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9 作者:张鉴明 鞍钢经济研究所
[大]
[中]
[小]
摘要:
(一)
现在工交企业正在结合企业整顿,积极试行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经济责任制。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可以通过利润包干、亏损包干、利润分成、以税代利等形式,逐步加以解决。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关系,在小型企业可以直接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联劳计奖、记分计奖等来进行调整。而在联合企业,由于范围大,单位多,人员众,经济类型复杂,对职工个人落实经济责任制,则必须通过二级厂才能实现。这就要首先建立一套对二级厂的经济责任制,使二级厂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这也是企业内部开展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一个对二级厂集权和分权的问题。
自从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之后,对联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实行集权还是分权,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同志主张分权,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在联合企业内部同样存在着“统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的弊端,只有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给二级厂下放适当的权力,才能充分调动二级厂和职工的积极性,把生产搞活,把经济搞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有的同志主张集权,他们认为,联合企业是一个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只能扩大到公司,公司下属的二级...
(一)
现在工交企业正在结合企业整顿,积极试行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经济责任制。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可以通过利润包干、亏损包干、利润分成、以税代利等形式,逐步加以解决。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关系,在小型企业可以直接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联劳计奖、记分计奖等来进行调整。而在联合企业,由于范围大,单位多,人员众,经济类型复杂,对职工个人落实经济责任制,则必须通过二级厂才能实现。这就要首先建立一套对二级厂的经济责任制,使二级厂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这也是企业内部开展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一个对二级厂集权和分权的问题。
自从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之后,对联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实行集权还是分权,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同志主张分权,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在联合企业内部同样存在着“统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的弊端,只有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给二级厂下放适当的权力,才能充分调动二级厂和职工的积极性,把生产搞活,把经济搞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有的同志主张集权,他们认为,联合企业是一个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只能扩大到公司,公司下属的二级厂是车间性厂,是一个基层生产单位,谈不上放权问题。如果对二级厂放权,就会造成“指挥不灵”、“上厂不为下厂创造条件”和“联合企业不联合”等问题。据我们对鞍钢一些单位的调查,鞍钢被批准为扩权试点单位以后,初步给二级厂下放了一部分权力,但是,现在认识上仍不一致。多数二级厂的同志,偏重于分权,要求进一步放权,有的甚至提出要拥有和独立企业一样的权力;而有些处室的同志,偏重于集权,要求收权,实行高度集中。这两种观点,看来都有些偏激,值得商榷。
现时我国联合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集中型。在这些企业里,人员增减,干部任免,生产计划安排,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财务结算,亦即人财物、产供销的一切决策权和主要工作,全部集中公司,公司下属的二级厂只能按照公司下达的计划组织生产,是名副其实的车间性厂。二是松散联合型。最近几年,推行工业联合,一些同行业或产品相近的企业,在生产协作、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公司。但各厂仍然分散管理,独立核算盈亏,并依各自经营成果的差别,获得不同的物质利益。三是集中分散结合型。即在公司集中领导之下,实行分级管理。从具体情况出发,在人财物、产供销等几个方面,适当给二级厂下放一部分权力,形成不同程度的集中分散结合型。
从建国以来的历史看,联合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也经历了集中、分散多次变动。以鞍钢为例,1950年至1953年是大分散,各厂都完全独立核算,上厂对下厂供料,都是买卖关系,通过银行进行结算;1953年至1957年大集中,人财物、产供销全部集中公司,各厂变成真正车间性厂,每厂只有200元的备用金,连出差旅费都要到公司请款报销。1958年以后,在大集中的前提下,给厂一点小的机动。近几年来,又逐步下放了一小部分权力,初步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纵观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国内外联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我认为,现阶段我国联合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最好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并不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而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使集权和分权恰当地结合,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
为什么现阶段我国联合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最好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呢?这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考察:
第一,从企业的性质看。大中型联合企业,大多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料和产品虽然也可以通过市场调剂一部分,但主要还是通过国家调拨。联合企业为要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组织好连续性、比例性和均衡性的大生产,就要科学地编制作业计划,按照计划指挥和调度,对二级厂进行必要的控制。这就客观地决定了联合企业内部只能是在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从落实责、权、利三结合的经济责任制来看。经济责任、经济权力、经济利益三者的辩证关系是:责任是基础,权力是条件,利益是动力,三者不可偏废。如果二级厂没有实现责任和利益的机动权,也就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责任就负不起来,其利益可望而不可及。为了更好地建立二级厂的经济责任制,克服企业内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等毛病,就要在明确经济责任的基础上,同时适当下放给二级厂一部分经济权力。
第三,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就是把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而二级厂对公司来说,是代表全厂职工领取报酬,对全厂职工来说,又代表国家进行分配。二级厂直接接近群众,最了解每个职工的劳动好坏,贡献大小,能结合经济责任制,制定出有奖有惩,赏罚严明的奖励制度,克服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等毛病,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政策。这也需要适当给二级厂下放一部分权力。
