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局在进行全系统扩权试点过程中,把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做为整顿企业的重点来抓。首先,我们对局属企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水运生产一直实行集中指挥,统一核算,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毛病。近年来虽然实行了分段管理,分级核算,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只有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其次,加强了领导,由主要领导自始至终抓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做日常工作。第三,制定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的标准,使各单位有所遵循。第四,根据进度进行了查检验收。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基本上建立和健全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运量上升,效率提高,收入增加,成本下降,资金周转加快,利润翻番。
在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工作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打好一个基础
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首先必须加强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我们全面清查和整顿了原始记录和统计,摸清了原始记录的种类、数量和问题,并按生产、质量、物质、技术、核算等系统进行...
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局在进行全系统扩权试点过程中,把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做为整顿企业的重点来抓。首先,我们对局属企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水运生产一直实行集中指挥,统一核算,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毛病。近年来虽然实行了分段管理,分级核算,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只有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其次,加强了领导,由主要领导自始至终抓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做日常工作。第三,制定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的标准,使各单位有所遵循。第四,根据进度进行了查检验收。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基本上建立和健全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运量上升,效率提高,收入增加,成本下降,资金周转加快,利润翻番。
在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工作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打好一个基础
建立全面经济核算体系,首先必须加强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我们全面清查和整顿了原始记录和统计,摸清了原始记录的种类、数量和问题,并按生产、质量、物质、技术、核算等系统进行归类。不完备的补充,重复的合并,多余的取消,使原始记录基本适应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哈尔滨港务局过去由于对装卸作业票管理不严,不仅产量不准,而且多支出了工资费。通过整顿,他们对作业票的内容、填写方法、审查办法都进行了改革,使装卸作业的各种数据达到了正确、及时、全面的要求,不仅提高了质量,堵塞了漏洞,而且减少了工资开支一万多元。这一经验后来在佳木斯、沙河子港也得到推广。
其次,调整了定额,安设了计量仪器。我们对劳动工时、燃料消耗、材料储备、费用开支等各项定额,普遍进行了调整和修订。燃料消耗,逐船进行了马力测试,结合统计资料重新核定了定额,并在马力小时消耗定额的基础上,下达了千吨公里消耗定额指标。实行以后,千吨公里消耗柴油比历史最低水平还下降5%;渣油比历史最低水平下降13.5%。对材料储备,我们结合清仓查库,全面核定了储备定额,并落实到人。采取了保管员、采买员、计划员三结合的办法,使库存储备普遍下降。比如松花江航运局实行定额下库、资金到人和三员结合的管理办法以后,储备资金下降了22.5%。对港口装卸定额也普遍进行了调整。哈港装卸定额调整后,使人工成本下降11%。计量方面,对柴油、渣油以及工业用水、用风、用电、用氧、用乙炔等,都普遍安设了计量仪器,初步解决了计量不准的问题。
第三,合理调整了内部结算价格。原材料计划价格和辅助生产等内部结算价格是开展内部核算的重要依据。我们组织工人、技术员、财会人员和材料人员,经过修订初步建立了一套计划价格目录,为全面经济核算打下了基础。
第四,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主要有:内部经济核算办法,指标分管和考核办法,资金本票使用办法,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计分计奖奖励办法等,做到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人负责。
二、健全五个体系
全面经济核算体系是由若干小体系组成的。我局的经济核算体系虽然早已存在,但还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纵横不贯通。所以,我们在全面、系统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指标、核算、结算、分析、组织等五个体系,收到了较好效果。
