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刊1981年第一期“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一文,讲到“会计的主体作用是控制(或监督)和反馈。”有的读者要求对会计的反馈作用加以解释,现简要说明如下: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叫“控制论。”有的资料介绍,最早(1948年)发表这方面专著的是美国数学家维纳。这种理论最初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中概括出来的,以后逐步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最近十多年又有人把它引入会计学科。所谓“反馈作用”导源于“控制论”,它是“控制论”中应用的一种专门术语。
“控制论”认为,一切控制系统都有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回授之意)作用。信息变换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存取和加工过程。反馈作用,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于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比如搞成本管理,事先要制定定额和计划,费用发生后,要把有关资料搜集起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进行成本计算(即信息加工),然后把成本计算资料送交领导人(相当于输出)。领导人员再利用成本计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定额或计划比),得出某种结论,作出决策(如调整某项生产经营活动),并付诸实施,这就叫“反馈”,...
本刊1981年第一期“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一文,讲到“会计的主体作用是控制(或监督)和反馈。”有的读者要求对会计的反馈作用加以解释,现简要说明如下:
近三十多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叫“控制论。”有的资料介绍,最早(1948年)发表这方面专著的是美国数学家维纳。这种理论最初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中概括出来的,以后逐步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最近十多年又有人把它引入会计学科。所谓“反馈作用”导源于“控制论”,它是“控制论”中应用的一种专门术语。
“控制论”认为,一切控制系统都有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回授之意)作用。信息变换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存取和加工过程。反馈作用,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于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比如搞成本管理,事先要制定定额和计划,费用发生后,要把有关资料搜集起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进行成本计算(即信息加工),然后把成本计算资料送交领导人(相当于输出)。领导人员再利用成本计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定额或计划比),得出某种结论,作出决策(如调整某项生产经营活动),并付诸实施,这就叫“反馈”,也可以说是一种反作用,即对下次活动产生影响。在会计工作中如何应用“控制论”的原理,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深入学习、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