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甘肃兰州: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兰州市深刻领会“千万工程”蕴含的战略思维、系统观念、为民情怀等精髓要义,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通过“连村串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全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示范带愿景图,以“带”的振兴带动全域振兴。兰州市财政局多元筹措整合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优化盘活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贡献财政力量。目前,全市已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共谋划实施项目469个,计划投资约18.1亿元,主要投向涉农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态绿化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财政支持提升示范带建设成效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多元筹集强保障”的原则,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库建设和谋划储备,2024—2025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7.5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11亿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格局和“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建设成效。
(一)发挥“财政效能”,以资金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一是做好资金整合文章。统筹整合衔接资金、农村综改资金、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避免项目资金“撒胡椒面”,提高使用效益。二是做好资金利用文章。2024年,统筹各类专项资金 7.53 亿元,重点投向乡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体系、乡村建设等补短板、促提升的项目;今年,永登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实施方案顺利通过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评审,成功获评西北地区唯一国家试点试验县,奖补农村综改资金2亿元,全部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三是做好绩效文章。始终将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绩效管理的工作重点,做实做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四项工作,用绩效管理这一“催化剂”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项目资金使用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二)拓宽“融资渠道”,以多方投入托起乡村“幸福底色”。一是通过“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采用股权合作、承包租赁、委托运营等利益联结模式,推动资产集中托管、资本集中投资、资金集中使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示范引领和市县国有企业项目管理运营优势,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在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乡村旅游等领域,采用拼盘、打捆等方式,通过统筹利用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贷款,积极推动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三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造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带建设,逐步让乡村振兴示范带释放“吸附”效应,成为经营主体新的投资方向、沿线地区新的发展沃土、乡村振兴新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11亿元。
(三)聚焦“盘活资产”,以财政担当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一是盘活“三块地”激发资源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行“股票田”等模式,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加强入市收益分配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二是盘活帮扶资产增效联农。针对部分经营性资产低效闲置问题,创新运营模式,探索委托经营、合作经营及资产整合等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资产增值,持续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示范带良性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三是健全管护机制保障可持续。选取成熟示范带,引导有实力、资质和经验的企业或组织参与规划、建设与运营,力争“做一个成一个、建一带活全域”,着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带投资开发的规模效应和示范引领效应。
多领域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投资
(一)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以肉羊、蔬菜、粮油、马铃薯等11个现代寒旱农业先行基地产业集群项目为牵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百合农业产业强镇、甘肃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深农农场”项目先后成功落地。榆中县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核心区,推动“龛谷风韵”示范带72.5万亩菜、薯、药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红古区“蔬香花庄”示范带畜禽育种等11个示范带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区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6.8%。
(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以示范带村庄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率先发力实施公共设施、风貌提升类项目327个,有效推动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以“治理病害路、打通断头路,建设产业路、形成联网路”为目标,打造819.8公里“四好农村路”,开通29条客货邮城乡公交,设立了609个综合服务站点,创新打造了“公交+邮政+快递+电商”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实现“抬脚可进城、快递可进村”。实现示范带内村庄自来水普及率100%、垃圾治理“收运处”全覆盖、沿线农村道路容貌显著提升。“金色平安”示范带着力实施污水处理项目,实现辖区5个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十里桃乡”示范带安高公路生态廊道及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竣工试运行,5000余亩桃园由靠天吃饭变沃野平畴;“田园牧歌”示范带打造10个“幸福食堂”,日均服务超260人次。
(三)改革赋能激发活力。聚焦“美丽动力”,围绕农村“三块地”、农村经营体系、农村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在乡村振兴示范带上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兰州样板”。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为契机,统筹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深度破题。将农村产权交易统一纳入管理平台,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双提升”。上半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9%。
(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积极探索“文旅+”路径,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整合多个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及配套服务,融合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特色非遗等特色主题,开通6条乡村旅游线路,让更多的市民、游客来到乡村,沉浸其中。突出“村落格局、生态田园、历史传承、以人为本”理念,依据兰州经济、历史、气候及自然地理分布,兼顾传统与现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兰派民居”。以“烟雨兰山”示范带为主线,通过美化外墙、庭院绿化等改造升级沿线农家乐,整体环境焕然一新,泊云湾等农家乐日营业额稳定在5000—8000元;云顶小镇示范带打造亲子农耕体验区、非遗手工艺工坊等特色项目,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等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