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9 作者:首都钢铁公司
[大]
[中]
[小]
摘要:
首钢自1979年起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以来,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三年来,实现利润8.26亿元,平均每年2.75亿元,比扩权前的1978年增长45.32%。三年上缴国家利润7.3亿元,平均每年2.43亿元,比扩权前的1978年增长34.5%。特别是从1981年下半年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后,尽管当年钢、铁的实际产量比1980年降低4.7%和9.8%,但实现利润仍达到3.16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实现了减产增收。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完成年任务的50.59%;上缴国家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1.13%,完成全年应上缴国家利润的50.64%。这几年,我们在保证国家收入逐年递增的前提下,运用自筹资金进行了26个重大的更新改造项目,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治理了工厂环境,还为职工兴建了25万平方米的住宅。广大职工在改革和实行经济责任制中,确实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
(一)
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企业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对财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86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改革和整顿势在86行。在企业内部建立经济责任制,必须层层落实到人,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调动全体职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人人都来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自觉当家理财。这样就为进一步搞好财务...
首钢自1979年起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以来,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三年来,实现利润8.26亿元,平均每年2.75亿元,比扩权前的1978年增长45.32%。三年上缴国家利润7.3亿元,平均每年2.43亿元,比扩权前的1978年增长34.5%。特别是从1981年下半年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后,尽管当年钢、铁的实际产量比1980年降低4.7%和9.8%,但实现利润仍达到3.16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实现了减产增收。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完成年任务的50.59%;上缴国家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1.13%,完成全年应上缴国家利润的50.64%。这几年,我们在保证国家收入逐年递增的前提下,运用自筹资金进行了26个重大的更新改造项目,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治理了工厂环境,还为职工兴建了25万平方米的住宅。广大职工在改革和实行经济责任制中,确实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
(一)
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企业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对财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86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改革和整顿势在86行。在企业内部建立经济责任制,必须层层落实到人,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调动全体职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人人都来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自觉当家理财。这样就为进一步搞好财务工作,建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与业务基础.
我们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首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宏观经济指导,从提高企业最终经济效益出发,对各厂矿、处室下达“包保”任务,不光包利润,同时保产量、品种、质量、合同、消耗、成本、资金、安全、环保、科研等项指标全面完成,并把上下左右的协作关系纳入经济责任制。各厂矿、处室再把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包保”任务,加以分解、充实,层层包下去。
在经济责任制的包保体系中,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综合反映。这些指标光包给财务部门是无法实现的,要根据各个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按照不同形式,采取层层包、层层保,包保结合的办法,将每项财务指标以及围绕完成这些指标所必须完成的技术指标、各种定额标准等等分解落实到人。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生产半成品的单位,如矿山公司、石灰石矿、烧结厂、炼钢厂等,包成本降低指标。
第二种类型是:对生产半成品,又有外销商品的单位,如焦化厂、机械厂,包成本降低指标和外销利润。
第三种类型是:对生产最终商品或以最终商品为主的单位,如小型轧钢厂、中型轧钢厂、电焊钢管厂、铸造厂、炼铁厂、初轧厂等,包外销利润。
第四种类型是:对辅助部门,如动力厂、运输部、电力厂、总计控室等为主要生产厂矿服务的单位,包生产费用总额。
第五种类型是:对职能处室,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分别包成本、费用,或包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补贴等。
在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中,必须坚持指标的先进合理,坚持工作的高标准,摆正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关系。指标过低,任务轻而易举,奖金唾手可得,就失去了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意义。制订的包、保指标,一定要使单位和个人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用工人的话说,就是要“跳着够”,不能“猫腰拣”。这就要靠平日充分掌握厂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光靠行政手段硬压。
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使每个职工都明确了自己对国家、对企业应负的具体责任和应做的贡献,广大职工都尽主人之责,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广泛地参与理财,事事都有人在苦心钻研,精打细算。公司总调度室过去只管完成产量计划,现在是产、销、运、收一把抓,每天早晨调度会,首先检查前一天发出的商品可得多少利润,与计划进度比较是超还是欠;技术供应处的采购人员,过去只负责保证供应,现在要进行比价采购,查看不同产地的运费,设法降低采购成本;过去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关心的是成果的技术先进性,现在都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来确定课题,开展攻关。这样就使财务工作渗透到从计划制订、方案设计、物资供应、技术措施、生产组织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去,而且按班、按日、按月通过经济责任制的考核,通过统计核算与业务核算,把生产经营状况反馈到公司里来,形成了系统、全面核算的生动局面。这是经济责任制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
(二)
