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由单位自行组织和管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有其既定的用途。为了核算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预算外收入”和“预算外支出”两个总帐帐户。同时,相应地设置“其他存款”等资金结存类帐户。
“预算外收入”帐户是资金来源类帐户,收方记收入数,付方记退还数和年终转来“预算外支出”的冲帐数,余额在收方。平时的余额反映预算外收入总数,年终冲帐后如有余额,则反映本年尚未用完的预算外收入数。“预算外支出”帐户是资金运用类帐户,付方记支出报销数,收方记支出收回数和年终转入“预算外收入”的冲帐数,平时余额在付方,反映预算外支出总数,年终冲帐后应无余额。凡是按照国家规定列入预算外管理的收入都应记入“预算外收入”帐户的收方,凡是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时应记入“预算外支出”帐户的付方。
但是,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省略了“预算外支出”帐户,在发生支出时,直接记入“预算外收入”帐户的付方,冲销收入数。这样的帐务处理与资金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不仅不能如实反映支出的累计数额,而且由于支出冲减了收入,使得“预算外收入”帐...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由单位自行组织和管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有其既定的用途。为了核算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预算外收入”和“预算外支出”两个总帐帐户。同时,相应地设置“其他存款”等资金结存类帐户。
“预算外收入”帐户是资金来源类帐户,收方记收入数,付方记退还数和年终转来“预算外支出”的冲帐数,余额在收方。平时的余额反映预算外收入总数,年终冲帐后如有余额,则反映本年尚未用完的预算外收入数。“预算外支出”帐户是资金运用类帐户,付方记支出报销数,收方记支出收回数和年终转入“预算外收入”的冲帐数,平时余额在付方,反映预算外支出总数,年终冲帐后应无余额。凡是按照国家规定列入预算外管理的收入都应记入“预算外收入”帐户的收方,凡是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时应记入“预算外支出”帐户的付方。
但是,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省略了“预算外支出”帐户,在发生支出时,直接记入“预算外收入”帐户的付方,冲销收入数。这样的帐务处理与资金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不仅不能如实反映支出的累计数额,而且由于支出冲减了收入,使得“预算外收入”帐户也不能如实反映收入的总数,不利于对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为了充分发挥预算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能作用,我们要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开设帐户,按照帐户的结构处理帐务。下面举简例说明。
某单位的礼堂出租收入和维修支出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其收支业务的帐务处理如下:
5月份某日收到租金收入150元(收银行转帐支票),凭银行签回的送款回单和本单位开出的收据记账联填制记帐凭单:
收:预算外收入——礼堂租金 150
收:其他存款 150
8月份某日支付维修费95元(用银行转帐支票),凭转帐支票的存根和收款单位的收据或发货票等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单:
付:预算外支出——维修礼堂 95
付:其他存款 95
年终,按照年终结帐的要求,于12月31日将“预算外支出”帐户的余额95元转入预算外收入帐户冲帐。即:
收:预算外支出——维修礼堂 95
付:预算外收入——礼堂租金 95
把上述记帐凭单记入预算外收入和预算外支出总帐和明细帐,如果本年只发生这两笔帐(为减少篇幅只举此例),那么,从5月份开始,预算外收入帐户每月月末余额均为150元,预算外支出帐户从8月份起每月月末余额均为95元,年终冲帐后,预算外收入帐户的余额为55元,即本年结余的预算外收入数。预算外支出帐户结平了。这样处理帐务的好处是:收入就记入帐户的收方,如果平时不发生退还收入的事项,则收入帐户的付方平时就没有发生额,只有到年终冲帐时,才出现付方发生额。付出就记入支出帐户的付方,如果平时不发生支出收回的事项,则支出帐户的收方平时就没有发生额,只有到年终冲帐时,才出现收方发生额。预算外收入帐户的余额减去预算外支出帐户的余额,即等于预算外收支相抵后的年终结余数额。所以,这样处理帐务,直接体现了收入、支出、结余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利于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计划管理,及时掌握预算外收入和支出的进度,如实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