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局长论坛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陈书平:着力“四个强化” 推动四川财会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3-07-13
作者: 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书平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3期

着力“四个强化”

推动四川财会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书平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四川财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财会监督主责作用,切实严肃财经纪律,全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图片

2023年3月28日,四川省财政厅组织省级部门、市(州)财政局布置专项行动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党政高位推动。四川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强对财会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常态化进行安排部署。针对财经纪律问题,专门印发制度文件,从预算管理、库款管理、债务管控等方面划定红线。同时,安排四川省财政厅牵头,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等开展财务管理风险排查等多个专项行动。其中,严肃财经纪律排查清理专项行动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u1] 的肯定和批示。


二是党组狠抓落实。四川省财政厅党组牢牢把握财会监督首先是政治监督的根本属性,将财会监督作为财政核心业务,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配套出台一系列、一揽子制度文件,保障财会监督任务有章可循、落地见效。


三是职能优化完善。对标财会监督的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财会监督机构职能。2022年7月,四川省编委批复省财政厅设立“财会监督处”,并在职能设置中新增对财经纪律执行的监督职责,为全面深化财会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履职担当,强化主责监督


一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聚焦民生政策,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检查,防止资金跑冒滴漏。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工作,实现阳光发放、审批和监管,确保终端见效。聚焦稳增长政策,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核查,清理拖欠企业款项,为实体经济增添活力。聚焦“三保”支出,开展对基层“三保”、暂付款等监督,切实兜牢兜实底线,保障财政平稳运行。聚焦防范风险,重点核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核实认定的违规举债项目,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行问责处理。


二是加强财经纪律执行监督。持续开展年度财经纪律检查。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三年来,围绕预算、资产、采购等13个方面,对45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面检查。深入开展排查清理专项行动。针对财政资金“趴窝”、截留挪用等现象,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排查,清理的存量资金全部入库。全力开展地方财经秩序整治。聚焦财政核心业务中的风险点位,在财政部整治行动基础上增量扩面,形成“6+4”任务布局。


三是加强会计评估行业监督。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严查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关注纳税大户、上市公司的税收缴纳情况;关注金融机构、功能企业,透过财务数据查找经营管理核心问题。强化对社会关注度高、与财政关联度高的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坚持“强穿透、堵漏洞”,将存在违规线索、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在国有资产处置和专项资金申报中出具关键性报告的两类中介机构作为检查重点,严厉打击串通舞弊、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


夯实基础,强化制度机制


一是横向加强部门联动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以及公安、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建立10余项制度机制,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纵向凝聚各级合力 。加强与市县纵向联动,提升检查覆盖面,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全省财会监督“一盘棋”。加强财政部门内部通力合作,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监督格局。


三是统筹提升制度效能 。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7个专项风险防控办法,实现财政业务管理全流程全覆盖。针对财税政策、内审、会计等9项监督,分门别类制定《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完善信访投诉举报操作办法,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精准性。


优化方式,强化底部支撑


一是查调结合,凸显服务效能。聚焦监督检查发现的短板,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财务管理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近三年审计检查、财会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三级监管机制等系统性对策,为财政管理改革找到了方位。


二是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率。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增设监督模块,实现信息汇总、预警提示和统计分析,使内控真正成为防止出错的“规”和“矩”。


三是用好结果,放大监督效果。加大曝光。采取检查情况通报、典型案例曝光等多种手段,增强监督的威慑力。加强考核。将财会监督检查结果与预算安排、绩效目标考核等挂钩,对市(州)预决算公开工作进行排名通报,纳入财政工作考核。加强整改。建立整改专题会制度,对财会监督、巡视巡察、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逐项整改直至销号。加大宣传。建立“两进”制度,让财经纪律进入各级党委(党组)会前学法和党校培训课程,筑牢监督主体意识,强化底线思维。




专访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书平

本刊记者  刘永恒


图片


《中国财政》:请结合四川省实际谈谈如何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陈书平:党中央有部署,四川见行动。省委省政府靠前指挥,全省财政系统拿出实招,通过“四个着力”迅速推动《意见》贯彻落实,以四川力量、四川担当,绘制四川答卷。


第一,着力推动凝聚思想共识。加强统筹谋划,层层传导、全面推开,抓好学习宣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度。省委书记、省长作出指示批示,要求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切实抓好落实。财政厅第一时间行动,组建工作专班,落实省领导指示要求。二是系统解读有深度。省政府常务会从“三个要素并齐”“九类监督并列”“五个层次并行”多维度解读《意见》核心要义,研究部署财会监督工作。财政厅召开党组会议,谋划重点,分解任务。召开全省财政系统会议,深刻把握《意见》精神,扎实贯彻好加强财会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三是动员部署有速度。第一时间印发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号召全省财政部门迅速行动,积极营造深学细研、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组织省级各部门和财政系统开展全覆盖培训,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全省“一盘棋”,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四是宣传报道有热度。分层分类开展宣传报道,制作了“一图读懂”、解读PPT,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载体,宣传阶段性贯彻落实情况,为推动《意见》落实积极造势。


第二,着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对标对表《意见》要求,完善制度机制,构建“1+3+N”体系,推动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一个方案抓总。结合四川工作实际,锚定长期总体目标,明确短期阶段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三个机制支撑。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发挥统筹作用,明确部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主体职责,健全运行规则,强化督促指导。建立财会监督主体横向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凝聚监督合力。完善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同监督、成果共享等,充分发挥财会监督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多个办法配套。研究出台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全过程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加强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全行业监管意见等一揽子制度办法,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第三,着力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坚持“抓当下”与“谋长远”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立足当下,按照财政部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一通知三方案”,即专项行动总体工作布置的通知,厅内部分工、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的具体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细化时间安排,明确工作要求。主动增加检查内容,扩大复查比例,以专项行动的实绩实效确保《意见》落地见效。着眼长远,围绕绿色发展、科教兴国、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等重点方面,围绕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企业、单位和社会关注度高、财政关联度高的中介机构,切实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第四,着力提升监督质效。持续推进能力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增强财会监督硬实力和软实力。一是队伍建设系统化。积极争取支持,充实监督力量,配齐配强监督队伍。建立自上而下培训体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的监督“铁军”。建立“财会监督人才库”“行政监管专家库”,集中优势资源,锻造监督“尖兵”。二是监督手段智能化。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会监督模块功能,通过动态监控、预警提示、整改纠偏等,推动监督与管理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跨部门财会监督数据库,打破信息壁垒,推进资源共享。三是结果运用科学化。构建财会监督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开展违法违规问题全链条追责问责。通过“正面清单+典型案例”,加强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建立“两书一函”制度,对突出问题进行约谈、通报,提高监督震慑效应。探索监督结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不断提升财会监督质效。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