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8 作者:柯岩
[大]
[中]
[小]
摘要:
一
画展的大厅,人象溪水一样流着,小心地绕过支起的画架,卷起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兴奋的低语和着画板上纸笔的沙沙声,真象是流水冲刷着河床里的鹅卵石,激起潺潺的浪花,让你觉得是那样清爽、欢畅……
我随着溪水旋转沉浮,浏览着墙上的画幅,常常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引起前后观众善意的微笑。突然一个旋涡把我卷到一张巨大的画幅前面,各种声响一下子突然远去、远去……。画前站着的是那样静默的人群,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却又都睁大了惊叹的眼睛。
画面非常朴素:一条大路伸展到遥远遥远的远方,两旁是被曚胧的薄雾笼罩着的树林,在路的尽头、天地之交处跳跃着明亮的阳光,阳光透过薄雾照耀着大路和绿树。大路是这样明亮而漫长,树丛又是那样绰约和半盈……。
画的标题只有一个字:《路》。
呵,多么聪明而又深沉的画家!这是一条什么路呢?它将引我们到何处?它引起我这样辽阔的乡思,我几乎要往画上迈步……
但我毕竟还算是一个老练的观众,不甘心这样轻易地就被征服,于是我立即屏息敛气,回过头来观察周围沉思的人们:
在我左侧站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军人,他紧紧地蹙起双眉,神色是那样庄严肃穆,于是我懂了:在这条路上...
一
画展的大厅,人象溪水一样流着,小心地绕过支起的画架,卷起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兴奋的低语和着画板上纸笔的沙沙声,真象是流水冲刷着河床里的鹅卵石,激起潺潺的浪花,让你觉得是那样清爽、欢畅……
我随着溪水旋转沉浮,浏览着墙上的画幅,常常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引起前后观众善意的微笑。突然一个旋涡把我卷到一张巨大的画幅前面,各种声响一下子突然远去、远去……。画前站着的是那样静默的人群,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却又都睁大了惊叹的眼睛。
画面非常朴素:一条大路伸展到遥远遥远的远方,两旁是被曚胧的薄雾笼罩着的树林,在路的尽头、天地之交处跳跃着明亮的阳光,阳光透过薄雾照耀着大路和绿树。大路是这样明亮而漫长,树丛又是那样绰约和半盈……。
画的标题只有一个字:《路》。
呵,多么聪明而又深沉的画家!这是一条什么路呢?它将引我们到何处?它引起我这样辽阔的乡思,我几乎要往画上迈步……
但我毕竟还算是一个老练的观众,不甘心这样轻易地就被征服,于是我立即屏息敛气,回过头来观察周围沉思的人们:
在我左侧站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军人,他紧紧地蹙起双眉,神色是那样庄严肃穆,于是我懂了:在这条路上,他看见了硝烟和炮火,看见了泪和血,看见了他毕生的战斗和与他并肩冲锋的战友……。
在我右侧站着一个高个儿的中年妇女,从她合身的短外衣上散发出浓郁的药香。她那样紧张地倾身向前,眼睛焦灼而专注,我想她一定看见了出生和死亡,看见了向她呼唤的病人,好象她马上就要背起药箱跑步上路……
在我身后是两个穿着花裙子的少女,她们却满面笑容,对着画面侧耳细听,好象从树叶听到了轻风,听到了爱人的絮语,孩子的欢笑和泉水的叮咚……。
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一位个子不高,却十分结实灵巧,满脸欢笑的人影。他勿匆忙忙地在这条大路上飞奔,天地之交处的阳光跳跃着,闪烁着,他直奔而去……,风尘仆仆,衣衫飞舞,手臂前伸,好象要去捕捉那束阳光。
我目不转睛地追随着他,因为他——吴丙治,是我这篇报告文学的主角。呵!一个追赶太阳的人!