财务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来,财务工作以反映、监督、促进生产经营活动为其基本职能。实行经济责任制后,财务工作要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参与决策,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调动了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日益深入地运用财务手段,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应经济责任制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体制和方法。
一、坚持该“活”的活,该“死”的死
过去财务部门为了控制开支,有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开支,常常被卡住。现在,由只“死”不“活”,转变为该“死”的死、该“活”的活,打开了财务管理的新局面。
“活”,就是要讲究聚财之道、用财之道和生财之道;而聚财、用财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生财。对企业可以办到的,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的事情,财务上要尽可能给予支持。例如:过去我公司动力厂锅炉烧原煤,耗能高,污染严重,废气排尘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指标20倍。另一方面,大量的高炉煤气又没有回收利用,白白放掉。去年下半年,公司用600万元自有资金,对四台35吨锅炉进行了技术改造,由烧煤粉改为烧高炉煤气,每年可节约原煤12.8万吨,价值306万元,投产两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锅炉排尘浓度也达到了国家标准。财务部门只有把帐算活了,才能真正聚好财,用好财,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生产门路和生财之道。
“死”,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财政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就是要发动群众开展经济核算和进行经济监督;就是要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财经纪律的同时,在财务上大力支持那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生财之道。这是财务部门应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开展预测分析工作
做好财务指标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月底“揭锅”,年终结帐的老办法,不利于领导及时控制,作出正确决策。
从1981年8月开始,公司把原来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改为经营作业计划,增加了产品发运、利润、成本、资金等内容,财务部门与计划、销售、生产调度部门共同建立了公司利润预测制度。开始是按旬测算,后来感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化很快,按旬测算还不及时,从10月下旬起,又增加了一个经营计划完成进度表,改为按日测算检查。每天上午8点,联合经销部向总调度室提供前一天发出商品的数量、品种、规格;财务处于11时前向总调度室报送根据前一天的货款回收情况和测算的利润,总调度室编制“经营日报”,分送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每晚经理办公会议检查完成情况。今年以来,预测、分析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事前算帐越来越细。
预测、分析工作,为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去年下半年经营计划下达后,由于客观情况变化出现了各种新的不平衡,有一部分利润不能实现。我们根据预测的信息,积极对经营计划先后进行了4次全面的调整和30多次局部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不是计划指标的简单加减,而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弥补缺口,进行综合平衡,保证了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
三、强化成本和资金管理
经济责任制的包保体系的建立,使一个群众与专业相结合的、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群众核算产品成本,已经算到了一公斤煤、一滴油、一把扫帚的程度,各种消耗定额始终保持在平均先进的水平上。专业的成本核算怎样加强?首先,我们组织财务系统,对成本核算规程进行了充实和修订。同时,在加强核算的基础上,在公司开展了按旬测算成本的工作,一些厂矿还实行按日测算成本的办法。由于加强了成本管理,全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总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6.37%,增加利润3,090万元,占增加利润额4,644万元的66.54%。
我们根据钢铁联合企业的特点,对资金采取了集中管理和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集中就是把货币资金、物资采购与供应。产品销售、银行贷款、专用资金等都由公司统一管理;分级归口管理就是明确各单位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经济责任,各部门共同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例如:技术供应处负责全公司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采购、储备和供应,他们把资金指标分别落实到四个专业科、七个供应站,专业科和供应站又把指标落实到计划员、仓库保管员。各专业计划员要做到“四掌握”,即掌握资金指标,掌握物资库存情况,掌握生产需要量,掌握物资采购量。在编制采购计划时,由计划员、仓库保管员、采购员共同研究确定采购量,仓库保管员对超计划采购的物资有权拒绝入库。
为了减少资金占用,备件、大型工具资金指标下达到机动处。去年他们组织各厂清理库存物资和加工、订货合同,清理出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备件共615吨,价值180万元;撤回了部分加工订单和推迟了部分合同交货期。经过这一系列工作,1981年备件资金平均占用比1980年降低9.76%。
为了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我们还编制下达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加强对财务收支的控制,积极组织货币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货币资金的支出,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不合理占用。
四、严格财务监督
实行经济责任制后,公司特别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正当的手段来实现。必须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督。公司经理在大会上正式宣布:“凡是我签署的支出项目,如与国家规定有抵触,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支付。”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各级财会人员加强财务监督工作的有力支持。几年来,首钢没有发生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拖欠税利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问题。
扩大企业自主权以来,特别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后,我们反复重申了首钢下属各单位执行财经纪律的“十七条”具体规定。如:不准为完成“包保”指标随意调整成本;待摊或预提费用必须按财务处批准的计划按月计入成本,除国家财务制度允许的项目外,一律不准跨年;各单位广开财路的收入,一律上交公司,并通过销售科目核算,照章纳税;各单位的生产基金和福利基金,一律不准搞变相奖励;各单位计算利润分成和提取奖金的财务数据,一律以财务处提供的数据为准,等等。对上述规定的执行进行严格的考核,违规违制的必须按公司扣奖办法处理。
五、健全数据管理体系
过去许多工作的失误,大都是吃了数据不全、不准的亏。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更高了。从经营决策的提出,包保指标的制订,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
我们是怎样掌握这样大量的数据,并加以运用的呢?
