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厂现有职工1,988人,主要生产各种钢管。1967至1971年连续五年亏损,1972年后的几年虽有盈利,但为数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厂发生了深刻变化,1979至1981年三年中利润增长了两倍多,共上缴税、利2,250万元,相当于从建厂到1978年二十年间上缴税、利的总和。利润增加的原因,除改造原有设备、调整产品的品种、规格,实现增产增收外,主要是靠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大量节约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把职工群众的思想集拢到过好工厂的日子上来
1979年初,我们厂在学习三中全会文件时遇到了两件事:一是工人揭露出有人用防护手套沾上油点炉子取暖、用烧红的耐火砖和大链板蒸饭等大量浪费现象;另一件是,有的车间干部少报产量,争要奖金。这两件事,说明我们对职工缺乏当家作主的思想教育,给我们很大震动。我厂有一千多名职工,一千多万元的资产,而每年给国家创造的利润只有几十万元,有的年份还亏损,实在太不相称了。于是,我们就提出在工厂怎样象在家一样过好日子的问题,发动群众讨论。这个问题一提出,群众的反映很强烈。干部和工人们说:全厂的压力要上下共同担,大家的日子要大家过。
为了组织好职工群众过好工厂的日子,我们在原来小...
我厂现有职工1,988人,主要生产各种钢管。1967至1971年连续五年亏损,1972年后的几年虽有盈利,但为数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厂发生了深刻变化,1979至1981年三年中利润增长了两倍多,共上缴税、利2,250万元,相当于从建厂到1978年二十年间上缴税、利的总和。利润增加的原因,除改造原有设备、调整产品的品种、规格,实现增产增收外,主要是靠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大量节约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把职工群众的思想集拢到过好工厂的日子上来
1979年初,我们厂在学习三中全会文件时遇到了两件事:一是工人揭露出有人用防护手套沾上油点炉子取暖、用烧红的耐火砖和大链板蒸饭等大量浪费现象;另一件是,有的车间干部少报产量,争要奖金。这两件事,说明我们对职工缺乏当家作主的思想教育,给我们很大震动。我厂有一千多名职工,一千多万元的资产,而每年给国家创造的利润只有几十万元,有的年份还亏损,实在太不相称了。于是,我们就提出在工厂怎样象在家一样过好日子的问题,发动群众讨论。这个问题一提出,群众的反映很强烈。干部和工人们说:全厂的压力要上下共同担,大家的日子要大家过。
为了组织好职工群众过好工厂的日子,我们在原来小型经济分析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厂性大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并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取名为“过日子会”。每月七日由厂长主持召开,科室、车间干部和班组长以上骨干二百余人参加。大家从各个环节检查经济责任落实情况,找出每个时期、每个方面、每个环节影响经济效果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会上有批评、有表扬,检查“无缝工人爱无缝”做得怎样。有一次,一位工人拿着在我厂施工的工人扔掉的几支电焊条,找到厂领导问这件事该不该管。在“过日子会”上厂领导表扬了这位工人,并作了检查。车间和生产班组也召开这种会议,吸引越来越多的工人参加。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好“过日子会”,并逐渐形成了制度,使全厂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较正常的秩序。
用内部“买卖”制推动厂内三级核算
开好“过日子会”,能够分析出一些思想和管理上的问题,但是光靠开会还解决不了管理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我们在实行合同制、开展三级核算之后,又从1980年2月份起在厂内实行了“买卖制”,把厂内各核算单位看作独立的“经营体”,所有成品、半成品和物资的转移以及劳务供应都实行计划价格,用“厂币”形式结算,按照盈亏优劣分配经济利益。
首先建立了厂内“买卖”制的核算关系,把穿孔、冷拔等五个车间和动力、生产、检验、供应、行政、基建、储运等部门划为核算单位,实行“以收抵支核算盈亏”。其次,对各核算单位实行指标分解,下达产量、质量、品种、消耗指标,并根据生产任务的多少核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各车间除上缴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外,每月还要向厂交纳资金使用费,超过限额的流动资金要向厂财务科贷款,按银行的利率交付利息。第三,各核算单位在完成计划要求的品种、质量、产量任务的同时,按照规定向厂交纳内部利润,厂根据各核算单位实现的内部利润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分别计算其应得奖金。车间对工段、班组计奖;班组能单机考核的按机台落实到人,集体性生产和工序连续性强的,按岗位分为二至五级分配奖金。第四,为了保证“买卖”制的顺利进行,统一制订了管理办法;设立了厂币核算的会计科目、帐簿、报表;成立了经济仲裁小组,负责审理厂内各部门需要解决的经济纠纷,检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献千元”活动
1981年由于原料调价,年初测算将影响利润400多万元。我们按照市冶金局关于原料涨价利润不减的要求,发动群众开展了增产节约“献千元”活动。我们把全厂主要经济指标分解为401个小指标,叫作“目标化”;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叫作“岗位化”;把群众制订的106条措施办法纳入日常工作制度,叫作“制度化”。这样一来,群众的增产节约活动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了,基础管理工作在群众中也更有了根基。例如,在“献千元”活动中,供应科与冷拔车间紧密配合,用废硫酸代替部分好硫酸,共节约浓硫酸800吨,价值12.4万元。又如,穿孔车间在“献千元”活动中,工人把轧管机用废的芯棒进行加工用在穿孔机上,再把穿孔机用废的芯棒用在顶钢机上,一根芯棒用三次,每年节约的合金管价值2万多元。
通过以上几项工作,加强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提高了职工增产增收的积极性。穿孔车间的工人,通过核算知道每延长有效生产时间一分钟可以创造价值二元三角,因此,开展了每班保400分钟有效作业的竞赛活动。他们规定每班停车时间不超过80分钟,并具体规定了交接班检查设备、钳工维修设备、电工处理电气故障,生产准备、更换轧制工具、排除临时故障等的时间,由记录工记载考核。超过规定的时间,按损失的价值扣发奖金,节省了时间加发奖金。这样一来,使1981年的车间有效工作率,从1979年的70.5%,提高到77.2%。
第二,促进了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实行“买卖制”必须有准确的计量与核算。我们在1980年初,增置了磅秤、电表、天然气表、油表、水表,使主电机挂表到车台,燃气和油考核到班组,主要部位用水也进行了计量。为此而开支的6万多元,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从油、气、水、电的费用节约中收回来。同时,我们还对原始记录等核算资料进行了整顿,做到了简便、易行、实用。
第三,打破“大锅饭”,明确了经济责任。我厂的原料主要靠外地供应,过去原料到火车站后由外单位负责短途运输,有时运输不及时,自己厂虽有12部汽车,由于吃“大锅饭”,有任务也派不出去,不仅影响生产,而且每月被车站罚款2,000多元。开始实行“买卖制”的最初十天,储运科汽车队仍然没有重视,发生亏损1,700多元。厂领导坚持按规定办事,不给车队发奖金,还要他们把亏损补回来。车队看到厂领导动真的了,就把每天全队的费用按机台分解,实行单机以收抵支的核算,促使司机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主动承揽了全厂原料进厂、成品发出以及运输其它物料的任务,迅速扭亏为盈,去年盈利38万元。
第四,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买卖制”,首先要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厂内部的计划价格是按成本制订的,只要各个核算单位都做到不亏损,全厂就能完成上缴国家的税利计划。各核算单位又是以实现内部利润的多少提取奖金的,只有超额完成计划才有奖可拿。这样就能保证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的奖金也能相应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