二
我不想平铺直叙地从头说起,吴丙治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管他叫追赶太阳的人?我只想和你们一起搜集他在这条大路上留下的脚印。
这串脚印是这样清晰,由近到远;由远到近……
我看见——
在一个浓绿浓绿的夏天的早晨,在北京一个盖满绿荫的宾馆里,服务员们高高兴兴地往大楼上挂起鲜红鲜红的标语:“热烈欢迎财贸双学大会的代表!”一个梳短辫子的姑娘站在高高的梯子上,突然尖声地叫起来:“哎!来了,来了!”果然,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大轿车从门外驰入。姑娘们那样欢笑地扑向车门,去迎接他们自己的代表。呵!一千二百万财贸队伍的光荣代表,伟大祖国循环系统的英雄和尖兵!
吴丙治从河南代表团的车厢里走出,晒得黝黑的脸上带着明朗的微笑,习惯地闪到人群背后。短辫子姑娘立即迎上前去,抢他手里的包袱。吴丙治闪避着,争夺着,终于拗不过姑娘的好意,松了手。但刚一松手,包袱就往下一沉,险些儿没砸着姑娘的脚,吴丙治马上伸手接了回来。姑娘脸红了,心里却大吃一惊:呵,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包袱竟这样重,足有三、四十斤,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姑娘不禁打量了吴丙治一眼:精瘦瘦的小个子,劲儿可真不小,提着它就好象拈着一根鹅毛似的。是个干力气活的吧?!
开中饭和晚饭的时候,姑娘又看见了他:快手快脚地在餐厅帮忙,碗筷摆得那样利索,端起盘盏飞跑,拿得不比自己少,而且七、八个碟碗在手臂上一个摞一个,间隙完全符合卫生局的标准。这么在行,该是个服务员吧?姑娘纳闷了,去问大师傅。大师傅耸耸肩说:“不象,一早我进厨房,他就坐在那儿摘菜,等切肉蒸馒头的时候,他递东递西,掀锅揭屉,那个眼力劲,竟象个二把刀呢!”
但使姑娘达到惊奇高潮的却是这样一件事:深夜,代表们都休息了,小会议室里还亮着一盏灯,是有人在赶写发言还是忘了熄灯?姑娘轻手轻脚地推开门一看,只见他——吴丙治,坐在那儿手里抱着一个碎成三四瓣儿的16寸大瓷盘子在粘补,边上放着修补好的一叠碗碟……
怎么?是个锔碗匠?姑娘忍不住又上下打量起他来,只见他晒得黝黑的双手那样灵巧地干着这个精细活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竹布衬衫都穿毛了边,钢笔用一根白线绳拴着从衬衫第二颗纽扣孔里直拉到左侧的口袋里;脚下是一双走惯了长路、沾满了黄土的老山鞋。嗯,倒是象个在乡村大路上奔波的锔碗匠呢!只是,他从哪儿学来的那样好的厨房手艺,饭堂服务的技术呢?姑娘不禁又想走了他那古怪的沉重的蓝布包袱……
但礼貌不允许她盘问人家,虽然她对这个陌生人从心里升起一种这样亲近的感情,亲近中又加杂着一些怜悯:刚从远处来,就这么傻干。不知道累么?于是她关切地劝他快去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开会呢。姑娘轻手轻脚地帮他收拾了粘补的现场,带着一个不解的谜,去找自己的伙伴猜测、议论去了。
三
过了几天,短辫子姑娘代表厨房的大师傅,饭厅的服务员,小卖部的售货员……去到河南代表团提意见,请求领导上限制一下吴丙治同志的活动,因为每天天不亮,当阳光刚刚闪烁在东方时,他就走进了厨房,同时在紧张会议的每个间隙,还到处挥洒着劳动的汗珠……
可是姑娘竟没有来得及把这些都说出来,因为一进门,她就被一幅奇异的景象怔住了:代表团领导的房间里坐满了记者,吴丙治正被迫打开了他那个小蓝包袱,一边回答着我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包袱呵,真象神话里传说的万宝囊,打开那层蓝布,是一个破帆布包,揭开一层,又是一层,从里面掏出来的东西竟摆满了大半间屋子:多种型号的扳子,从修自行车的小号扳子,直到可以修拖拉机、可以拧紧铁轨螺丝的大号扳子,一共七把;多种型号的改椎七把;多种型号的锤子、凿子、剪刀;各种用途的锉——圆锉、方锉、半圆锉、三角锉;大小不一的电筒;各色各样的针线、麻绳;名目繁多的化学胶水、胶皮,焊锡……。此外,还有自制的铁砧,木锯条和钢锯条,磨刀的砂轮,木工的刨子,理发的推子,光眼镜就有三付:电焊工戴的防护镜,铸工戴的防砂镜,做细活戴的老花镜……。
我的妈呀!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工具可以绰绰有余地开设一个小型的铁、木、电焊五金的联合作坊,一个综合的机械修理场,一个万能服务站……,可供一支小小的队伍开展各种各样的工艺生产和进行名目繁多的服务项目。
但使人震惊的是:它们的主人却只有一个,而且他的职业和所有这些工具全然无关。
我们赞叹地想:呀!当劳动是自愿时,它将给人以多少智慧!
