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董事长 寿伟光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23期 2025/02/18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实现

“双碳”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董事长 寿伟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绿色基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和根本遵循,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探索长期、高效、可持续的“两山”转化支撑方案,健全支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把综合效益作为项目投资的首要目标

 作为绿色发展领域首支“国家队”,绿色基金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但总体来看,绿色基金投资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相当宽泛,在实际运作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绿色基金肩负国家战略使命,需责无旁贷地支持国家战略性、功能性、引领性的绿色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包括一些外部性、公益性突出的生态环保项目,也包括一些未来可能对“双碳”战略起到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但目前还需要“耐心”资本长期支持的前沿领域。另一方面,绿色基金有相当比例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资金和国有金融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需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保障资金安全,逐步探索并实现投得出、收得回、有适度回报的投融资机制。

 自设立以来,绿色基金在投资实践中不断探索上述课题的破题之道,逐步形成了统筹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目标,致力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体投资思路:一是坚守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使命初衷,以发挥国家级基金战略性、功能性作用作为整体投资运作的方向;二是以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的综合效益作为项目投资的目标,虽作为股权投资基金,但并不将经济效益作为首要考量,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弱的项目同样会考虑投资;三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高度关注并致力于打通项目的“两山”转化路径,实现又“绿”又“金”、“绿”在“金”前,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战略实施提供长期高效而又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绿色基金的投资运行情况总体稳定、已投项目情况总体良好。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绿色基金已完成近300亿元的投资决策,实际出资投向近50个项目,累计出资金额共约180亿元,覆盖投资的五大领域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绿色基金在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诉求、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和“双碳”相关产业发展、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力

 (一)以可持续手段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深入调研长江流域生态特点和各省市生态保护补短板需求基础上,绿色基金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投资落地了一批生态环境类项目。在投资过程中,绿色基金既注重“深入”,更注重“可持续”,致力于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等战略“开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更多公益属性突出但现金流机制较弱的生态环保项目,绿色基金长期注重运用EOD、“生态+”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价费机制、环境要素市场机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关注产业带动和资源导入,反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在洱海生态廊道项目、昆明东川“光伏+”石漠化治理项目、江阴“引江济太”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项目、宜兴滆湖治理和产业升级项目、赣江源生态治理与产业等一批项目中,通过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将生态治理与文旅、新能源等产业融合,努力依托生态基础,提升底层资产造血能力,不断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一定实效。以洱海生态廊道项目为例,项目在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带动了洱海周边的业态发展,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的转变,成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二)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在推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积极为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2021年,绿色基金出资10亿元,联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等合作方发起设立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首期总募资规模100亿元。经过三年多的投资运作,宝武绿碳基金在支持钢铁相关行业碳减排方面的示范作用已逐步显现。钢铁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内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类行业,绿色基金以子基金形式一揽子支持钢铁龙头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碳减排,向社会传递“国家队”和产业链龙头领军企业一同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信号,具备突出的社会引领作用。

 除支持产业整体的绿色转型外,绿色基金也支持具体企业的绿色转型。如2023年,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宜宾丝丽雅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破解宜宾市“化工围江”难题,重点用于支持集团绿色纤维产能建设,支持传统化工纺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同时也因支持企业生产线技术升级,实现生产原料国产替代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预期。

 (三)深度布局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绿色基金注重深度布局“双碳”相关产业链,积极出资支持绿色低碳领域企业发展,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直投和子基金出资金额已超100亿元。在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投资支持了在业务模式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批有助于产业做优做强的标的。同时,积极关注新型储能、氢基能源等前瞻性领域发展,对国氢科技、唐锋能源等一批关键环节技术企业进行了前瞻性的投资布局。此外,绿色基金还关注绿色低碳产能梯度转移的需求,推动绿色产业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在云南、贵州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投资了硅料生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企业,推动光伏、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长江上游地区延伸,将上游地区的原料能源优势和中下游地区的应用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不断推进生态环保和“双碳”领域的投资布局

积极助力推动绿色发展事业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党中央、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财政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继续“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沿江省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绿色基金而言,持续不断推进生态环保和“双碳”领域的投资布局,积极助力推动国家绿色发展事业,绿色基金承担的推动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使命任务还将不断丰富。

 一是坚持善作善成,不断总结“两山”转化路径的探索经验,充分借鉴EOD、生态+等思路,以产业带动和资源导入为重点,打造真正能实现“两山”转化的优质项目资产,创新生态环保领域项目市场化投资模式,助力实现绿色基金和地方生态环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基金的先驱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探索当下还处于市场化早期,但可能未来对“双碳”战略起到根本支撑性作用的新型储能、氢基能源、绿色航空、绿色建筑等前沿领域,加强跟踪研究,适当投资布局。三是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投资实践中重视将新质生产力导入作为“两山”转化新的增长极,同时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伴生的绿色发展需求,助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实现绿色发展。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