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赵奢的,当过赵国的田部吏。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的故事,二千多年来一直在民间传诵。据《史记》记载: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重温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搞好今天的财政经济工作来说,我想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必须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不懈地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在赵奢眼里,只认法,不认人。他明明知道。平原君是赫赫有名的贵族,有权有势,得罪他是要担风险的。然而,赵奢不顾这一切,为了申张法纪,充实国赋,当平原君家不肯出租时,他果断地“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我们就是要有赵奢那种敢于伸张法纪,不怕触犯权贵的硬骨头精...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赵奢的,当过赵国的田部吏。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的故事,二千多年来一直在民间传诵。据《史记》记载: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重温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搞好今天的财政经济工作来说,我想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必须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不懈地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在赵奢眼里,只认法,不认人。他明明知道。平原君是赫赫有名的贵族,有权有势,得罪他是要担风险的。然而,赵奢不顾这一切,为了申张法纪,充实国赋,当平原君家不肯出租时,他果断地“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我们就是要有赵奢那种敢于伸张法纪,不怕触犯权贵的硬骨头精神。在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中,对于那些违反财经纪律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者,不管他是什么人,都要坚决“以法治之”。当然,这是需要有点勇气的,要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但只要我们都象赵奢那样执法如山,见义勇为,那么,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就无所施其伎,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二,要大力宣传遵守国家财政法令、制度的重要性。肩负管理国家经济重任的赵奢,看来很懂得宣传工作的重要。他紧紧抓住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这个典型事件,从正反两方面向平原君作宣传解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只有依法完成国家租税,才能实现国强家富的道理,终于使平原君心悦诚服,翻然醒悟。今天,我们是为了国家的四化建设,更需要广泛深入地宣传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的重要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家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防止经济犯罪活动。
其三,对坚持财务制度的财会人员要坚决给予保护、支持和重用,决不能给“穿小鞋”、“打棍子”。在这方面,平原君是相当明智的,真不愧历代史家诩之为“贤公子”的称号。当赵奢杀了他的“用事者九人”时,平原君很恼火,本想把赵奢杀了,予以报复。但当他弄清了赵奢是为国执法,而“用事者”是为家抗税的道理后,便转变了态度,由“杀奢”变成了以奢“为贤”,并且在赵王面前极力推荐赵奢,使赵王“用之治国赋”。封建士大夫阶级尚且晓得保护、支持、重用维护其制度者,难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应当比他们做得更好一些吗?当前,在企业财务检查中,有的财会人员揭发了某些领导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事实。对此,有关领导干部应持何种态度呢?我相信大多数领导同志会从平原君对待赵奢的作法中得到启示。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愿在向四化进军的征途中,多涌现一些新时代的“赵奢”和“平原君”! (插图 王铁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