姑娘怜悯地想:哎,他一天得干这么多活呀!到底哪种工作是他的本行呢?
代表团的领导却给我们展现出那样众多动人的情景: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夜,烈属李奶奶一不小心打翻了煤油灯,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在这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黑夜,她不禁想起了三十年前牺牲了的儿子,唉,要是他还活着……。一口气还没叹完,就听见从大路上响起了蹬蹬的脚步声,吴丙治亲亲热热地叫着“大娘”!打开挎包给她送来了一盏自焊的不会漏油的保险灯。李奶奶只觉得心里一热,噙在眼里的泪珠成串地滚落下来,忍不住叫了声:“吴同志!亏你怎么知道俺这灯打翻了?”吴丙治笑着说:“那天,我在白龙大队看见‘五保户’马大爷手脚不灵,打翻了煤油灯,我就想起了恁这些老人们,找了点废料,焊了几十盏‘保险灯’。没承想,还正赶上恁老用。”李奶奶嘴唇颤动着说不出话,心里可想:“正赶上,正赶上,就是俺那亲儿活着,也未必赶得这样巧呢!”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们,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哩,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赶路?走近一看,是吴丙治。大伙哄的一声乐开了:“老吴,又来给俺推头呀?”“可不,看你们一个个胡子巴茬,头发老长,哪里象个新农民?”“谁说不是哩,可这正‘双抢’哇,哪有功夫上镇?”“这不,镇找恁来了,省下恁的功夫好好‘双抢’吧!”吴丙治一边说,一边打开小包,拿出推子干开活了。从正午一直推到黄昏,从黄昏一直推到点灯……
……在一个漆黑的冬夜里,吴丙治顶风冒雪地走在大路上,忽然路边有人吆喝一声:“赶路的,捎个信中不?”“这有啥不中的,往哪捎呀?”“县食品公司,俺这摩托三轮不动弹了。”吴丙治拿出电筒照着:“会修呗?”“没工具呀!”“要啥?”“扳子。”吴丙治打开小包“给,扳子。”“钳子?”“给,钳子。”“呀,这胶带咋也漏了?”“没事,我给你粘补上。”商商量量,修修补补,不一会,摩托车突突地响了起来,把那小伙子乐的一蹦多高,擦擦油污的大手伸过来:“谢谢你了,同志,你贵姓?”“谢不谢的有啥,快走你的吧!”小伙子满怀谢意的看着吴丙治的小包,忽然醒过味来:“哎,我说,你是吴丙治同志吧?早就听说你,这回可算见着了,见着了……”
象这小伙子一样,想见吴丙治,可算见着吴丙治的何止千万!吴丙治是河南省赫赫有名的人物哩,他挎着那形影不离的小包,先后四十多次出席了省、地、县先进工作者会议,去年出席了全国财政金融学大寨会议,今年又出席了这次全国财贸“双学”大会,他的足迹走遍了小半个中国,走到哪里就服务到哪里,他那小包里的一百多件工具都为人民磨损了,用旧了……
那么,其它的呢,其它的呢?其实,对于吴丙治这样一个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把服务已当成他生活第一需要的人来说,其它的也无须乎说了,要说的只是——
直到今天,这个赶路人的这些脚印还在大路上闪光,温暖着其他赶路人的心……
四
看到这里,你们一定恍然大悟:吴丙治——他是谁了。你们会想:是了,他是一个财贸战线上学雷锋的积极分子,一个先进的一专多能的服务员,是吗?
