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镜子”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镜子是用来反映客观情况的。凡是不能用目力直接观察到的客观情况,就要依靠镜子。在观察宏观世界时,要依靠望远镜,在观察微观世界时,要依靠显微镜。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的面目,要依靠照明镜。镜子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少不了它。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制造的,后来才发展成为玻璃镜。我国唐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魏徵的大臣死了,太宗皇帝在朝廷上叹息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鉴,今魏徵死,一鉴亡矣!”这说明:凡是能够反映客观情况的“人”和“物”,或者是历史事实,都可以起到镜子的作用。掌握客观情况,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第一是情况明。人们经常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下基层蹲点、以及经济活动分析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客观情况,提高对客观情况的认识,以便能动地改造世界。从而巩固成绩,克服缺点,不断地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水平。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具体情况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检验企业的活动是否符合...
“镜子”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镜子是用来反映客观情况的。凡是不能用目力直接观察到的客观情况,就要依靠镜子。在观察宏观世界时,要依靠望远镜,在观察微观世界时,要依靠显微镜。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的面目,要依靠照明镜。镜子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少不了它。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制造的,后来才发展成为玻璃镜。我国唐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魏徵的大臣死了,太宗皇帝在朝廷上叹息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鉴,今魏徵死,一鉴亡矣!”这说明:凡是能够反映客观情况的“人”和“物”,或者是历史事实,都可以起到镜子的作用。掌握客观情况,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第一是情况明。人们经常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下基层蹲点、以及经济活动分析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客观情况,提高对客观情况的认识,以便能动地改造世界。从而巩固成绩,克服缺点,不断地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水平。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具体情况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检验企业的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里贯彻执行情况。所以有人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面镜子。实际上拿镜子来比喻会计核算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人们洗脸之后,要用镜子照一下,看看是否洗干净了,发现那里有污点,就把它擦掉,这只能说是一种消极反映。会计核算则可以起到积极反映的作用。这就是说:会计核算除了反映情况之外,还可以事前监督,防止污点的发生。此外还可以事后分析,说明发生污点的原因。这是镜子办不到的。因此,会计核算可以起到比镜子更大的作用。
会计核算可以起到比镜子更大的作用,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能不能实现,那就要依靠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努力。我们应当怎样去努力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基础工作。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呢?那就是国家曾经向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提出的四点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四条质量标准。即:第一条、帐证相符,第二条、帐帐相符,第三条、帐表相符,第四条、帐实相符。一般说来,前三条是容易做到的。第四条就不同了,它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因为它受客观的影响很大。由于物资的消耗、劳动力的消耗,是群众自己在掌握,财产是群众在管理和使用,群众在管物在花钱,会计部门在管帐在管钱。会计人员如果成天坐在办公室里,不过问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那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成为名副其实的“帐房先生”。因此,会计核算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到帐实相符。在现阶段来说,帐实相符应当是会计工作的重点,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它牵涉范围很广,问题很多,我们必须花费很大的气力去实现它,并巩固它。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让人们共同遵照执行,尤其是会计人员要自己带头执行,不然的话,会计核算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不但起不到消极反映的作用,而且会变成一面“哈哈镜”。镜子虽然有反映客观情况的作用,但是它本身存在一个质量问题,质量不好的镜子,会使客观事物失去本来面目。听说在旧社会娱乐场所有一种专门用来供人们逗趣的镜子,它可以把一个正常的人照成奇形怪状,使你一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所以叫做“哈哈镜”。会计核算如做不到帐实相符,那同哈哈镜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引起人们的错觉,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在过去一个时期,林彪、“四人帮”用革命的伪装来掩盖反革命的原形,大搞唯心主义,宣扬形而上学,动不动就戴帽子、抓辫子、打棍子,横加指责和刁难,竭力搞乱人们的思想,混淆是非界限,使许多企业处于瘫痪状态之中,经济核算根本无法进行,形成开支无计划,消费无定额,放任自流的局面。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财产管理、帐务管理等基础工作,横遭破坏。使会计核算这个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变成了一面哈哈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在粉碎“四人帮”,开始新的长征的大好形势鼓舞下,群众的积极性如火如荼,新人新事不断涌现,各条战线时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情此景,谁不雀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切都好,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就我们财会部门来说,有的单位至今问题成堆,不妨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有的单位,他们库房里经常存有大量的材料,会计帐上却分文俱无。这是因为在购进材料时,全部一次进入了成本,不管用了还是未用。至于库外黑材料,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所有材料,都成了帐外物资。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全部无帐,或是大部无帐,也不计提折旧。或者象征性的提了一点,也不按规定处理,更不要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了。
有的单位:债权债务长期不清,应收应付,听其自然。有人明目张胆地无休止地占用公款,甚至已经定了案的贪污,在退赔中途,竟然翻案不认,也无人过问。
有的单位,货币资金帐实脱节,不但库存现金帐实不符,连银行存款也不例外,相差竟达一百万元以上,长久不清。
至于生产成本与各项专用基金、工程成本混淆不清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林彪、“四人帮”的余毒在某些阴暗角落里还继续存在,他们的阴魂不散,还在那里作怪。这种情况,实在令人难以容忍,有关部门应当立即予以纠正。
去年,生产上大抓“质量”,开展“质量月”活动。为什么要突出地抓质量呢?我认为,因为质量是基础,没有质量也就没有数量。生产的数量再多,如果都是废次品,岂不是给国家造成损失?生产是这样,管理也是这样,会计工作当然不能例外,也要讲究质量。希望全体会计人员,迅速拿出实际行动来。红还是不红、专还是不专?是需要用实践来检验的。不要当口头革命派,要当完全的革命派。去年,国务院颁发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给加强会计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为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撑了腰。我们还有什么余悸可言呢?还有什么别的客观原因可以推诿呢?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迎头赶上先进单位。一切有志气的会计人员,一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才能发挥出来、贡献出来,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不要辜负国家赋予我们的重托。让我们紧密地携起手来,把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它起到镜子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为党为人民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