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随中国人民银行产业金融学习考察团访问日本,日本兴业银行给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经济概况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现就日本设备投资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日本经济一九五五年以后发展很快,到一九七〇年,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三,比欧美国家发展速度快一倍到二倍。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新技术的应用。据统计,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〇年,日本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二千四百亿美元;日本政府对公共事业和重点产业的扶持等投资为八百亿美元,加上住宅建设等投资,估计总数是四千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三十左右。
在投资使用方向上,适应日本的特点,重点放在发展钢铁、电力、汽车、造船、电子电机、石油化工等产业部门,使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生产能力高速增长。到一九七〇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重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中出口比重占百分之七十。目前,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一九五〇年,日本钢产量四百八十四万吨,相当于美国的十八分之一...
我们随中国人民银行产业金融学习考察团访问日本,日本兴业银行给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经济概况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现就日本设备投资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日本经济一九五五年以后发展很快,到一九七〇年,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三,比欧美国家发展速度快一倍到二倍。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新技术的应用。据统计,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〇年,日本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二千四百亿美元;日本政府对公共事业和重点产业的扶持等投资为八百亿美元,加上住宅建设等投资,估计总数是四千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三十左右。
在投资使用方向上,适应日本的特点,重点放在发展钢铁、电力、汽车、造船、电子电机、石油化工等产业部门,使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生产能力高速增长。到一九七〇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重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中出口比重占百分之七十。目前,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一九五〇年,日本钢产量四百八十四万吨,相当于美国的十八分之一。从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七〇年,日本对钢材投资四兆日元(合一百多亿美元),使钢铁生产能力增加到一亿吨,大体上每五年翻一番。一九七八年日本钢产量为一亿另二百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汽车工业发展也是迅猛的,一九五五年生产汽车不到七万辆,一九七五年生产汽车达到六百九十四万辆,二十二年增长近一百倍,占世界总产量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出口比重占全部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八。日本的石油化工产业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十几年内约投资一百亿美元,建立了十八家大企业,实现了设备大型化,目前乙烯生产能力达五百多万吨,仅次于美国。
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所需资金是怎样解决的呢?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积累解决的,其主要因素是:
(一)军费开支少。日本军费开支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占国家预算(一般会计)支出的百分之五到六,可以把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二)私人储蓄率高。一九五五年日本的私人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十三,一九七〇年达到百分之二十。欧美国家的私人储蓄率不过百分之五到八。
(三)企业的利润率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也较多。日本企业的利润率高主要是因为原材料进口价格低,工资水平比欧美一些国家也低。据日本兴业银行调查,除了税收等以外,企业留用的利润占当期盈余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大部分用于增加设备投资,扩大再生产。
(四)折旧率高。据日本兴业银行对八百七十四个企业调查,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据说日本累计折旧率如果达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就要进行设备更新了。他们说,日本人到了六十五岁,就被称为老人,设备也是如此。
(五)财政的支持。日本的财政支出,有百分之十六到十七用于公共事业的投资,如治山治水,修桥筑路,港口码头和住宅的建设,上下水道和环境卫生的整治,等等。这样,就减少了民间企业对公共事业的投资。
(六)利用外资。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〇年的十六年间,日本从国外借款的总额达一百四十多亿美元,平均每年九亿美元。在这个期间,引进外资占设备投资总额的比重平均为百分之六。这就是说,日本的设备投资百分之九十四是靠本国解决的。日本利用外资主要是为了引进新技术,以购买专利为主,同时还注意引进和改造、发展相结合,变技术进口为技术出口。他们认为,引进软件(技术专利、设计等),比引进硬件(成套设备)合算。总起来看,日本利用外资数字并不大,但其效果和作用是很大的。
在筹措资金方面,日本的民间银行起了媒介作用。当时产业部门资金不足,私人手中的资金又有剩余。据日本兴业银行调查,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七〇年间,企业缺乏所需的资金平均每年为一兆九千多亿日元(合八十亿美元),而在同一期间,私人手中的剩余资金平均每年多达二兆八千多亿日元(合一百二十亿美元)。这就需要银行部门去进行调节。日本的民间银行积极地担当起这一任务,发挥了有效的作用。银行为了扩大势力,也愿意向一些有前途的企业提供贷款。据日本兴业银行调查,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七〇年间,日本企业的外来资金中,银行贷款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个期间,日本不仅设备投资多,而且经济效果也十分显著,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投资引起投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日本的设备投资是与引进新技术结合进行的。积极进行设备投资,使引进新技术成为可能,而广泛采用新技术又推动了设备投资的不断扩大。例如,由于引进薄板轧机新技术,使钢板价格降低,引起汽车等工业增加设备投资。汽车工业增加设备投资,又引起对机床的需求,使机械工业又增加投资。随着上述部门大量消费钢铁,反过来又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汽车、机械工业发展了,又推动电力、运输等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的发展,又引起橡胶轮胎、合成树脂的需求,又推动这些部门去增加投资和引进新技术。工业发展了,商业、服务行业也要相应跟着发展。如此互相促进,循环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二)投资促进进出口的发展,贸易收支实现顺差。由于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日本的商品出口竞争能力大大加强,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日本的几个拳头商品——钢铁、汽车、船舶、家用电器等,占日本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用出口换来的外汇进口原材料,加工制造再出口。据日本兴业银行介绍,他们进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只用出口百分之三十的外汇即可抵上进口原料所付出的外汇,就是说用一元换回三元。一九六四年以后,贸易收支一直是顺差,一九七六年贸易顺差九十八亿美元,一九七七年顺差一百七十三亿美元,一九七八年达到二百四十七亿美元。
(三)投资效果好,循环快。据日本兴业银行介绍,他们发放的贷款,一般为五年到十年。象石油化工产业的产品成本低,积累高,平均三年就能收回贷款;电厂、饭店等由于投资收益率较低,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回贷款。企业借用的贷款由于投资效果好,循环快,资金积累逐年增加,借款比例逐渐下降。有的企业甚至出现资金剩余的情况。如丰田汽车公司,近几年不仅全部还清了向银行的借款,还用多余资金买了银行的债券。现在日本民间企业和个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据估计,日本民间多余资金总额超过二十兆日元(合一千亿美元)。过去日本资金不足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到八,而现在变为多余,其数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左右。
日本经济制度与我们国家根本不同。但是,日本的经济管理方法,特别是资金管理的一些做法,还是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日本在资金管理上,不讲什么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也不分基本折旧和大修理折旧;更没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概念。但是使用资金时都能进行严格的核算,根据发展生产的需要和可能做出投资计划,首先使用自有资金,不足部分再向外筹借。银行发放贷款时,对企业的投资计划,要逐项进行调查和审核,确有发展前途,能够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时,才同意放款。企业和银行对设备投资都有一套严密核算和审查制度,因此,大都能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