那个短辫子的姑娘就是这样想的。
但是,如果我说:且慢!他不是个服务员,而且,恰恰相反,是个手里有着某种权力,相当权力的人呢?
你们也许又豁然开朗:呵,是个当官的,大干部?干部里学雷锋的也有得是哩!
可我又得说:不对,他既是官,又不是官。说他是官,他是汤阴县县委委员,财政局副局长;但他又不是官,他有着一个一般人又不大想到的很特殊的职业——税务员。
“噢!原来他是一个收税人啊!”那个短辫子的姑娘叫道,但她又实在不知道收税人是干什么的?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好象从来没有想到过税务,更没有和税务员打过交道。
但我就不同了,我比她年长,小时见过老年人咬牙切齿地咒骂“国民党税多”,看过国民党那些苛捐杂税是怎样逼得穷人家破人亡。稍长,我还听到过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一个作家的稿费怎样不够交税,因而被迫自杀……。但也正因为我对税务有关的印象都是解放前的,比较灰暗,因此,我也很难把它们和眼前这个有着明朗笑容,有着无数光辉事迹的吴丙治联系起来。
是啊,你就想想吧,无论如何,税收是要钱——取!吴丙治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却是服务——给!
我凝神细看这个走在大路上的社会主义收税人,多么值得赞叹,他竟是这样奇妙的把取与给这两个似乎完全对立的事物辩证地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了。难怪他整日满脸欢笑啦!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吴丙治告诉我:这可不是一上来就能做到的,他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呢。
在吴丙治刚刚被党派去当税务员时,他因得到党的信任而高兴,但也因工作困难、琐碎而烦恼。他挎着收税包,整天东跑西颠,忙于查管,单纯收税,结果累得要死,任务却老完不成。
老爹爹叹息着说:“哎,好好的乡长不当,怎干上个这哩?”,哥哥说:“咳,一商二粮三银行,财政也比税收强!”连结婚多年,从没红过脸最体贴他的女人也埋怨说:“你没听见人家咋绝你?都编出歌来了:‘骑着车,挎着包;瞪着眼,黑着脸;不办事,光要钱。’咱祖坟上也没修火车道,为啥要挨这份绝呢?”
可吴丙治是共产党员呵!他把从支书那儿听来的道理讲给他们: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同,我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的税收和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没有税收和利润,贷款从哪儿来?建设资金从哪儿来?干部薪金怎么开?灾区、前线、世界革命怎支援?……父亲、哥哥都是贫雇农,苦长工,磕磕烟袋,叹口气,不再说什么了。可吴丙治心里有时也觉得自己怪讨人嫌:
河南农村有个习惯,一到饭时就好拿着馍,端着“糊涂”到饭场圪蹴着,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连说话带喝汤。这个说:谁个公社新引进了多穗玉米;那个说谁家的小子刚娶了谁家的闺女,东拉西扯,亲亲热热。不知道谁一高兴说出:“过年我杀了一口猪”,吴丙治马上就得警惕起来:“上税,两块五。”多败兴!老少爷们咳嗽一声,搭讪着散了。吴丙治心里也觉得怪不得劲儿。
听着他夜里唉声叹气,在炕上折饼,女人也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点灯熬油陪他坐着。有一回,女人心疼地问他:“作难,咋不跟书记讨个主意?”“早给了。‘为人民服务’!可你说,我是当兵哩?还是开店哩?我这是要钱哩,可咋个服务法?”女人忍不住笑了,斥打他说:“税务局嘛,不要钱?!人家兵役局要人,粮食局要粮,公安局还要命哩!可哪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哪家又不是群众拥护的?就独独你这个要钱的就不能为人民服务啦?!”吴丙治猛抬头看着妻子,看得那样楞呵呵地,好象头一次认识她似的。哎呀,不简单,真不愧是妇女队长!一句话拨亮了灯。是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嘛!你不关心群众生活,不注意发展生产,光是:“上税,上税,两块五,四毛三;罚款,罚款,咋过了三天?为啥过了半年?”群众怎么会迎欢你呢?吴丙治仰颏看着女人,心里想起了千千万万个该牵挂的人;想起了千千万万件该办的事:任固沙丘多,地板薄,水坑多,财源少。但沙丘多,可以栽种果子和条子;水坑多,可以种植菱角、藕、苇子呀;地板薄,可以深翻嘛……。
吴丙治心急火燎,翻身下炕蹬上鞋就往外跑,女人心疼地喊:“黑更半夜的,就不兴明了走?!咋的还不等我给你做顿饭?”掌着灯往外送他,直看到他走得没了影,东方微微透明才吹灯进屋,一颗心可随着他的脚步往前奔,往前奔,奔向光亮,奔向太阳!唉,这个马不停蹄、不知饥不觉累的亲人哪!