一是建立指令性数据体系。主要是通过经济责任制的层层落实,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宝塔形的指令性数据体系。在“塔”尖上,是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即上缴利润、产品调拨量、质量、品种等“七包”;通过层层分解、补充,指标不断增加,到各厂矿、处室成为1,325项“包保”指标,到车间、科室是29,886项,到班组扩大为69,529项,最后到岗位、个人进一步扩展为235,684项“包保”指标。这23万多个数据,指导着几万人的日常活动。对于这些指令性数据,公司采取了条块结合的管理办法,每一层数据由相应的一级领导负责,每一类数据由对口专业负责。各级、各专业的经济责任制中,都有加强数据管理的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促其实现。
二是健全数据反馈体系。主要做了三件事:1.加强计量手段。计量是数据管理的“耳目”,去年我们新建了11处磅秤,新装414块仪表,建立了126个新的计量点,使进厂原燃料、出厂产品和厂际的物料转移过磅率达到100%,蒸汽、氧气、氮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压缩空气六个动力量及电量的仪表装备率也达到100%。2.建立和整顿原始记录和台帐。去年我公司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全面核定了公司原始记录5,583种,统计台帐3,267种,内外部报表264种。各厂矿、处室也分别健全了本部门的原始记录和台账仅以财务系统为例,去年就建立财务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台帐5类19种260本,形成本系统的数据反馈网络。3.建立数据库。我们按照公司、厂矿、车间三级分别列出应该掌握的数据目录,分门别类地加以收集、归纳、整理,成为各级的数据库,力求系统化、规格化。这项工作的建立,就为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六、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多年来,由于财会管理偏重于计算,没有充分发挥财务工作促进生产,参加决策的作用,队伍的素质同建立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不相适应。实行经济责任制,企业一切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不仅激发了财会干部的积极性,经济管理工作还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公司在前两年抽调一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工人,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充实了财会队伍。去年下半年,又抽调了34名技术干部,经过5个月的专业培训,转到财务部门工作。同时,还对主要厂矿的财务科长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抽调了一些六十年代学习工程技术的大专毕业生担任财务科长职务。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为技术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
今年,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中,开始向生产组织合理化和经营管理合理化前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改善经营管理这两大途径,这是企业以内涵为主发展生产的必由之路,是永不枯竭的财富源泉。
生产组织合理化,就是通过合理地组织生产流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最佳操作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等,合理地组织生产,努力做到投入少、收效快、产出多。截至6月底,公司已确定了118个生产组织合理化的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实现增利861万元。经营管理合理化,就是通过调整和完善经营方针和管理手段,改进管理组织、规章制度、经营方法,改进业务流程、选择最优方案和指标体系,改善企业内外的分工协作关系等等,以适应和推动生产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公司各厂矿、工程公司、处室先后提出了354条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现在,已取得成果的项目有190个,其中直接体现经济效益提高的有118项,已增加收入440万元,全部实现后年经济效益可达1,276万元。
两个合理化的开展,促使财务工作必须做到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去,不断完善和运用财务手段,对每一个合理化项目做出可行性的分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评价每个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那些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的项目,要在资金上优先考虑,大力支持,并推动每一个合理化项目的迅速实现。同时,每个合理化项目的成果,都要经过财务部门的核算、鉴定,只有那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项目,才能受到奖励。随着两个合理化的纵深发展,财务工作将在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财务专业管理本身,也将通过经营管理合理化,不断改进和加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