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乌鲁木齐: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 乌鲁木齐市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8期 2025/09/26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2020年以来,乌鲁木齐市财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和创造新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持续扩大内需

通过消费和投资激活市场

图片

乌鲁木齐财政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激发潜在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加力扩围“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2024年以来共计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457.9万元,支持做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推动“两新”政策在货运领域深度延伸,推动货运行业加速驶入装备先进、绿色高效的发展新赛道。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以来,通过安排专项资金11.77亿元,对符合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3C购新政策的消费者和经销商家进行补贴,有效刺激提振消费。

(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切实用好政府债券资金,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8.42亿元,着力支持教育领域楼体改扩建、城市燃气管道改造、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2020年以来,全市已发行用于项目建设新增债券超500亿元,主要支持社会事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68.56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降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加快培育发展动能。支持外贸事业发展。争取外经贸发展相关资金7亿元,精准投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关键领域,助力1373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推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作用,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安排商贸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0.32亿元,支持各区(县)企业升规纳统、促销售活动,推动商贸产业繁荣发展。

图片
图片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图片

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一系列稳增长财税扶持政策,激发各类经济主体活力。

(一)支持企业改革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实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拨付专项奖补资金1.22亿元,完成煤炭等传统行业去产能目标,推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协同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遵循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定位,坚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市财政筹集资金13.59亿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城市亮化改造工程,拓展城区发展框架,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累计投资25.60亿元,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强化农业农村投入。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三农”支出68.74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支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增强发展整体效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图片

关注民生福祉

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图片

2020年以来,全市民生领域支出达1980.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9%,各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一)实施就业优先发展。多措并举稳定并拓展就业渠道。2020年以来,累计拨付就业专项资金27.67亿元,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与创业培训,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二)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发展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89.54亿元,保障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大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和繁荣文化事业,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文化条件。累计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51亿元,支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文艺作品创作。

(四)增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2020年以来,累计下达卫生健康支出240.21亿元,提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图片

图片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图片

乌鲁木齐市财政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破解财政工作难题,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强化全区财政“一盘棋”思想,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坚定坚决推进。2022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全面使用一体化系统,对预算指标实行统一规范的核算管理。2022年,实现一体化系统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全面运行。

(二)落实直达资金相关改革。坚决执行中央关于财政资金直达区(县)、直接惠企利民的政策机制。坚持下达早、投向准、监管严,实施“一竿子插到底”资金监管模式。2020年以来,全市共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20.4亿元,确保资金主要用于基层,支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制度优势。

(三)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扎实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助企纾困力度。严格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涉及财政方面12项任务已落实到位。

(四)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研究制定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方案,建立“四级审核”和日常通报机制,全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