五
从那时到现在,近二十年过去了,这个手里有着不小权力,可以随时向人收税罚款,甚至扣款代罚变卖人家财物的人,却从来没有滥用过一次权力,甚至连一次对群众的厉声叱斥都没有,而总是满面欢笑地忙碌奔波,“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运用工作的一切权力,尽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大义务。穿针引线,搭桥挂钩,因地制宜,广开门路,扩大财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使税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听说安阳县王贵庄有菱角,吴丙治步行四十多里赶到那里,在十冬腊月雨雪纷飞的严冬跳到刺骨的冰凌水里捞了八十二个菱角回来。后来,这八十二个菱角在十二个大队里开花结果,生子添孙……,一年就丰收来两万二千多斤。
为了让沙丘献宝,吴丙治和群众一起,在赵庄等四个大队的沙丘上发展了荆条、白腊条、紫穗槐、簸箕柳四十亩。还帮助其他大队种植了榆树、桐树、枣树、槐树、苹果树和板兰根、瓜蒌、甘草等多种药材,全公社现在有了果园一千亩,苗圃二百四十亩,植树二百四十六万株,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使干枯的大地,覆满了绿荫。
当地农民不习惯编织副业么?吴丙治去县里请来了技术员,使不少社员很快学会了编簸箕、笼、篓……
深翻工具不够么?吴丙治半夜三更骑车到鹤壁市等六个地方,往返二百三十多里,买回三十六张尖木2927……
久旱无雨么?吴丙治收税到哪里,就抗旱到哪里,在冯家巷大队、梁儿寨大队掏井昼夜顶班,负伤,晕倒都不下火线……
暴雨成灾么?吴丙治和群众一起防洪、堵洞、抢修机井。……在倾盆的大雨和没人的深水里,他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
还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事是这个社会主义收税人没做的呢?兴修水利,深翻土地,养猪积肥,植树造林,引进优良品种,试制土化肥,给烈属、残废军人送抚恤金,照顾五保户,甚至给年老多病的社员求方送药,亲自配制牙疼粉……
还有什么人民日常需要的手艺是这个社会主义收税人不学着干的呢?阉猪、阉羊、阉牛;焊锡、机械、五金;缝补、粘胶、理发……
但是,在这一切之中,吴丙治从来没有忘记过帮助发展社、队办企业,是税务部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的主要方面,因此,他和税务所的同志们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帮助社队办起了面粉厂、榨油厂、造纸厂、小印刷厂……,极大地增加了集体积累,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国家税收……。
同时,在这一切之中,吴丙治一时一刻没有放弃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学习大庆、大寨的先进典型;一时一刻没有忘记学习群众,学习英雄……。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吴丙治每年自觉自愿要达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200天。收税工作太忙,会议太多,他就早起两、三个小时,晚睡两、三个小时,一定要补足成半个劳动日。二十多年来,他几乎从没回家度过春节,而是到处奔跑着学习、取经。一九七四年春节,他怀着揣着干粮、咸菜往返1200里,骑车三天去大寨学习;一九七六年,种完麦不休息,却往返2350里骑车专程到北京大白楼王国福的长工屋里倾听……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追求真理,永远攀登。为什么吴丙治同志做为一个“收税人”能这样日日夜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社、队发展集体生产?为什么他做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却又要这样百折不挠,千方百计地把手中有限的权力变成无尽的义务?让自己永远在真理的大路上行走,去争取洒满阳光的人生?
