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有些大中型企业,为了把生产经营搞活,正在研究划小核算单位,下放财权,充分调动二级厂矿(车间)的主观能动性,深挖企业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有些原来财权过于分散的大中型企业,又苦于资金浪费大,管理失控,职工利益分配难于统筹兼顾,企业专业化协作、总体优势发挥不出来……正在考虑如何适当集中财权。有鉴于此,我认为企业财权该放的自然要放,但该统的一定要统。因为财权过于分散,不利于总体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全厂搞活。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如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生产组织调度,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等)应集中于公司(厂部),其资金筹措,资金使用,财务成果核算,积累分配等主要财务活动也应集中于公司(厂部),这样,既体现了财权与事权的一致性,又保证了经营决策权与财产支配权的统一性,有利于企业搞活。
一、企业财权过于分散,会造成流动资金浪费。因为二级厂矿做为一个生产经营实体,必然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身份考虑问题,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多环节、多层次的物资采购和储备,也易于占用大量资金。例如,某特殊钢厂在废钢、生铁等主要原材料严重供不应求,等米下...
目前,有些大中型企业,为了把生产经营搞活,正在研究划小核算单位,下放财权,充分调动二级厂矿(车间)的主观能动性,深挖企业潜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有些原来财权过于分散的大中型企业,又苦于资金浪费大,管理失控,职工利益分配难于统筹兼顾,企业专业化协作、总体优势发挥不出来……正在考虑如何适当集中财权。有鉴于此,我认为企业财权该放的自然要放,但该统的一定要统。因为财权过于分散,不利于总体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全厂搞活。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如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生产组织调度,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等)应集中于公司(厂部),其资金筹措,资金使用,财务成果核算,积累分配等主要财务活动也应集中于公司(厂部),这样,既体现了财权与事权的一致性,又保证了经营决策权与财产支配权的统一性,有利于企业搞活。
一、企业财权过于分散,会造成流动资金浪费。因为二级厂矿做为一个生产经营实体,必然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身份考虑问题,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多环节、多层次的物资采购和储备,也易于占用大量资金。例如,某特殊钢厂在废钢、生铁等主要原材料严重供不应求,等米下锅的情况下,储备资金占用却很高,其原因是归各分厂自己采购、储备的三类物资占用资金达2,000余万元,占全部储备资金的三分之一。同时由于财权分散,各分厂产品销售收入进入各厂的帐户,以致造成一个分厂多余的货币资金用不出去,而另一个分厂却由于暂时缺乏资金去向银行申请贷款。据该厂1984年统计,年日平均银行存款余额达650余万元,最高日存款额达1,500余万元(相当于该厂半个月的回笼货款),而另一方面,该厂却经常占用银行贷款8,000余万元。这种状况于企业、于国家都不利。
二、企业财权过于分散,不利于企业内部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生产,影响企业总体优势的发挥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本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合理组织生产,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以最低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财权过于分散,大帐与小帐的矛盾难于协调,经常在内部价格、利益分配等问题上争论不休,延误战机,使本来可以得到的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坐失良机。同时,还由于相对的独立作战,其对外应变能力也是很差的。
三、企业财权过于分散,容易造成财务成本管理失控。因为二级厂(矿)在接受任务时往往为了局部利益与公司(厂部)讨价还价,有时人为地调节成本和利润指标,或者采取挤成本、截留利税等办法,使小集体的利益侵化整体利益。
四、企业财权过于分散,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为企业能够从生产成本中提取的折旧基金,从留利中提取的生产发展基金是十分有限的,必须集中财力,保重点,打歼灭战,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财权分散,二级厂(矿)必然较多地考虑自身的能力平衡,自身的技术进步,达不到集中财力保重点的目的。
总之,企业财权不宜过于分散,因为财权分散根本起不到公司(厂部)应起的职能作用,变成一个不是政府的政府机关,只能靠行政干预,不利于企业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