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江苏:储“活水” 蓄“后浪” 创新打造财政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江苏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14期 2025/08/01

前不久, “江苏财政科学管理英才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首期集训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圆满结束。“‘英才计划’是财政青年拓宽视野的平台、淬炼本领的擂台和推动改革破局的舞台。我们定当不负使命、砥砺奋进,以研学为舟、以改革为舵、以创新为帆,在财政科学管理的航程中书写好属于江苏财政青年的时代答卷!”一位学员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英才计划”是江苏省财政厅为更好服务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出的重点人才工程,旨在通过中长期培养,纵深推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强化财政专业人才储备,做大做优年轻干部“蓄水池”。

战略定位:培养财政改革“排头兵”

“英才计划”聚焦打造一支具备战略思维、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围绕财税体制改革难点堵点痛点攻坚,全面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系统性、精准化、高频次培训推动年轻干部加速成长,形成梯次衔接的人才格局,为江苏财政储备一批懂政策、善创新、能担当的改革尖兵,为全面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全力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蓄势赋能。为确保入选学员优中选优、精挑细选,江苏省财政厅科学制定选拔工作方案,严密组织报名、命题、笔试、面试、阅卷等工作,经过严格考核、全面考察,全省财政系统52名年轻干部入选“英才计划”。

江苏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财政大省,肩负着“挑大梁、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责任,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财政改革任务尤为艰巨。培养财政“英才”,就是要锻造一支既能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宏观政策走向、又能创造性推动改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通”、“多面手”,确保财政政策落地生根、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培养模式:四阶递进+实践导向

“英才计划”首创“理论筑基、实践赋能、项目攻坚、成果转化”四阶递进式培养模型,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逻辑规律,在2年培养期内分“基础筑基期、能力跃升期、持续发展期”三个阶段实施推进。

在课程设置上,覆盖政治能力提升与宏观政策解读、财政专业化能力、前沿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视野、领导力与综合素质五大模块,各模块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支撑,形成“政治引领、专业深耕、产业洞察、国际对标、素养升华”的完整能力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训后转化”与“长效赋能”,构建“学、思、用”贯通机制。在实践锻炼上,聚焦实务场景,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情景模拟、预算绩效管理案例实操、国有资产管理沙盘推演等任务,锤炼解决问题与决策能力;组织学员直插财政服务部门和基层县域一线调研,提升政策精准性与为民服务能力,深入企业园区、产业基地零距离观摩学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转型、先进制造业升级等成功案例,强化对前沿产业与政策落地的具象化理解;结合轮岗交流、挂职锻炼、专班工作等路径,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多岗位沉浸式学习,深化对财政全链条业务的系统性认知。在研讨交流上,以案例分析报告、学习成果汇报、专题研讨等形式,不定期组织开展学员论坛,在思想碰撞中拓宽视野格局、启发创新思路,提升分析、提炼、总结能力。同时,依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设线上研讨专区,定期发布财税改革前沿课题,推动学员持续交流、迭代认知。

实施路径:任务驱动+周期管理

“英才计划”创新采用产出式研讨教学,围绕财政部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和江苏财政可持续发展任务需要,引导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调研主题和研究方向,以“提出问题、学习研讨、实践调研、成果产出”为主线开展研讨教学,提交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报告,将优秀课题纳入省级财政改革任务清单,推动“纸上方案”落地见效,力争在零基预算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持共同富裕、赋能科产融合等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全国财政改革探路先行。培养期内建立学员成长档案,针对集训表现、课题成果、实践反馈等实施“动态评价”管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培养期结束后,对学员进行长期跟踪培养,支持其参与省级重大财政项目、重点财政工作,推动能力持续提升。集训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培训成果成效进行“日总结、期汇报”,确保“全员参与、全程投入”,同时,组织学员签署《廉洁自律承诺书》,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严肃学风学纪,坚决杜绝“镀金”、 “混经历”思想。

下一步,江苏省财政厅将以“实战型、复合型、创新型”为特色,以“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为抓手,持续创新新时代财政干部人才培养的“江苏路径”,擦亮“江苏财政英才”金字招牌,力争形成“一众人才、一批成果、一个体系和一套机制”系列显性成果。未来,“江苏财政英才”这支“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财政“生力军”,必将为全国财税改革贡献更多“江苏智慧”。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