六
吴丙治从小就爱阳光,从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追赶太阳。那还是妈妈在地里给财主干活儿的日子,繁重的劳动压得妈妈伸不直腰,妈妈只好忍心把他放在地头上,于是他,刚刚出生的吴丙治,就这样仰卧着,头枕着田埂,背垫着大地,用他刚刚睁开的婴儿的眼睛,捕捉着阳光,每天每天,从东到西转动着他小小的头,好象圆圆的向日葵,从日出直到日落。
到他会走的时候,妈妈可以离得稍远一点了,于是妈妈把他拴在地头的树荫下,等妈妈从庄稼地里抬起累折的腰远远看他一眼时,总是见他蹒跚着两只小腿,伸手捕捉树叶缝隙筛漏的阳光。但是,等他张开紧握的小手,阳光却又从他指缝中溜走,留下的只是妈妈一个遥远的凄凉的微笑……
妈妈懂得:穷人的孩子和明媚的阳光是无缘的!果然,很小他就被送去学徒了。在黑黑的柜台后面听着老板娘的咒骂,过着一个学徒卑微屈辱的生活,那时,他的心里是多么希冀着阳光,盼望着太阳呵……
光芒万丈的太阳毕竟升起来了,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河南人民盼来了共产党。
平分土地时,你看见过穿着褴褛衣裳,在太阳地里,大声欢笑着、飞快奔跑着的青年吗?吴丙治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他正在帮土改工作队背尺,展线,丈量土地……
反霸建政时,你见过那些穿着一身新土布衣裳,站在灿烂的阳光下腼腆地但是庄严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解婚姻法、合作化……的新干部吗?吴丙治就是其中的一个,他那时是乡文书,小乡乡长……
但最让吴丙治感觉到太阳温暖,太阳明亮的时刻还是在他宣誓入党的时候:阳光照耀着他高高举起的右手,他跟着支部书记一句句地重复着誓词,突然懂得了太阳原来不仅可以温暖身躯,而且还可以温暖心房。于是,这个贫农的儿子,从此就用自己整个生命不停顿地追赶太阳,用自己的全部行动去实践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正象热爱光明的人憎恶黑暗一样,吴丙治是那样仇恨遮挡太阳的乌云,那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浊,那些损害社会主义的鬼魅魍魉……。
他当了税务员,税务所所长之后,请客的、送礼的、奉承的、拉私人关系走后门的曾不止一次包围了他,但他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税收人员的纪律,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同偷税漏税行为斗,同资本主义倾向斗。
一九六三年,一个漏税的商贩托两个熟人向他求情:“不要罚了,让过这一回吧!”吴丙治语重心长地说:“社会主义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寸步不能让。如果今天让这个,明天让那个,慢慢就会让出社会主义阵地呵!”提高了说情人的认识,主动帮他收回了这笔税款。
任固三街有个投机倒把惯犯,非法倒卖统购物资,偷税牟利,甚至抗税不交,吴丙治向他征收税款时,他凶相毕露地威胁:“谁有钱给你,小心你的脑袋吧I”面对他的威胁,吴丙治寸步不让,依靠党支部,放手发动群众,批斗了这个坏家伙,坚决按照政策补罚了税款。
但使得吴丙治自觉锤炼自己的爱和恨,去掉自己爱和恨中的个人杂质,加强爱和恨的阶级、路线深度的还是文化大革命。
“四害”横行时,县、社一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家伙,在“四人帮”及河南挂帅人物的支持纵容下,冲击党委会,迫害革命干部,破坏革命和生产,吴丙治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惊涛骇浪、光明与黑暗决战的一九七六年,在夏天一次全县职工大会上,吴丙治在发言中特别提到:“老干部是革命的宝贵财富,要尊重老干部,爱护老干部,学习老干部的革命精神……。”遭到了一些闹事人物的围攻,骂他是“奴隶主义”、“保守势力”、“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没有头脑的螺丝钉”……两天两夜连轴转,不让吃饭,不让喝水……。
但是吴丙治没有低头,没有转向,当另一次闹事人物要挑起武斗,把一些领导干部围困在公社党委时,为保护书记们的安全,吴丙治关上门,上了三道闩,然后打开天窗和那些角刺人物辩论。
角刺人物喊:“打倒走资派!砸烂你们的狗头!”
