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潍坊:“三化”联动 奋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财政局 党组书记、局长 王金祥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24期 2025/02/18

潍坊:“三化”联动

奋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山东省潍坊市财政局

党组书记、局长 王金祥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强化污染防治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聚焦绿色发展
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
 为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不断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强化绿色低碳引导约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高起点培育,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2308.4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5.1%。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绿色引导。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奖补、绿色门槛等制度,配套建立“1+8”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机制,完善落实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制度办法,推动环境治理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树立起“污染者多付费、保护者多收益”的鲜明导向。严把“绿色门槛”关,强化制度硬约束,严格落实产业发展、环保治理等奖补资金,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流向生态与绿色产业领域。“潍坊市沂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2亿元。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潍坊市支持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十条政策》等政策,打出新设备购置补贴、贷款贴息、担保补助等“组合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市级财政投入约1.3亿元,对近500个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以及数转智改典型案例进行奖补。2024年5月,潍坊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9月20日,2024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2024年度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潍坊工业数转智改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仅有10个地级市入选,潍坊成为全省唯一。
 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出台《关于全市加快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意见》,前瞻布局19条新产业新赛道,完善政策配套,在全省率先出台预制菜、磁产业、元宇宙等重点产业专项财政扶持政策,持续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新产业新赛道集聚,不断优化新经济发展生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潍坊市元宇宙产业呈加速爆发态势,磁悬浮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工业母机跻身全省“三核”,氢能产业重点环节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歌尔股份、天瑞重工、豪迈数控等企业成功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已具备行业领先优势。
 四是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门政策对优质企业实施财政奖补,每年财政投入近7000万元,奖补范围涵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及各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已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20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153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8家,分别居全省第2和第1,其中,歌尔中高端VR头显出货量全球第1,豪迈手握4个“世界冠军”。
聚焦低碳发展

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

 一是加大氢能源应用推广力度。印发《潍坊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天然气管道掺氢及纯氢管网建设、加氢站建设及加氢、燃料电池汽车运用等七个领域,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切实提升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市级投入资金4.81亿元,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潍坊市,全市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6辆,建成加氢站7座,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专线18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行里程和运送旅客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中,潍坊市位列全省第3、全国第23位。
 二是有序推进风电开发利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寿光、昌邑、滨海盐碱滩涂地等资源,积极推进三峡30万千瓦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项目和国华场址5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陆上风电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其中,潍坊市盐碱滩涂地放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项目纳入省级规划;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获得省级海上风电财政补贴资金1200万元。2023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63万千瓦,全省率先突破千万千瓦。
 三是全力推进农村清洁取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推进农村清洁取暖这一惠民工程,2021年以来,统筹市级及以上财政专项资金12.42亿元,全力支持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39.6万户、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72.27万平方米、农房能效提升4935户,既有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又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长远发展
推动污染防治长效化
 一是加大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力度。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全面保障全市空气、地表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潍坊市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0.6%,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同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污染防治效果,预算执行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潍坊市及寒亭区入选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督查激励名单,成为全省两个获得市级和县级双项奖励的地区之一,上级激励800万元。
  二是推动垃圾分类提质扩面。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潍坊财政累计投入7000万元,助力开展垃圾分类专项行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强化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建设,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全量化处置。截至目前,全市40%以上街道(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市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推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清零。为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污染、管道排水不畅等“老大难”问题,潍坊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革清零任务。2023年,争取省级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奖补资金2526万元、较上年增加232万元,统筹安排中央海绵城市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争取专项债券资金9600万元,支持全市雨污河流管网改造138.11公里,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全部完成雨污合流改造清零,切实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