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博州:财政“活水”浇灌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
七十载沧桑巨变,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从传统农牧业粗放经营迈向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新纪元。作为新疆重要的农牧业产区,博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打造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方面具备巨大潜力。博州财政以政策创新和资金精准监管为核心,加快落实草原生态奖补、“牧九条”、畜牧良种补贴等政策,抓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牛羊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饲草料加工技术推广、畜产品品牌营销等重点工作,构建“优质棉、精品畜、特色产”三位一体的供给体系,推动博州成为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州猪牛羊存栏145.53万头(只)、出栏51.26万头(只),家禽存栏141.99万羽、出栏100.86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7万吨、0.73万吨、0.51万吨,畜牧业产值增速达6.39%。
政策精准供给
支持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编制印发《自治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自治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年自治州肉牛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 年自治州肉羊增产提效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畜牧业发展目标、技术路径及重点任务等,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围绕农牧产品品种改良,2020—2022年,州、县市财政共投入1亿元落实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各县市从州外引进符合财政补贴的良种能繁母牛24773头,推动肉牛良种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
二是围绕全产业链集群建设,整合资金1.35亿元支持博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138家养殖场、50万亩饲草基地和天莱牧业加工厂,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冷链”一体化链条,2024年肉牛养殖规模突破5万头,产能提升40%。与此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天莱香牛有机牛肉”、“博乐牛肉”等申报地理标志和绿色认证,其中“博乐牛肉”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溢价能力提升25%。
三是围绕促进规模化养殖,2025年全州争取草原生态奖补、粮改饲、自治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等涉牧资金1.43亿元,已支付1.02亿元,支付率71.28%。投入1000万元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推广“棉牧循环”模式(棉田消纳粪肥、秸秆饲料化),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温泉县“蒿子羊”品牌依托草畜平衡养殖,结合粪污能源化项目,打造低碳畜产品供应链。
与此同时,在中央农机补贴30%基础上,州财政追加30%购置饲料混合机,累计推广312台,使饲喂效率提升300%,规模化养殖场占比达65%,降低单位生产成本20%。四是围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投入1008万元支持开展饲草生产、疫病防控等社会化服务,积极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平台,已培育369个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让农牧民从合作经济中充分获益,通过“企业供种+农户养殖+订单回收”模式,带动户均增收4000—24000元。此外,针对奶牛、能繁母猪推出政策性保险,政府承担95%保费,保额高达2万元/头。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共免疫牲畜461.69万头(只),群体免疫密度达98%,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
多措并举
协同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博州财政局深化自治区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改革,对达到“双29B”标准的棉花在基础补贴上追加优质棉补贴,并取消追溯面积限制,覆盖4612户棉农,带动籽棉收购量达到61.06万吨,优质棉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棉纤维马克隆值优质占比达98.5%,创历史新高。仅优质棉补贴一项,棉农预计增收超1亿元。
二是科学动态调整草场。围绕草原增绿、牧业增效,完成75万亩草原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动态调整置换,同时,安全有序组织牧民完成2790户91.3万头(只)牲畜转场工作。
三是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校沟通合作,加快建设自治区级种公牛站和肉羊核心育种场,已组织召开肉牛肉羊改良员技能提升培训班2期,邀请新疆畜牧科学院专家指导授课,全面提升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围绕博州“全国中高端肉牛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快全州品种改良,全力深化企农联结模式,推行犊牛、育肥牛订单养殖模式,完成订单回购3万头以上。
截至目前,全州引进种公牛98头、种公羊802只,新增良种母羊4.44万只,完成肉牛品种改良3.72万头、羊商品杂交1.73万只、羊“两年三产”1.55万只。四是推广育肥出栏绿色养殖。依托天莱牧业、索托依等重点企业,推广“三化五标准”、“户繁农育”生产模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已完成肉羊育肥11.99万只,5家肉牛繁育基地目前存栏牛3461头,今年以来共出栏461头。
科技创新赋能
打造产业链标准高地和示范引领区
建成全疆唯一、全国第二家肉牛创新中心,围绕“肉牛育种、营养饲料、技防防控、肉制品研发和品控、肉牛全产业链创新”5大核心任务,努力打造国家肉牛全产业链品牌标杆。立足肉牛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中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依托“政府+产学研+公司+分中心+示范站”的运行模式及汇聚的“产学研用融”相关创新资源,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投资1.35亿元建设博乐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覆盖50万亩土地、138家养殖场,打造一体化肉牛产业链,园区集中研发示范、农旅融合功能,带动3.1万农业人口增收。依托与华为、软通动力、嗣翮科技的战略合作,完成耳标、项圈、牧盒等智能硬件全场景测试并推广使用,实施推广销售,促进区域肉牛养殖提档升级,2025年完成全州15个农牧区合作社、养殖户信息化示范打造。如“嗣翮牧签”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单头牛养殖成本降低1500元,产犊周期缩短至300天左右。又如,“博牧通”集成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实现数据资产化,为打造产业链标准高地和示范引领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加工销售有机衔接
推动博州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
依托阿拉山口进出口优势及哈萨克斯坦等邻国优质大麦等资源,每年确保进口原料加工30万吨以上。完成与全球顶尖饲料企业嘉吉公司1亿元的投资合作,建设全国第一家高标准反刍动物专用饲料厂,填补博州饲料产业空白,全面提升区域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能力。推进3条牛羊加工生产线建设,推动牛羊产业向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方面延伸。依托天莱香牛、赛湖小羊、迈德顺鸡蛋等本地知名品牌,抓住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契机,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介积极宣传博州畜产品品牌,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天莱香牛、赛湖小羊等品牌产品0.43万吨。依托援疆项目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深圳等地建设博州农副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打造具备分拣、包装和便捷菜等复合型功能的中央厨房,在内地实现精深加工、区域配送、转运并辐射全国。同时,探索“买全疆、运湖北、销全国”模式,将博州打造为全疆农副产品集采优选地,以湖北为中心延伸至上海、深圳等地,实现新疆农产品畅销全国。在全国各地建设“博州味道”餐饮服务体验店和品牌旗舰店,直接带动博州农副产品销售和品牌提升。2025年实现产值超过18亿元,贡献税收45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