吴丙治说:“我们大批资本主义没罪,大干社会主义有功!”
角刺人物说:“你敢压制新生力量?!”
吴丙治说:“你们算什么新生力量?新生力量必须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利,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必须为共产主义着想。你们做到了哪一条?你们专搞打、砸、抢,打死我也不能承认你们是新生力量!”
好呵!好一个不承认!他,吴丙治,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在那乌云翻滚,人妖颠倒的日子里,在那手执木棒,打砸抢成性的角刺人物面前,竟说出了这样一段凛然无畏,掷地有声的话语。
透过这番话,我看见他在革命道路上勇于实践的坚实脚印,我看见他风雨无阻全心全意为人民奔波的矫健身影;使我懂得:只有扎根于人民,毕生追赶太阳的人才会在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毫无踌躇地唾弃黑暗,保卫光明,保卫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保卫无产阶级专政……。
代表团领导神采飞扬地讲着……
短辫子姑娘目瞪口呆地听着……
我挥汗如雨,笔不离本地记着……
深夜,我发现在宾馆里又多了一盏不灭的灯,我悄悄地走近,窗上映出那个短辫子姑娘的身影,她双手托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看得出来,这个社会主义收税人强烈地震撼了她的灵魂。但她在想什么呢?是在划分为人民服务和损害人民利益的阶级界限?是在分析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是在比较自己和吴丙治的生活道路?还是在想她明天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和同志们好好论讨一下应该怎样看待他们手里现有的权力?
我温存地笑了。因为我也在想同样的问题。但我和她的权力范围不同,因此,我想用我的笔问问所有不同职业,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同志,你是在怎样运用你手中的那部分权力的?你又该怎样运用它呢?!
这一夜,我的灯、她的灯和吴丙治的灯遥遥呼应,直到阳光投射到我的、她的和吴丙治的窗口。
七
依然是那个画展,依然是那座大厅,我依然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幅画,身边依然是沉思的人群。……
只是女医生已满面笑容。呵,她一定已把初生的婴儿送到了鲜花盛开的大地,又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她的病人。
白发苍苍的老军人也松开了紧蹙的双眉。呵!他一定也已穿过硝烟和炮火,穿过了十一次路线的风雨,面对着自己无愧无悔的一生。
只有少女们收敛了微笑,显出那样肃穆的神情。呵!她们的眼睛已越过画面欢乐的小树,展望着庄严的人生。
呵,《路》呵,漫长的路;人生呵,各不相同的人生……
我又看到我所接触过的众多人物,纷纷纭纭的人群,他们都在人生的大路上行走,向着路的尽头飞奔——有的留下动人的故事,有的留下欢乐的回声,有的留下矗立的丰碑,有的留下高大的身影……
当然也有人,也有人一路上贪婪地攫取别人的劳动。在他脚步所及之处,毁坏了大地的财富,摧残了人类的文明,践踏了青年最美好的理想,毒害了孩子们最纯洁的心灵,自己变成被清除的历史垃圾,留下了万古的骂名……
当然有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道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在《路》上,在路上我又看到了我这篇报告文学的主角——吴丙治。
他依然是那样风尘仆仆,衣衫飞舞,向着太阳,手臂前伸……他是那样平凡,走在我们质朴的人民中间,几乎无法分辨他们,但正因为他和人民浑然一体,他又是那样强大。在他脚步声里,我听见庄稼拔节,小树伸枝,孩子欢笑,工厂鸣笛;在他脚步过处,我看见盛开的鲜花簇拥着一个个电子计算中心,四个现代化的城镇,正在祖国大地上冉冉上升,上升……
只是他走的多么快呵,已经走的多么远了呵!这个追赶太阳的人!
忽然我觉得有人轻轻地触动我的手臂,回头一看,原来是短辫子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她已被人流卷到我的身边,她那样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眼睛里充满渴望的神情,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回我再没踌躇,拉着她的手就上《路》,上路去追赶,追赶吴丙治……
追赶一切——追赶太阳的人。
一九七八年七月于财贸大会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