第四,从企业现代化的程度看。一般地说,实行电子操作、电视指挥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资金密集型企业,管理宜于集中。而我国大多数联合企业目前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靠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搞好生产。这就要求在集中的领导下,适当地分权。
第五,从所属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单位集中,宜于集权;单位分散,宜于分权。大、中型联合企业所属单位都比较多,有的甚至不在一地。就拿鞍钢来说,虽然所属单位均在鞍山,但北起灵山,南迄旧堡,绵延数十里,遍布全市,号称“四十里钢城”。以现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公司很难直接处理好基层单位的各种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发挥二级厂的管理作用,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六,从有利于发展生产专业化来看。联合企业内部的经济类型,一般都比较复杂。以鞍钢为例,除了生产钢铁产品的主体生产厂以外,既有能制造机电设备和备品、备件的机电修造厂,又有发电、燃气、制氧、给水等动力厂;既有焦化、耐火、水泥等附属生产厂,又有为生产服务的运输部和汽车公司;既有附属企业公司等的集体性企业,又有遍布鞍钢的生活服务系统等等。生产技术管理上各有特点,公司不可能都包揽起来。为了发展生产专业化,也要适当地分权。
第七,从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看。全面经济核算的核心,就是要求从公司到各厂、车间、班组使经济责任、经济权力、经济效果、经济利益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体系,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尤其是体现综合经济效果的利润指标,层层分解,层层包保,才能普遍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从厂长到职工人人当家理财,个个精打细算,千斤重担众人挑,实现企业的最优经济效果。为使二级厂成为企业有增殖活力的细胞,也需要适当地分权。
第八,从有利于民主管理看。企业职工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必须从管理制度上体现出来,使职工群众真正能够参与企业管理,当家理财,发挥各级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二级厂的一些重大问题,应由二级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责任制更加落实,充分激发和调动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参加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这也需要在集权的基础上适当分权。
从上面的分析,现阶段在我国联合企业内部,采用“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比较合适。又由于过去主要是集权过多,统得过死,当前应侧重研究如何步子稳妥地适当分权。
(三)
联合企业内部如何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呢?
首先,应该明确集权和分权的适宜标准。联合企业给二级厂下放一部分经济权力时,既要解决统得过死,限制下边积极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能动作用;又要防止盲目往下放权,涣散公司集中领导,妨碍联合企业的统一性。我认为集权与分权的适宜标准,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政策法令原则下,在企业自主权许可范围内,通过落实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权力、经济责任、经济利益统一起来,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司、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好的经济效果。简单地说,就是以能调动一切积极性取得最佳效果为标准。
其次,应该明确以公司综合经济效果为最高准绳。适当对二级厂进行分权后,特别是实行利润分成、利润包干之后,各单位在生产活动中都重视经济效果,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二级厂只是联合企业的局部,公司才是整体,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公司的综合经济效果为最高准绳。即使在某一厂暂时受到损失,而在全公司经济效果是好的,也要坚持这样做。社会主义企业应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不能唯利是图;二级厂也应以全公司利益为第一位,不能只顾自己。当然,不能单靠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解决问题,应该进行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结合政治思想教育,运用经济杠杆来解决问题。如鞍钢在炼钢厂上绝热板和保温帽,公司综合经济效果好,每吨钢锭可增加盈利九元钱,可是开始时炼钢厂由于每吨钢锭成本要增加一元八角,而不愿意干。公司为了调动炼钢厂的积极性,临时规定对这类钢锭转给初轧厂时,每吨加价三元六角,使该厂有利可图,他们就积极起来了。这就是用合理分配经济利益的办法,促进各厂之间的协作,提高综合经济效果。
再次,哪些权力应该集中,哪些权力应该分散,集中、分散到什么程度为好,也要认真研究。初步考虑:在日常管理职权方面,属于经营性的,大部分集中公司;属于生产性的,大部分划归各厂。在基金使用方面,生产发展基金,大部分集中公司;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大部分分给各厂。在人权方面,机构规模、定员人数、工资标准、科级以上干部的任免,统一由公司掌握;各单位内部的劳动组织调整,职工奖惩,由各单位自行处理。在物资采购方面,一、二类物资和通用物资,由公司物资部门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各单位专用物资和就近采购到的三类物资(公司物资部门无力供应的),由各单位自行采购。在产品销售方面,国家列入计划内的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各单位计划外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由各单位自行销售。各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在集权和分权的范围和程度上也要有所区别。对独立性大的厂,分权的范围和程度就大些;对生产连续性强的厂,分权的范围和程度就小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变化。
最后,对二级厂考核什么指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办法多样化,不搞一刀切。对二级厂的考核指标应以利润指标为主,同时考核产量、质量、品种、成本等指标。利润指标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果的综合指标,抓住利润指标,就是牵住了企业经济的“牛鼻子”。当然,以利润指标为主,并不等于对二级厂以下单位层层都要考核利润指标;而是说,必须以公司总的利润指标为统驭指标,然后进行细致算帐,层层分解,根据下面单位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考核利润、成本、费用和其他生产技术指标。如鞍钢1981年对基本生产单位,采取计划利润留成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对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单位,采取全额利润分成;对动力各厂,采取成本降低加外销利润分成和节能分成;对有收入的事业单位,采取收支挂钩、超收留用;对纯经费支出单位,采取预算包干、节余提奖;对修建单位,采取预算包干、节余分成等等。总的是以利润、成本、费用三项指标为主,同时考核产量、质量、合同执行率等指标,分成率也各有区别。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尽管在内部结算价格和考核办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改进,但总的讲效果是好的。
联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搞得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搞得不好就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