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近几年来,陕西省的企业年度决算汇总报表,都按规定在三月底以前报到财政部。上报时间全国名列第一,质量也比较好。他们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各级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将决算工作排上领导的议事日程,亲自抓,一抓到底。二是决算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对决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他们在年前做了调查,研究了处理办法,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处理口径。三是决算的预审、初审、会审工作抓得深,抓得细,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抓检查进度,做好评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推动后进。财政部在咸阳召开的省、市、自治区1982年企业决算报表座谈会上,陕西省财政局、西安市财政局、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西北国棉四厂都介绍了经验。现将西安市财政局的经验刊登,供各地参考。
西安市有16个企业主管局及8个区、县。预算内国营企业有195户,其中工业企业168户,包括机械、冶金、农机、化工、建材、纺织、轻工、医药等8个行业,汇总企业决算报表的工作量较大。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年度决算工作的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决算汇编工作的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1981年被评为全省第一。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做好决算准备...
编者按:近几年来,陕西省的企业年度决算汇总报表,都按规定在三月底以前报到财政部。上报时间全国名列第一,质量也比较好。他们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各级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将决算工作排上领导的议事日程,亲自抓,一抓到底。二是决算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对决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他们在年前做了调查,研究了处理办法,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处理口径。三是决算的预审、初审、会审工作抓得深,抓得细,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抓检查进度,做好评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推动后进。财政部在咸阳召开的省、市、自治区1982年企业决算报表座谈会上,陕西省财政局、西安市财政局、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西北国棉四厂都介绍了经验。现将西安市财政局的经验刊登,供各地参考。
西安市有16个企业主管局及8个区、县。预算内国营企业有195户,其中工业企业168户,包括机械、冶金、农机、化工、建材、纺织、轻工、医药等8个行业,汇总企业决算报表的工作量较大。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年度决算工作的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决算汇编工作的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1981年被评为全省第一。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做好决算准备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决算编报之前
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搞好决算的先决条件。我们在准备阶段,主要抓了下列工作:
1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我们在企业办理决算前,由财政专管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企业利润分配情况,预测企业当年利润交库进度,了解企业在决算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掌握企业的决算准备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认真组织各级干部学习有关编制决算的规定,特别是政策性较强、变化较大的问题,更要学深学透,吃透上级精神。
3、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制定编制决算的文件。把编制决算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方法要求以及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以统一政策、统一口径、统一步调。
4.做好宣讲工作,解决疑难问题。在决算文件制定以后,召开企业主管局及县(区)决算会议进行部署,宣讲决算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宣讲各项政策和制度规定,明确政策界限;逐表逐项宣讲编制报表的方法和要求,并组织座谈,解决疑难问题。
5.改变工作方法,改事后审为事先抓,把问题尽量解决在事前。过去,对企业的帐、表、凭证,我们习惯于在年终决算时一并审查。由于问题集中,工作量大,时间紧,很多问题处理得不深不透,甚至一些重要的问题也漏掉了。结合建立专管员责任制,我们改变了工作方法,改事后审为事先抓,改等着审为下去审。要求专管员结合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尽量把问题解决在事前。
由于事前做了决算的准备工作,减轻了汇编时的工作量,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抓好汇编、审核和对一些技术性问题的处理,保证决算的质量。
二、领导重视,分口把关,实行三审
我们每年年末、年初都把决算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局内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并组成决算编审业务班子,由企业财务处处长负责,各专业科分工配合。决算中的重大问题都由局、处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基层企业的决算,由分户专管员负责催报并预审。重点抓决算的基础工作,包括:财产清查、帐户检查(特别是对预提、待摊、材料差异、在产品盘点、应收应付等帐户的核实)、专用基金的提存比例及利润分成的审查等。主管局的汇总决算报表,由各专业科指定专人负责催报和初审,重点是抓好基层报表的汇编、各项政策性问题的处理和利润的分配结算等。专业科审查后填制决算审查报告单随同决算移交综合科复审汇编。复审的重点放在报表的数字勾稽、对应关系方面。各主管局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了决算班子,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对问题较多,财务力量薄弱的单位,采取蹲点指导的办法,不让一个单位掉队。这种基层企业、主管局、财政局纵向审核,和财政局内部的财政专管员、专业科、综合科的横向审核,形成了一个上、下结合,纵、横贯穿的编审决算的网络体系,从而保证了决算报表汇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严密审核数字,搞好决算编审
在这方面,我们抓了三件事:
第一,抓好数字核对。①向各企业开出对帐单,核对利润交库和退库、折旧交库、财政资金的上交下拨数等,要求企业限期核对清楚,将对帐单附在决算上一并上报。②对决算报表的各项年初数,分别编出明细表(根据上年决算和财政批复文件),逐项核对正确。③督促并帮助企业及主管部门算好利润分配数,务必做到上、下口径一致,数额落实。④专管员深入基层,逐项核实各类帐户数额及各种基金提存情况,财产物资报损,报废审批情况及列支依据等。
第二,抓好报表中各项指标对应关系的核对。对决算报表各项指标的对应关系,我们都单独整理成表,作为审核决算的索引。在布置决算时详细讲解报表的对应关系,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强调按统一规定办事,凡不按规定办的一律退回返工。通过层层严格要求,保证了上报决算报表的质量。
第三,组织会审、联审。我们汇编企业决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会审汇编和联审汇编相结合的方法:①对所属8个县(区)的决算采用会审汇编的办法。即在他们把决算上报后,召集各县(区)主办决算的同志在一起汇报、座谈,交叉审核,汇总编表。②对企业主管局采取联审的办法,分口把关,逐级审核。
四、组织评比,奖励先进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决算工作的比学赶帮竞赛活动,促进提高决算质量,加快报表报送时间,我们从1978年以来,坚持进行决算评比、奖励活动。这对编报决算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各主管局也开展了评比活动。如西安市一轻局,他们规定了以百分为评比基数,按基层单位报送决算报表的时间、质量、编表说明等情况加分或扣分,评比结束后将评分结果发文通报,并由局长在评比总结大会上予以宣布,对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对差的单位提出批评,提出改进意见。他们这样做推动了企业的决算编报工作,保证了全局汇总决算的编报时间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