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财务与会计 | 张慧娟等:红色会计文化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张慧娟 国赟 霍思诺 吴大新
来源:《财务与会计》2025年第14期 2025/07/24
引用本文请复制此条目:张慧娟,霍思诺,国赟,等.红色会计文化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25,(14):85-88.






图片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会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与躬身实践,有力推动了革命斗争,逐步沉淀并孕育出以“忠诚守信、促进民主;公正廉洁、启迪民智;精打细算、保障供给”为主要特征的红色会计文化。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对红色会计文化内涵的挖掘、阐释不够深入,对其思政育人价值的认识、应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积极挖掘红色会计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践行党建引领、学理阐释、教学研究、实践育人等多元路径,使其有效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实现二者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关键词:红色会计文化;高校思政建设;育人功能;实践路径;思政元素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会计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党在组织管理和政权建设中的会计工作指导理念及会计实践活动。作为宝贵的红色资源,红色会计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红色基因内核,蕴藏着内涵丰富的红色会计文化,承载着铸魂育人的价值意蕴。大力弘扬红色会计文化,将其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对于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红色会计文化研究与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现状

(一)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关注红色文化,相关研究不断拓展。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主要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上,特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渠长根,2017)。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也受到更多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筑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臧玉多等,2024);通过将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群众的集体归属感,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刘金林等,2022);可从红色文化中寻求反腐败的道德基础,以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方式开展廉政建设(李玉文,2017)。红色文化资源还可应用于产业建设,通过有效释放资源属性,如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渠长根等,2024),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能够赋能“大思政课”教学实践(毛广等,2024;夏艳梅等,2024)。然而,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红色会计文化所受到的关注仍然不够。

(二)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亟待红色会计文化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成绩斐然。在课程设置上,部分院校开始将思政元素融入会计专业课程大纲,构建了“三阶融合,四维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依托“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深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历史研究推动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不过,会计专业思政建设仍存在“缺乏体系化”等突出问题,尤其是会计文化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李珍,2024)。而实际上,会计文化是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导和重要抓手,值得投入精力与资源进行开发。在此方面,会计学界也做出了诸多努力。谢志华(2024)从“会计关系与会计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会计文化,将其视为会计群体的一种共同意识。赵丽生(2016)则更关注文化的传播意义,认为会计文化是通过发展会计科学、完善会计技术、提高会计审美能力,来传播会计工作的真、善、美。在全社会重视红色资源、重视“两个结合”的大背景下,红色会计文化的内涵挖掘与价值利用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二、红色会计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一)红色会计文化的内涵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红色会计在建党强党、动员民众、保障供给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以“忠诚守信、促进民主;公正廉洁、启迪民智;精打细算、保障供给”为主要特征的红色会计文化。红色会计文化来源于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下的会计实践活动,在党的“三大法宝”中,可清晰地了解到红色会计文化内涵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脉络。

1.红色会计文化与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解决的是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而这个同盟军的基础是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功地“唤起工农千百万”。从创建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注重通过“算账”来揭露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并以此启蒙劳苦大众的革命思想,使民众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翻身”解放。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详细分析了一个佃农的年度收支,揭示了中国佃农被剥削的事实和困苦生活的根源,成为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基于这种认识,在革命斗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处理上,包括土改、合理负担、支差、做军鞋军衣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算细账、明算账。这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更促进了民众的意识觉醒,有效实现了革命的动员与认同。

2.红色会计文化与武装斗争。军队的壮大同样离不开会计的作用。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创造性地建立起经济民主主义制度,通过设立“伙食尾子”账等方式,赢得红军将士的广泛拥护。抗战时期,在经济领域,党继续贯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原则。在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编写的《官兵关系》一书中,曾科学总结出“清算账目,改善战士生活,实行公私兼顾”的管理经验,对军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这一丝不苟、克勤克俭的作风本色,无疑成为我党攻坚克难的有利法宝。

在发挥动员功能的同时,红色会计还有效保障了军队后勤。井冈山时期,“红军大管家”杨立三通过控制布、针线的制作成本,有效保障了红军战士的军装供给。抗战时期,红军在艰难的情况下,设立“没收征发委员会”,严格借粮制度,解决了粮食征集问题,为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抗日战争时期,为保障战时军需民用,遏制贪污浪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系列的粮秣会计审计管理制度,设立粮秣科,专门负责粮食草料的筹集分配、登记统计、保管运输等,为抗战胜利夯基筑底。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政府关于秋征工作的指示》中提到要联系实际(区别不同地区、对象、阶段),通过算账方法消除顾虑,启发群众缴纳公粮的自觉性,进而保障军队粮食供给。

3.红色会计文化与党的建设。红色会计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党费管理和廉洁政府建设之中。在党费的收缴、使用与管理等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诸多探索。1923年,中共三大对党费问题进行了专门说明,并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党费管理,建立账目登记制度,定期向中央汇报党费收支情况。194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调整完善党费缴纳标准的同时,首次系统地规定了党费用途。科学的党费管理体系为党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贯穿党建始终。各根据地在政权初创之际,以“战斗民主廉洁”作为政府作风的建立标准,制定了预决算制度、金库制度、审计制度等财政收支制度,将红色会计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依托。1941年,战争功勋肖玉璧恃功自傲,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3 050元,被判处死刑。《解放日报》曾连续报道此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铲除贪腐的坚强决心。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所展现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孕育了一大批信仰坚定、忠诚守信的会计干部。如新四军六师供给部长李建模以身作则,处处节俭,巴掌大的纸正反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连夜晚点灯也作了详细规定。又如,有“背布袋的供给部长”之称的开国中将赵镕,为保物资收入账目清楚,在行军途中,他总是身背装有行军所用银钱和部队物资收支账簿的两个布袋,夜晚休息时架一根扁担,头枕钱袋,脚踩账本,以防丢失。正是这些财经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与大力支持。

