京政府。如果熊氏簿记不是复式,那末,南京方面的复式官厅簿记就会成昙花一现。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主计处成立,由杨汝梅等向日本学习后,才在全国统一采用复式官厅簿记。
至于银行、官厅之外,工矿交通业采用复式簿记,始于何时,没有确切史料可据。但查我国最早开办的工矿交通事业,都是官办的,并首先是为了军工目的。例如1865年开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开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它们的经费都是调拨的,使用的仍然是中式帐簿。其后名为商办实际是官督商办的企业,例如1877年创办的开平煤矿(即后来的开滦煤矿),它的招商章程上载明“其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随时可以查核”。既称流水簿(即旧式的日记簿),当然用的是旧中式账簿。
所以,中国工矿企业采用国外复式簿记,不会早于二十世纪。大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才在留美回国的潘序伦、安绍芸(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司长)诸前辈的传导推进下,逐渐普及和提高。
综上所述,中国引进国外复式簿记的时间,应在十九世纪末,而逐渐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
读书偶及,略述浅见,供同志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