1.指标体系。核算指标是经济核算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企业经济核算的成果都是通过各项指标反映出来的。各项指标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我们一方面由计划部门负责,把产量、质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另一方面由财务部门负责,把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一切人员的成本指标,按照费用项目层层分解下达,归口包干。这样,从局、港、厂到船间、区队、车间、班组和单机,形成了包括产量、质量、品种、效率、消耗、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资金、利润、经济合同等内容的上下结合、纵横交错的指标体系;并把各项分管指标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
2.核算体系。我们除了加强专业核算,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外,重点抓了港、航、厂各个环节的内部核算工作。全面推行了管理局(港、厂)、航运局(区队、车间)、船舶(班组、单机)的三级核算体制。对局、港、厂一级的核算,以健全核算制度,提高核算质量为中心,普遍对财务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各种核算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车间、船间、区队则普遍实行了内部盈亏核算,采取“分灶开饭”的办法,改变了过去实行一级核算吃“大锅饭”的办法;对班组、单机则实行指标核算,以调动直接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各企、事业内部的辅助附属单位,也都开展了内部核算,形成了全面的核算网。
3.结算体系。为了加强对费用和资金的控制,我们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分别采取了资金本票、厂内货币、内部流通券、内部支票等结算形式,对收入、支出进行全面控制。根据水运企业流动、分散、线长、点多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合江航运局的经验,实行:(1)收、支两条线,收入用内部支票,支出用资金本票,收支互不相混,这样有利于控制支出;(2)与单船经济核算结合,不仅指标一致,而且报表的收入和支出要同内部支票、资金本票相符;(3)收入用内部支票可以简化核算手续,特别是简化了从甲局到乙局的跨局运输结算手续。通过这种结算体系的建立,不仅加强了经济核算,而且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支出,全局的燃料、材料费和管理费用都有所降低。
4.分析体系。经济活动分析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三级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经济活动分析的制度。要求各级和各单位采取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调查研究入手,上下结合,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一般的是局、港、厂一级每月分析一次,车间、船间每旬(航次)分析一次,班组每日分析一次。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各项计划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保证了计划的实现。
5.组织体系。我们首先健全了财会机构,充实了财会人员。管理局分设了财务处,各单位也相继分设了财务科(组),所有附属部门都有专、兼职财务人员。其次,建立了各级的专、兼职核算员。各局、港、厂以财务科(组)为中心,把各业务科室的专业核算员(包括统计员、业务员、资金本票管理员)组织起来,形成专业核算网;各车间、船间则在车间主任、船长的领导下,以核算员为核心,把群众核算员组织起来,形成车间、船间的经济核算组;各班组在班组长领导下,以班组经济核算员为中心,组织其他工人管理员进行班组核算。第三,明确了财会人员的技术职称,全局评定了一批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
三、搞好三个结合
要建立好全面经济核算体系,需要搞好以下三个结合:
1.同扩大企业自主权相结合。我们认为,扩权是发展水运生产、开展全面经济核算的动力,而实行全面核算又是进行扩权的条件。我们根据全系统利润分成办法,本着把大部分分成利润留给企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基层企业实行不同的分成包干办法。各企业在内部核算的基础上,对车间、船间也实行不同的分成包干。这样,把核算同扩权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2.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相结合。过去由于核算同竞赛、奖励不挂钩,不仅核算开展不起来,群众对竞赛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我们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改革了奖励办法,把经济核算指标作为评奖的条件,把核算效果作为受奖的依据,从而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面经济核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同体制改革相结合。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集中指挥,统一核算”。这同船舶分段管理、分局核算和进行全系统扩权是很不适应的,企业和职工都强烈要求改革。我们结合全面经济核算,进行一些必要和可能的改革。首先,改革了核算体制,把按港口发出量计算运量和收入的体制,改为按船舶运输量计算运量和收入的体制,解决了过去那种有运力而无运量、收入,无运力反而有运量、收入的矛盾,促进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改革了管理方法,推行合同制。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都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如利润分成合同、港航合同、船舶同航道的合同、修船合同以及同物资部门的运输合同等。既减少了扯皮,又提高了效率。第三,试行冬季夏季两套成本制,改变过去那种夏运冬停、夏挣冬吃、夏盈冬亏的状况,促进了冬季转为多种生产经营的发展,每年可以减少冬季支出20%左右。
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有很大差距,也还有很大潜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