(二)红色会计文化的育人功能解析

红色会计文化的独特内涵与精神意蕴,可成为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

1.有助于价值观塑造与培育,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红色会计文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回溯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革命前辈们以“为人民理财”为矢志不渝信念,设立会计机构、高效统筹财务,为革命事业推进建“稳经之舵”;开办财经课程,悉心培育人才,为革命事业传承燃“希望之火”;持续完善审计制度,遏制贪墨腐败,为革命队伍建设守“廉洁之德”;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工作体系,为革命胜利筑“坚实之基”。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与思考,引导学生深刻体悟红色会计文化蕴藏的内在精神特质,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而帮助青年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自身责任担当。

2.有促于补足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短板,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在“大思政”视域下,会计教学倡导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但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未能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仅是在教学中拼贴式地填充思政内容,导致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呈彼此游离困境,课程思政面临硬融入、空洞化等难题。而红色会计文化植根于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实践,其包含着诸多有关革命精神的生动案例、经典故事,有助于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文化养分。如军鞋账里的军民鱼水情、《红色中华》等报纸展现的群众监督和舆论反腐等,可提炼归纳这些思政素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吸引力。

3. 有利于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高,培养优质财会人才。在战争年代,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为保证财政经济运行,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反复摸索,根据当时生产实践需要,设立科学的财政经济制度,以保证“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通过深度学习、研讨红色会计文化历史案例,洞悉其在复杂多变形势下开展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促使青年更好地掌握红色会计文化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思维范式及组织运作模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领会中国革命胜利的“会计解释”,感知所学专业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求知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为新时代财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4. 有益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来说,引导其提升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红色会计文化饱含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生动鲜活的红色会计故事、勤恳严谨的红色会计先辈以及当时取得的经济和会计发展成就,皆可成为青年群体汲取精神滋养、厚植文化自信的强劲精神原乡与不竭力量源泉。


三、红色会计文化融入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山东财经大学深挖红色会计文化资源,初步构建了“党建引领、科研阐释、教学研究、实践育人”多元融合的育人体系,笔者结合山东财经大学红色会计文化融入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红色会计文化与高校会计专业思政建设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育人实效

贯彻“党建+”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作为红色会计文化融入会计专业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鼓励高校党组织创新性地将红色会计文化有机嵌入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线上学习等多元教育场景中。可策划录制《红色掌柜陈云》《算账激起翻身火》等思想内涵深刻、极富教育意义的精品党课。在教育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同时,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传承红色会计文化精神,树立职业责任感,为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学理阐释,提炼思政元素

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红色会计史可谓是最生动的专业教科书。山东财经大学注重抢救性发掘、整理与研究红色会计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收集整理了大量红色会计账簿史料,包括土改分果实账、军衣账、军鞋账、支前账、统累税账、支差账、勤差总结账等,深挖会计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会计与革命互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凝练红色会计文化思政元素。同时,积极组织红色会计团队教师申报相关课题,不断优化提升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队伍,进一步推动会计学科高质量、品牌化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坚实根基。

(三)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逐步探讨红色会计思政元素融入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的方法路径。创编红色会计文化特色教材,酝酿《红色会计史》等课程,详细介绍不同时期红色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关键节点和典型案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红色会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为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另外,须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不断延伸教育半径,创新拓展教学时空。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构建“观看、研究、游历、体悟”多元融合的红色会计育人模式,让青年在观看展览、学习知识、游览遗址、体验感悟中强化对红色会计文化的认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打造铸魂育人有力磁场。

(四)加强实践调研,巩固育人成果

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全面发掘红色会计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注重将优秀调研成果培育转化,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项目,多渠道发挥红色会计文化育人成效。组建红色会计宣讲队,带领青年结合“马背银行”“肖玉璧案”等历史故事,到学校、社区开展宣讲,强化外宣社教,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红色会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此外,也可成立红色艺术团,打造“思政+实践+美育”大思政课堂,编排红色会计相关剧目进行校园巡回演出,带领同学们重温红色会计经典、唤醒红色会计记忆、传承红色会计血脉,使思政育人工作有生气、接地气。

作为铸魂育人的“红色引擎”,红色会计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公正廉洁等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积蓄着澎湃伟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红色会计文化,深挖其思政元素,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努力传承红色基因,锻造更多堪当大任的财经人才,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红色会计史(1921—1949)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价值研究”(24BGL079);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红色会计’为引领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Z2023304);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教改项目“红色会计文化融入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y202121)

图片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大新,宋小明,孙勇.为人民理财:红色会计的理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21, (14):9-12.

[2]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7.

[3]刘金林,蒙思敏.红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及实践[J].青海民族研究,2022,33 (4):52-57.

[4]李玉文.中国廉政建设的秩序向度逻辑——基于社会秩序变迁理论的探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4):26-35+127-128.

[5]渠长根,向倩倩.阶段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图景与机理[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4,(2):12-22+84.

[6]毛广,任晨阳,侍旭.红色文化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机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24):69-71.

[7]李珍,刘倩,李思靓.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三阶四融”创新模式探究——以《企业财务分析》课程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4,(17):34-36.

[8]谢志华,史洪玉,谢昊宇.会计关系与会计文化[J].财务与会计,2024,(4):4-10.

[9]赵丽生.论会计文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18 (1):3-7.

[10]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